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5-09-22王腊芳李细梦何江

经济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技术创新

王腊芳 李细梦 何江

摘要:检验检测服务业被定义为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后,面临许多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应明确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五个具体目标:即明晰国有和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边界;加快检验检测服务业资源整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和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五项主要任务,即加快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股权多元化改革;营造有利于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强检验检测与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检验检测相关人才培养;形成各产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格局。应以提高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为手段,以检验检测市场属性改革为重点,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

关键词:检验检测服务业;十三五;技术创新;市场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5-0011-05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检验检测服务业作为八大高技术服务业之一的突出地位,部署了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使检验检测服务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但仍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同时面临一些复杂的新形势。因此,进一步加快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小且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扩张速度明显加快。持有汁量认证(CMA)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从2011年的2.2万家增加到2013年的近3万家,获得我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由2012年的5000余家增加到2014年11月底的6820家,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数量从2011年的476家增加到2013年的556家。然而,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同类型机构重复建设形成不良竞争等问题逐渐凸显,并且专业性、高水平检验检测人员占比较低,造成现有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根据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调查结果,2012年国内2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平均营业收入仅为500万元/家,而SGS、BV、Intertek等国际知名检测机构年营业收入均在百亿美元以上。

(二)标准化及前沿技术领域科研力量较弱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认证领域不断扩展,获证范围遍布农产品、食品、汽车、化工、建筑、消费品、能源、工业制造、医药、物流、矿业、石油及天然气、船舶海洋技术、电子电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获证机构的检测范围也不断扩大。但当前检验检测所涉领域和业务规模呈现不均衡状态,更多资源配置在传统产业领域,标准化及前沿技术领域资源明显不足。2013年,我国质量监督科技人员合计超过9万人,但主要集中在计量、质量检验等领域,这两个领域专业人员分别约为3.3万人、2.5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为36.5%、27.3%。而标准化领域科技人员仅3349人,占科技人员总数仅3.7%。标准化领域及前沿技术领域科技人员匮乏,将严重影响我国相关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科研成果推广转化能力和国际标准产出能力弱

2013年,我国质监系统科研成果鉴定(验收)数达2361项,科研成果登记数达1564项,质监系统制修订及发布各类标准合计4964项,申请各类专利1448项,授权各类专利1071项,几项指标较上一年均有所提高,反映出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2013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相关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数仅为474项,只占鉴定(验收)总数的1/5,制修订及发布的国际标准总数仅75项,只占全部制修订及发布标准规程总数的1.5%,反映出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科研转化能力以及国际标准的制修订能力有待提高。

(四)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主动开拓市场的能力较弱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检验检测市场长期由国家主导。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商品检验检测市场开始对民间资本开放。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检验检测市场开始向外资开放。但目前我国检验检测市场上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仍然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其市场份额约为60%,外资和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则分别占据30%和10%的市场份额。尽管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主动的市场开拓能力仍较弱:一是机构运营对政府拨款依赖性强,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吸引资金的能力弱。多数检测机构倾向于完成指令性检验检测任务,习惯于利用行政和强制手段,缺乏服务意识和能力,面对客户时往往充当技术专家角色而不是服务角色,重检验收费而轻检后服务。二是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仍存在政企不分问题,既担任检验检测市场管理者,又参与市场化委托检测,既管行政又管生产经营和检验,造成机构效率低下,缺乏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大部分国内检验检测机构缺乏品牌国际影响力

检验检测服务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服务网络、信誉和品牌是其主要的进入壁垒,也是行业内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国际领先检测机构相比,尽管国内部分发达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网络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知名检验检测机构,如中检集团、谱尼、华测等,但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条块分割明显,导致绝大多数机构尚未形成网络优势,整体品牌影响力较小,服务业品牌化建设滞后。虽有少数检验检测机构已建成区域性品牌,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品牌影响力。如,我国2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仅获得162张境外机构颁发的证书与国外认可证书,国际公认资质缺乏使境外采购商一般不认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商品检验报告,而是指定出口商必须持有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如SGS、In-tertek等)的检验检测报告。这导致国内73.6%的贸易符合性检测市场被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所占据。

