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融入研究
2015-09-22林智泉
【摘 要】数学实际内容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归根结底属于一种数学模型的学习。新课标提出,必须对学生的模型思想积极发展。那么,究竟数学模型思想是什么?所谓的数学模型思想,具体是指通过数学语言对实际生活所依赖的思想进行描述,其成功沟通了数学和真实世界之间的纽带。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融入这一中心,具体分析了数学模型思想内涵,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融入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思想;融入
在小学学习中数学是十分关键的基础性学科,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较为困难。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有利于学生认清数学的逻辑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的整体素质。
一、数学模型思想内涵
数学模型思想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成功转化为一些数学理论,通过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寻找实际量和数学理论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对数学概念、定理和性质内容进行应用产生相应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学习数学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指导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指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产生优良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型思想的应用,可以对学生采取模块引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感知能力、数学符号概念、数学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帮助学生产生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为小学生将来的数学学习以及成长打下基础,推动小学生综合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
(一)积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很明显,若将数学模型思想渗入到教学中,时间一长,学生就可以通过数学的眼光对待问题,发现实际生活中包含的大量数学建模问题,抽象的认为这些问题是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利用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进一步获得的数学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品德的素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包括,基础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通过数学思想与方法对问题积极解决、应用数学策略,以及对数字产生的感觉。数学建模过程要求学生开展观察、抽象、分析、选择等相关数学活动。很明显,数学建模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以及一些思想和方法,还可以积累一定的经验。
(三)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需要对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进行了解。学生本身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不理解为什么学习数学,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再者便是教师的原因,目前还是由不少教师为了成绩,一味搞题海战术,强调学习知识与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再者便是家长的原因,他们的很多要求是学生无法达到的。此时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利用数学模型思想构建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性,明白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融入策略
(一)创立生活化数学模型
数学紧密联系着人们的生活,并且大量数学问题都体现出共性,因此,为了提升解决相同类型数学问题的效率,人们总结了一些数学模型,极大推动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数学模型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模型中具有巨大意义。可是考虑到数学模型通常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张,教师必须创立生活化教学模型,帮助学生了解与感知数学模型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法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例题:小明家栽了两颗苹果树,小明观察第一天一棵树上长了5朵紫花,另一棵树则长了8朵白花,提问:两棵树开的花一共有多少朵?列出计算公式:5+8=13朵,其中5代表紫花5朵,8代表白花8朵。小明第二天观察第一棵树又多了2朵紫花,接着问:两棵树的花朵一共有多少?列出公式:7+8=15朵,第三天,第一棵树又多了2朵紫花,提问:两棵树此时总共有多少花朵?列出公式:9+8=17朵。之后向学生提问其中有怎样的规律。
学生较为熟悉例题中涉及的场景,因此,十分认真的在听,最后教师可以总结例题。如此一来,教师利用建立生活化模型,在提升学生认知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帮助学生习惯建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是指引学生习惯建模,经过教师的帮助,可以促使小学生养成很好的建模思想理念,有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利用数学知识对生活问题有效解决。例如:平行和相交这一教学课题,教师可以选择这样提问:在哪些情况下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实行绘图、仔细观察,在校学生的思维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形成建模整体过程。
(三)利用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指导,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培养,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开展室外有关活动完成有关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更加踊跃的参加模型建设中,当处在实践活动中,一旦出现数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建立模型对问题有效解决,逐步产生数学建模思想,逐步学会利用建模习惯对数学问题有效解决。例如,在符合实践条件的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商店,在商店寻找一些数学问题,例如计算价格以及统计问题等,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建模,通过建模的思想对数学实际问题深刻认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极强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一个对数学问题有效解决的理论架构,对所学的知识科学运用,转变传统的机械学习方式,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奠定基础,推动其健康的发展。
(四)设计相应的练习,运用模型
当成功对模型进行验证以后,课堂教学就会发展到模型应用环节。这时,学生已经比较深刻的认识到有关的模型概念,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模型。例如轴对称图形这节课,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图形,使学生直接观察图片,让其判断该图形是否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模型,对学习的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其次,可以鼓励学生亲自设计轴对称图形。这一突出了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练习,学生能够结合轴对称图形概念与特点,自行设计轴对称推行,准确运用数学模型。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式并不单一的,需要数学教师不断进行研究,总结更加有效的融入策略,逐渐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有效发展数学能力,在数学世界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郭霞.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建模的探索[J].中小学教育(小学版),2013,(3)
[2]季山红.谈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小学版).2014,(3)
作者简介:
林智泉(1982.3~),男,籍贯:山东东营人,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