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习惯 落实养成教育

2015-09-22张莹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养成小学低年级习惯

张莹红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本”,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具有良好行为并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

低年级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基础,是人的一生成功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他们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因此,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孩子在形象思维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一、儿歌——规范学生的言行

一年级孩子是从幼儿园踏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就对孩子在学习,生活等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与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孩子们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我们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们嘴巴上知道不能乱丢垃圾,可行动上却不见得……刚开始,我也是天天提醒,可效果总是不理想。后来,我想到了孩子们不是很喜欢念儿歌吗?我可以把最简单的一些要求编成儿歌,他们不就感兴趣了吗?比如: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学生依旧在校园内追逐,在楼道内喧哗,好像它响归它响,与自己无关。于是我让班长在铃声响了以后带领其他孩子念:“铃声响,进课堂,手放好,胸挺直,小嘴巴,不讲话,等老师,来上课。”孩子们边唱儿歌,边快步走进教室。儿歌唱完,教室里面会很安静。孩子们念儿歌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查自己行为的过程,他们很快由课间娱乐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这一节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会马上背诵“楼道内,轻声慢步靠右行;操场上,开开心心做游戏。”读书时,背《读书歌》:“腰挺直,手放平,吐字清晰音调准,声音洪亮带感情。”写字时,有许多小朋友刚开始时会注意挺着胸,可坚持不到几分钟时间就忘记了,于是我看到这样一首儿歌:“两指握住笔,中指拖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让学生念儿歌时纠正自己的握笔姿势。低年级孩子有些爱随地扔垃圾,针对这一现象,我编了《卫生歌》:“课桌椅,排整齐,废纸杂物不乱扔,我是环保小卫士,讲究卫生我第一。”

这样我们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一年级的孩子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孩子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这种形式孩子们乐于接受,而且容易产生群体影响的效应,因此取得较明显的效果。每当走进教室,听到孩子们朗朗的儿歌声,看到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身影、学习用品整齐地摆放在规定的地方时,我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二、故事——指导学生的言行

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聚在一起,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一件接一件。老师就像法官断案似的,非常费精力。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你费尽口舌地给他讲大道理,诸如什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即使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也知道要互相谦让,但毕竟年龄小,一遇到具体的事情,便又不知该如何解决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常说:“小故事,大道理”。乌申斯基说过一句话:“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的确,与其严肃地说上几十句不能怎样或应该怎样的话,不如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故事世界,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动,让他们在故事中感悟。于是,我便找来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讲。通过讲故事,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次,因为同学之间恶语伤人,发生冲突。怎么办呢?批评?处分?效果会怎么样呢?最后我没有批评,也没有处分。而是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两个苹果》——那是讲述了两个朋友在沙漠中为他人着想的感人故事。故事极其简单:两个朋友在沙漠行进中,严重缺水危及生命,在救命的两个苹果前,都选择了牺牲自己,让对方生存。故事终于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结,从故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后,在班队会上,在思品课里,我经常会有意识地给同学讲一些关于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逐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榜样——感染学生的言行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是向师性、模仿性。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神圣、完美无缺的,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所以,我们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两种效应,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这种言传身教,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濡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所以我在与学生、家长和他人的交往中,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当地面有废纸时,我总是立即捡起;教室桌椅歪斜时,我总是轻轻地摆放整齐;讲桌不整洁时,我也是随时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照着我的样子去做。现在,教室的卫生用具摆放不整齐时,学生会立刻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检起。我还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活动,学生主动学习身边的榜样,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老师能够在平时多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滴水穿石,学生必然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为了学生能有一个美妙的命运收获,我们必须学会在班级这块土壤中播下种子,一颗行为习惯的种子,并且勤于浇灌,踏踏实实走好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开好养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猜你喜欢

养成小学低年级习惯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