(六)高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2013年,我国国家质检系统拥有各类正式在编科技人员10万多人,非在编聘用科技人员近4.9万人,正式在编与非在编人员比例为1:0.49,这意味着每3个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个是非在编聘用人员,导致检验检测人才引不进、用不长、留不住问题长期存在。在科技人员职称方面,目前我国国家质检系统中大部分仍是初级及以下职称的科技人员,中高级科技人员2012、2013年占比均在40%左右,而正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在科技人员学历方面,尽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逐渐上升,但截至2013年,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仍高达43.8%,而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占比则只有10%。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研发创新型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七)检验检测服务业对其他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较弱

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这一点可从国外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轨迹得到验证。如,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作为一个由14个产业研究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技术服务机构,通过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以最有效的方式推动应用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相比之下,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由于本身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很好地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环境,也未能与其他产业构成良性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在高端检测领域能力普遍不足,70%的机构的检测业务仅局限于消费品检测,核电、光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服务业严重缺乏相应领域的检测服务提供者。

二、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际市场产品或服务业标准要求不断提高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仍是“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及各地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同时,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也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特别是国际贸易中我国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凸显了国际市场产品或服务业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些新变化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的双重要求。

(二)规模扩大、业务领域延伸成为服务业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新一轮检测认证服务业的兼并浪潮,规模扩大、业务领域延伸将是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越来越隐蔽,要求越来越严苛。因此,有效的认证标志成为稀缺资源,从而推动了检验检测机构大规模、宽领域的发展。从国际范围看,国际大型检验检测机构掀起了兼并或收购其他国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浪潮。如,SGS收购包括烟台华健检测工程有限公司在内的一系列实验室、单一服务业检测商,在加大兼并力度的同时向有关检测服务业的上游延伸;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收购英斯贝克商品检验有限公司、东莞北南科技和上海戴维斯测试技术有限公司等;Intertek天祥集团并购摩迪国际集团等;赛默飞成功收购基因检测设备制造商LifeTech,等等。可以预计,这种兼并或收购浪潮将越来越激烈,国内检验检测机构的生存空间将受到冲击,也给国内发展规模较大、有更强竞争力和更广业务外延的检验检测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行业内新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因定位不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以政府和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行业格局,已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市场对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效率与服务多样化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为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发展、国外优质检验检测资源进入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提供契机。因此,政府主导的检验检测市场格局将逐渐被打破,我国本土检验检测机构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今后几年将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竞争优势实现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强化既有竞争优势,又要开拓创新思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四)迎来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今后几年转型速度将更快,这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新要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我国将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方向,全面推动创新。这一重大战略规划将陆续出台许多相关政策,检验检测服务业将迎来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期,服务业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大。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一是准确定位,明晰国有和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边界,逐步实现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政事分离、管办分离、管检分离。二是加快检验检测服务业资源整合,重点做大做强一些专业机构和综合平台。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核心,力争“十三五”期末集团年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5~8家年收入超过40亿元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投资渠道单一、业务来源和范围窄的传统局限,争取“十三五”期末,非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占比超过50%。四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十三五”期末国际认可校准测量能力力争达1800项,国际标准数量相较“十二五”期末增长60%,形成5~8家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先进技术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五是优化和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和完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提高国际认可度。

(二)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股权多元化改革。二是营造有利于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三是加强检验检测与认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资源共享。四是加强检验检测相关人才培养,提升检验检测行业技术创新驱动能力和服务驱动能力。五是形成各产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格局,实现各产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四、“十三五”时期促进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应以提高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为手段,以检验检测市场属性改革为重点,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

