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谈高校招生恶斗
2015-09-22赵良美编辑卜昌炯
文 赵良美 编辑 卜昌炯
朱清时谈高校招生恶斗
文 赵良美 编辑 卜昌炯
他认为争夺好学生完全正当,但怎么衡量好学生,需要的是彻底的自主招生而非高考,抢状元带来的只会是失控
朱清时一向以锐意改革、直陈中国教育体制沉疴著称。2014年9月卸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后,他回到位于合肥的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过起了低调的退休生活。
“清华北大招生互掐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向他发出电话采访请求。他都回绝了—不是不愿意谈,恰恰相反,他觉得这是一件需要坐下来好好聊的事情,担心电话里“讲不清楚”。合肥到京沪穗的距离已经足以挡驾不少采访,不在一线城市也一直是中科大历年招生中无法回避的一项“弱势”。
7月2日,《博客天下》记者在合肥中科大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朱清时。
谈及清华、北大招生组在微博上的表现,他认为双方有些“失控”,“突破了文明竞争的底线”,“为了争几个学生,闹成这样,这个丢分,比竞争了几个学生的损失要大得多”。
此前的6月29日晚,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曾就北大、清华招生事件做出回应,称教育部“历来重视维护高校招生工作秩序”,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朱清时认为把争议的焦点放在高额奖学金、承诺专业上属于“没抓住要点”,这些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中甚为常见,并不为过,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高校招生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竞争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身上。
“中国教育要改革,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朱清时说。他觉得高校希望招收到好学生的初衷没有错,错在把分数当成了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实际上,“高考状元并不一定素质、能力最好”。
朱清时心目中最理想的招生方式是自主招生,这也是他主政南科大时一直在探索的一条路。
2010年12月,在南科大尚未获得招生资格的情况下,朱清时决定自主招生。他在公开信里写道:“为了实现南科大的目标和定位,也为了回归大学应有的办学自主权,尝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们把‘自主招收高二学生’,‘自授各类学位和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
朱清时心目中最理想的招生方式是自主招生,这也是他主政南科大时一直在探索的一条路
南科大的首届自主招生分为学科能力测试、综合素质面试和心理测试3个环节。朱清时当时是学科能力测试的3位主考官之一,他出题时选用了《周髀算经》中证明勾股定理的一段古文,让考生写出《周髀算经》是如何证明勾股定理的。朱清时在现场花了几分钟给考生解释,然后让考生写出来,以此考查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综合素质面试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李晓原两名教授主持。考生被分成4个小组,分别带进考场,依次回答考官们的提问。这些问题都是开放式的,没有标准答案,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心理健康测试由苏州大学测量心理学名师王文英主持,她制作了7张表格形式的心理测验卷,考生作答完后由计算机分析结果,给出专业的心理评估报告。
最终,南科大首次招收了45名学生。回想起这次招生,朱清时评价说“最跟国际接轨”。学生质量也让他津津乐道,“我是用最严格的办法,选出最没争议的人才。在我看来这些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和能力平均都明显高于其他高校毕业生”。
2015年1月9日,南科大为首届毕业生举办了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参加典礼的29名毕业生中,有17人拿到了包括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杜克大学等在内的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朱清时没有出席这次毕业典礼,但他没忘为自己当年亲自挑选的这些学生写推荐信,“我记得每个学生,他们的优点、不足,有何特点”。
只是,当年这场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招生随着南科大获得招生资格而成为绝唱。
2014年10月17日,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辞去南科大校长职务后第一次给学生授课
2012年,南科大开始实行新的“631”招生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自主招生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被外界看成是南科大自主招生探索的失败。
可以想象,朱清时当时一定心绪复杂。南科大实行新的招生制度后,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大学能完全自主招生,但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一步一步地走。”
感觉他们有点失控了
博客天下:清华和北大今年招生竞争得很激烈,中国高校招生一直都这样吗?
朱清时:激烈,从来都很激烈。竞争是高校招生的常态。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讲,生源好不好都是办学的重要条件。
招生是学校每年都会遇到的一次考试,愿意到你这个学校来的优秀学生越多,学生的整体水平就高,学校就有声望,社会影响就大,得到的资源就多。另外,学生好的话好老师也愿意来。
招生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是好事。就像选举,学校自我感觉再良好都没有用,最后要靠学生用脚来投票。这个压力对每个学校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对高校来说,最重要的考验就是学生们愿不愿意来。
博客天下:你如何看待清华、北大这次招生爆发的争吵?
朱清时:感觉他们有点失控了,不遵守规则了。媒体和社会上很多人都不太熟悉教育,批评他们的要点,不应该在招生竞争激烈不激烈,而应该在竞争方法对不对,是不是文明竞争。商业竞争也很激烈,也是你死我活,但是文明竞争,哪怕一个企业家亏了100个亿,他也要文明。
竞争要有一个文明规则。以前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也许发生过没有被曝光,但是不像清华、北大这样极端。撤别人的台、直接攻击对方就违反规则了。
招生系统有一些规则,他们都应该掌握。规则其实不需要写出来,因为这是文明人的底线。
博客天下:学校也会对招生组进行考核吧?
