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美术课实施有效课堂

2015-09-22萨仁高娃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有效课堂素质教育

萨仁高娃

【摘 要】实施有效课堂,上好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寻找积极因素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解放思想开拓教学思路,全方位认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大力挖掘乡土资源,提高农村美术课的课堂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有效课堂;因地制宜;农村美术课

在教育高度发展的时代,尤其是在面向21世纪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国民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

关于素质教育,曾一度被人们理解为少留作业,甚至不留作业,多唱几支歌,多学几支曲子,多画几幅画,就认为是在搞素质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素质教育不是单一的音、体、美教育,而音、体、美教育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元素而已,素质教育是一场涉及到教育体制、结构、内容与方法,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问题。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智育得到了高度的强化,而其他方面相对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变,这种状况在农村中小学中犹为普遍。我认为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就目前的教育而言我们对这种“概念”的理解显得很肤浅,也很无力,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农村中小学美育势在必行。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近几年来许多学校也比较重视美育,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农村做了十年的美术教师,对农村的美术教学积累了一点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的孩子们对美术的喜欢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到了小学和初中喜欢的程度逐渐降低,那么是什么导致孩子们对美术渐渐的失去兴趣,我认为有以下因素:

一、社会因素,家庭的误导

很多家长在孩子没有入学前以能画画而自豪并且给予鼓励和表扬,入学后家长则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孩子,并且对孩子进行误导久而久之孩子的天性被慢慢的扼杀,这样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单方面的畸形发展,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只是要求孩子成绩好而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孩子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施展。

二、学校的因素,教师的误导

在很多农村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甚至美术课就是虚设,学校经常是有意无意的创造主科至上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言谈教育也总是天天揪住成绩不放,而有的地方即便是开设了美术课也因为缺乏资料或教师水平低下或环境的影响做做样子而已,课堂教学呆板,气氛低沉,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实施有效课堂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如何上好农村中小学美术课一直是困扰着农村广大美术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所差异,学习是为了升学考试,这一应试教育的产物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美术犹如候补队员一样被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反正学校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升学又不考,进入课堂哄着学生玩玩算了,更有的教师不备课、不编写教案,这种做法严重得阻碍了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以往的旧教育观念,才能真正的做到课堂的教育和谐,所以正确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是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好农村美术课的先决条件。

其次,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性趣出发,提高创造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卖力”,把课堂就当成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我教了,你学了,教法还是老一套,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在听你的“传授”,只顾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缺乏教学机智。现在的教材丰富多样,尤其是实行新课标以后,绘画、工艺、欣赏、手工、制作等各占相当比例,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性和趣味性。

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并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仔细编写教案,这样在教学过程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品质和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分析教材的中心内容,了解哪些知识是新知识需要掌握,那些知识是旧知识需要复习巩固,哪些知识符合实际生活,哪些知识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哪些知识学生不感兴趣被动接受,这些都应该在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一脉络分明的思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走进课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扩大信息的获取量,没有条件的地方就要利用本地资源,比如在讲雕塑一课时,农村的学生不一定会有橡皮泥,那我们不防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自动手去挖泥巴,这样既解决了材料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的学生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相对而言,生活阅历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学具少,但这不能说明学生不爱美术不懂欣赏,相反他们更需要美的熏陶,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这种心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能力、习惯、方法、态度、爱好等,才能调动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三、建立良好、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

那种认为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已被现代教学所摈弃,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越来越被广大师生和家长所重视。

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随时把握住自己可能产生的情感和心境,一定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进课堂,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近几年来,广教师在教学中也摸索出了一整套情感教学法,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建立情感教学尤为重要。农村的学生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学生在思想上比较保守,不善言词,缺乏和教师交流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点要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决不能带有任何偏激心理,更不能歧视学生,因而要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空间,在语言上多鼓励表扬,而不是中伤。

四、因地制宜大力开展乡土课外活动

美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的应试教育影响了美育的健康发展,美术课常常被“主课”请出门去,甚至是虚设课。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已被家长和教师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是农村中小学教学中亟带解决的问题。凭着教材单一的说教我认为很难达到以上的要求,尤其是新课标的实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地制宜对学生开展符合实际的课外活动,这是对教学最有意义的补充,以绘画为基础开展多中手工制作,如碎布粘贴画、废旧彩纸粘贴画、沙子粘贴画、折纸、剪纸、捏泥等,开展这些活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那里有源源不断的手工原材料,有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保障,为他们表现美、抒发美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美的感受,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加强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教育进程,是一项艰巨、紧迫的任务,重任将落到广大的美术教师以及美一位关心和支持农村基础教育者身上,让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为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有效课堂素质教育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