(一)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定位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政府的主要职责应在宏观引导、制定规则和保障公平上,使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考虑到检验检测服务业的特殊性,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应主要承担如下责任:一些涉及安全健康的检验检测项目,尤其是涉及国家利益的领域;关于法规、标准的超前验证工作;开发高、精、尖、快速、便捷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及检验检测方法。司法仲裁需要的检验检测项目包括一些重大或重要领域,如DNA鉴定、兴奋剂检验检测、反恐领域等等。对于市场化能力较弱的基础性、科研性、国家战略性高端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通过推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等适度竞争方式,由非营利性民间机构为主承担方。其他业务可考虑向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全面开放。在资金投入方面,对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由政府给予完全经费保障;非营利性机构通过竞争获得政府采购或项目资金来维持运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而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则由市场配置其检验检测资源,并允许其合法获利。

(二)消除不利于构建统一市场的各类障碍

将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打破地区分割,构建统一、有序的国内市场。一是改革现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强化各级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形成检测信息、认证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管理体制的规范、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通过构建政府间统一、高效、协调的运作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局面。二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在纠正扭曲政策、剔除不合理政策的基础上,强化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构建统一市场的相关政策。三是消除机构属性障碍。明确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与民营机构的平等主体关系,进一步明确国有检验检测机构必须控股或参股的领域及条件,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构建行业内多元化竞争格局

利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淘汰一些落后机构,从品牌、设备、人员、认证资质、营销网络等资源优化方面,整合一些有潜力、同类型的机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一是依托各区域科研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或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建立大型多功能公共检测平台。通过集群优势,借鉴上海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个集检测、检验、认证、校准、咨询、安全风险管理等技术服务为一体、分类指导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二是结合各地区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情况及特点,以地区已有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检验检测机构为中心,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跨地区、跨层级整合,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多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检测品牌机构。三是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完善各种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把做大做强国有检验检测机构与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有序推进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和转企改制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和管理制度

一是改革检验检测机构考评制度。在传统的“对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和质量管理等情况进行符合性审核考核认证”基础上,把质量监督部门对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结果、客户的反馈信息等纳入检验检测机构动态考核范畴。此外,特别加强事中和事后综合考评制度,强化检验检测服务的周期性动态互动效果。二是将检验检测相关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强化政府对产品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视,树立政府新的政绩观。在传统的经济、资源、环境、科技进步、城镇化等指标的基础上,将管辖区内生产产品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促进各级政府提高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更好推动居民生活品质的稳步提升。三是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方法。结合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情况、监督检查情况、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其他群体的评价意见,对资质认定获证机构实行分级评价、差异化分类管理,实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促进各类检验检测服务业协同发展。

(五)提升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力和服务驱动力

明确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业态创新由以行政区划为导向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转变,模式创新由证后监管模式向证前证后科学的分级评价与分类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方向。一是借鉴国家电工仪器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合作、上海检验检疫局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的经验,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构建产学研检标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开展对国外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制修汀情况的跟踪研究,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标准研发能力,积极参与主编或参编各类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纤维等行业的检测标准,加强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标准与国际技术标准的接轨。通过参与标准制汀,掌握检测核心技术。二是完善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式发展软环境,借鉴北京中关村高新区打造中关村标准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经验,依托各区域高新技术园区产业联盟,加快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建立产业技术信息和标准信息交流平台,着力解决科研成果产品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对检测技术发展的需求。

(六)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国际认可度

重点支持已经取得一定国际资质的中检集团、华测检验、谱尼测试等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鼓励其他检验检测机构学习其成功经验,逐步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整体实力。一是鼓励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参与国际检测实验室能力比对项目,及时发现并借鉴国外先进机构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以此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差距。二是积极举办和参加检验检测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引导和了解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配套开展新的检验检测标准和技术研究,为检验检测服务业走出国门创造更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鼓励本国检验检测机构积极争取国际认可资质并开拓海外检验检测市场,通过与国际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在国际检测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技术创新
低油价背景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分析与展望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营改增税制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