朱清时:各个学校肯定都有一个机制考核绩效。当初我在中科大当校长的时候,考核不是那么严格,就是每年招生完了评比一下各省招生组的业绩。我相信每个学校都有,这是正常竞争的一部分。奖励的话,一般就是受表扬,对工作、升级有好处,另外会有适当的奖金,不是很高,可能就几百块钱。
我理解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受到的压力太大了,他们背了很大的包袱。
一个是历史的包袱,比如“钱学森之问”,就是质疑民国时期清华、北大出了很多大师,可最近几十年为什么就没有出过。
第二,现在国家高额的教育投资给了他们,他们做出了什么,要有一个交代。“985工程”就是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中央领导抓的。当时北大领导的说法是,在2015年左右,要将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现在时间已经到了,达到世界一流没有?他们压力很大。现在他们可能发现,可以做一件简单的事情,给大家一流大学的印象,那就是竞争高考状元,让全社会看到,高考状元有多少都到我们学校来了。这个办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宣讲是最好的招生竞争方式
博客天下:他们互相指责对方“收买学生”也很受争议。
朱清时: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这个,我觉得没有抓住要点。全世界的高校在招生竞争中都会用钱,也就是给奖学金。我在两个学校当过校长,我的学生出国读研究生收到的offer都有奖学金,他们往往会根据奖学金的多少,决定去哪个学校。给奖学金很正常,只要钱是正当的。但是中国的公立大学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允不允许提供奖学金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教育部声明了不允许,拿钱买就违背了规则。
博客天下:招生组有没有权限许诺保证优等生的专业呢?
朱清时:这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招生最常见的事。如果学校认为是好的学生,想把他吸引过来,那就承诺给他什么专业。要让他上喜欢的专业,他才会来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关键在于什么是好学生。现在大学竞争好学生都是去竞争高考状元、高分学生,其实都偏了。
博客天下:偏在哪里?
朱清时:偏在把好学生等同于高分考生了,特别是状元,这个是毫无意义的。高考状元并不一定素质、能力最好,而且偶然性也很大,你今年是状元,同样的考试,明年考就不一定多少名了。
中国教育要改革,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博客天下:好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朱清时:一是智力高,聪明。智力高很难定义清楚,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判断。如果学生智力高,学校和老师的条件差一点没关系,他们会自学出来。我年轻的时候有很多大学招生不像现在要高考多少名,往往都是家庭困难的学生选择去免学费的学校,包括中专、大专。尽管学校条件不太好,但是他智力高,自己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你看现在中国商场叱咤风云的一些人物,很多都是毕业于那些“不好”的学校。
第二,要素质高。素质包括人品,人品好大家都喜欢,社会才欢迎。
第三,中学知识掌握得好。这光靠考试是不行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病就在于,学生考高分靠的是题海战术。无论哪门学科,出题类型都有限,题海突破了之后,你看到这道题就知道思路在哪了,该怎么解答了。依靠题海战术考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就智力高、素质强、能力大,他只是训练得好。
博客天下:中科大当时是怎么争取生源的?
朱清时:我当中科大校长的时候,每年招生都亲自参与,因为对学校来讲,招生太重要了。一般招生组会帮我安排去哪几个中学宣讲,招生的重点省像四川、湖北、安徽这些地方我都去过。我去的好处就是各个中学都让我去,如果是招生老师,连门都不准进。
我去给学生作报告,介绍中科大……你必须要让中学生知道你这个学校的好处在什么地方,这是良性竞争的主要内容。每个省我们都会请学校的领导、名牌教授去宣讲。
其实宣讲是最好的招生竞争方式,你宣传你的实力,让学生自己做选择。
尽管我们也知道哪些学校跟我们竞争得厉害,包括清华、北大,有些考生他很喜欢中科大,特别是安徽的考生,北大、清华也来抢,但是中科大就没有发生过这种事(互掐),因为竞争是太自然不过的了。(互掐)很丢脸,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大局。为了争几个学生闹成这样,这个丢分,比竞争了几个学生的损失要大得多。
2012年6月9日,南方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现场。从这一年开始,南科大告别了完全自主招生
南科大首届招生最跟国际接轨
博客天下:您曾经说浙江是优质生源大省,这个标准是什么?
朱清时:看中学教育的水平。浙江的中等教育很先进,很有创新,他们初中就把生物、物理、化学等并在一起变成了《科学》课,打破了初中生的学科框框。
博客天下:怎么确保招到的学生是好学生?
朱清时:中国教育要改革,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像现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招本科生,都有各种面试,以判断一个学生的智力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而且面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博客天下:中国的评价体系为什么变不了?
朱清时:现在各个学校招生人数太多,老师太少,要挨个儿去面谈、考查每个学生是做不到的。而且面试对老师也有要求,一定要有经验的,不能随便派个人去胡乱面试。现在老师水平也不够。所以只能用最简单的方法。
我在南方科技大学做的事就是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最理想的就是面谈,老师跟学生接触,感受这个学生的智力、素质以及能力,然后才是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南科大第一年全是自主招生,都是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笔试跟高考差不多,然后增加了面试。我亲自面试每个学生。第二年全国有几千个学生报名,最后面试的有上千个,我们只有二三十个教师,人手不够,面试开展不了,就改成了智力测验的方式。后面3年都是这种智力测验。智力测验跟高考不一样,高考已经考过知识了,考过题海战术的成果了,我们就用智力测验来简化面试。这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其实最好还是需要学校去面试,把自主招生做好,现在大家都偷懒,都不去做,光看高考成绩。
博客天下:您觉得南科大首届招生的办法比高考更好?
朱清时:当然了,首届学生的招生办法是最跟国际接轨的办法,评价体系完全变了,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这是全世界高校共同的经验。
博客天下:现在实行的自主招生和保送会让竞争缓和一些吗?
朱清时:这个是良性竞争,全世界的高校都是这么做的。关键是看你怎么评价一个学生好不好,你对他评价好,就愿意要他。而且这个“好”对所有学校来说都不是绝对的,是“适应就好”,看他想学什么东西,他的素质跟学校的气氛是否一致。
博客天下:但是自主招生考试最终又形成了北大和清华的两个联盟,又演变成北约和华约了。
朱清时:我不好去评价北约、华约,这都是我们兄弟院校。我只是觉得他们这样组织起来自主招生意义不大,因为又出一个跟高考差不多的题,等于给学生第二次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