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的策略

2015-09-22王彦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数学设计教师

王彦军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如练习题我们可设计为:①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画,算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②专项性练习。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出题中的“单位1”的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分散难点,对如何找单位“1”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又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小数点的移动是专项练习。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会对新异的信息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推进他们去察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练习,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发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

五、练习设计要有实用性

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根据数学学科的本身价值。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练习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学生有意识地用,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情况要计算圆的面积;房子造好后,要装修,会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如何计算房间地面需要的地砖块数,怎么买?做窗帘布、粉刷时,如何计算所需的材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学而致用的道理。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情感。

六、练习设计要具有反思性

在数学课堂练习中,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错误,引导其反思,自我发现思维中存在的矛盾,自我纠错。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据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又由于“自我否定”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因此,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应注意错误的原因,而且也应注意如何有效地去防止此类错误的再现。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思考和讨论,而这不仅可以使得对于错误的纠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其次,练习题有了答案,问题本身得到了解决,但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结束,而是深入认识的开始,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反思活动进行得愈全面、愈深刻、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反思,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书越淡越薄,概念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的功效。

最后,还要注意练习设计的评价性,在组织反馈评价时,首先要注意在积极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的同时,还要关注练习的信息交流,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其他学生在练习中的想法,养成交流评价的习惯。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后的评价,才能使练习发挥出应有的检测功能。

猜你喜欢

数学设计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圆我教师梦
设计之味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