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差异教学策略探究
2015-09-22王振虎
王振虎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依然没有充分落实,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全人”发展的学生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差异;分层;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设计的逻辑起点是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真正公平教育的内涵是让每个独特个体均得到发展。同一课堂里的学生在心理、基础、技能、情感、价值观等都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表现不好,就会挫伤其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就会日益严重。在分析学生水平、能力和态度等差异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方法、过程、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三级教学目标
1.将学生根据学情的差异分为三级
差异教学的设计基于对学生差异特征的充分了解。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特点、风格、起点、智能等现状,然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教法、学法、过程、评价等才能有的放矢。一般地将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分为两个方面。
(1)单纯从学习成绩考查,分为学优者、学中者、学困者。
表现特征:学优者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注重课堂效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困者在困难面前害怕、退缩、不敢尝试容易放弃,对学习充满焦虑与恐惧,甚至封闭自我不愿作任何努力。学中者处于这两者之间。
设计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全方位的整体教学策略,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培优补差。对学优者,提出更高要求,引导自学,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对学中者,多设计他们能够得着的“桃子”,引导他们理解更深的内容;对学困生,灵活应用归因策略,帮助学生找到学不好的根源,给予更多鼓励,提供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恢复自信心。
(2)从多元智能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观察,学生间存在能力、风格、态度、兴趣等多方面的差异。
表现特征:不同学生存在智能、性格、和学习动力和教育背景的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能力、风格、态度上的差异。
设计思路:针对差异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分配给不同风格的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使问题与任务相匹配。
2.设计确定三级的教学目标与过程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特征,为不同学生设计层递式的教学目标。就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目标设计如下:
差异级别 对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A级 学困者 说出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定理;推导方法。 用多媒体和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实际操作来分析解释。
B级 学中者 较好的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理;并能进行图形分析和相关证明与计算。
C级 学优者 全面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定理;在课后习题中得以展。 通过阅读题意与图形,获取数学知识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与实际题。
以上是针对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制订,则遵循共同性原则,具体设计为:通过了解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定理,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让学生参加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依据目标差异实施分层次探究活动
本节课教学将4个探究活动贯穿全程。每个探究分别设置一组分层次的问题,通过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与讨论等活动进行思考,质疑,提出结论,建构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与基本技能。
在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探究活动中设计的问题,都是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现状分三个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行选择适合本人或本小组的活动,对能力弱,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建议选择A、B级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法观察,体验的学习为主;对能力强的学生可建议直接选择C级指标的目标,以归纳原理规律,设计实验进行深度探究学习为主。
三、依据学习差异开展选择性评价活动
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是教育评价的最高目标。本节课内容抽象,语言表述专业性强,图形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学生在空间思维能力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有强盛求知欲,积极性高,教师做好引导即可;有的学生从小对图形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积极,教师需要加强课前教育,着重强调此节内容的重要性。就本节课而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检测练习,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将学习态度列入考查范围,包括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书写画图美观,按时完成作业等。
对于差异教学还要强化两点认识:照顾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建立在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最低要求基础上的;差异教学不只是为了帮助学困者,其设计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绍洪.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管理综合效能[J].师道,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