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5-09-22李兴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院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更加关注于对大学生体育方面的培养,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体育教学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可以说,我国在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我们还有着一些不足,而如何改进这些不足是各大院校的老师、学生及家长都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背景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采取了这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及相关素养,可以说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国各大院校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和缺陷,如何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首先我们应当做到的是充分的掌握和准确的分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体育能力;影响;研究

随着我国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大学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加入到了我国社会各方面建设中来,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活力,而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之后,它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以说,体育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习的热爱,直接的提高和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但是,我国一些大学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和使用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扩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首先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它的影响。这将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抽取了本校不同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100名,共计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50名学生使用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体育学科的教学。他们参与的体育俱乐部共有五个,分别是羽毛球、游泳、健美操、排球、乒乓球、散打。另外150名学生采用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方法,我们将这150名采用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150名学生进行对比。

1.2 研究方法

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几种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的影响

在接受调查之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大学生与接受体育俱乐部方式进行体育培训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方面并没有任何的差异,在各自接受为期一个学期的培训之后,我们设置了一下的几个项目进行对比和评定,分别是立定跳远,男子100米跑,1分钟跳绳,男子引体向上,散打、攀岩等,从以上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来看,经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培训的学生的综合成绩远远高于使用传统模式进行培训的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能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特别是在男子1000米跑和攀岩比赛的测试中,使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生体能素质以及运动能力都远远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

2.2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影响

通过一个学期的体育培训,我们发现的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仍然不抱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日常的体育教学抱有的往往是一种任务性的、被动式的学习,在这样的一个情绪和心态下,他们的体育水平以及相关的技能并没有很大的提高,一部分的学生甚至因为抱有为了考试而参加体育课程的学习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情绪,但是使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生却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他们不再将体育训练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兴趣爱好,自觉的参与到日常的体育训练之中,这就使他们锻炼和参与训练的时间大大的增加了,并将体育锻炼逐渐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在这种习惯的控制下,由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断增多加上接受体育锻炼的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良好的参与锻炼的心态,所以使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生在体能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远远超过于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参与俱乐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潜质和兴趣爱好,有利于他们对自身潜质的进一步的挖掘。

2.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运动保健能力的影响

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相关的体育保健能力的知识还十分的匮乏,这不仅仅因为我国现有的大学对相关层面不够重视,更重要的是我国大学生对于体育素质的相关培养方面还不够重视,即使是一些体育爱好者或者是体能较好的大学生仍然在体育素养的培训方面有着较大程度的欠缺,我们知道,大学生保健能力的欠缺很容易导致他们在体育训练或者是体育活动中受伤,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体育事故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大学生保健能力或者是相关知识欠缺而造成的事故屡见不鲜,而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也成为了我们所重点思考的问题。经过本次的研究我们发现,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保健知识和保健能力,学生在参与俱乐部的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提升自己的保健能力,并且提高了相关方面的学习主动性。大学生保健能力的提高将会对大学生体能素质的进一步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对相关的体育保健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这也能够为我们现在已有的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改进意见,使我们现在拥有的体育保健方面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更加服务于我们国家的大学生体育教育。

3 结语

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推广的,具有极大优越性的教学模式,他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体育能力、体育素质方面具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它也能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因为训练不当而造成的伤害,使体育锻炼真正的、完全的达到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提高大学生体能方面上来,更为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素养,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柳.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与改革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

[2]黄果,陆毅琛,常华军,汪晓鸣.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学校运动队建设联动实践——以浙江万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建设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1,03:57-58.

[3]刘华荣.独立学院课外实施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影响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2.

[4]刘建坤.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运作模式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4.

[5]李旭龙,李洁,许国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初探[J].科技信息,2009,36:587-589.

[6]宋忠良.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科技,2014,01:121-122.

作者简介:

李兴春(1978.3~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军事体育教育学士,讲师,任职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军体教研室,研究方向:军事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大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