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剧场”看儿童剧潜能
2015-09-21钟伏
钟伏
5月23日起,微剧场第一季儿童游戏剧“萌宠王国系列”(包括《三只小猪》、《逃家小兔》和《奔跑吧,小象!》三个剧目)进行了首轮公演,12场演出票房销售火爆,几乎场场座无虚席。
什么是微剧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表示,目前儿艺剧院已有能容纳一千多人、开放式舞台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也有传统的上演经典儿童剧的中型剧场马兰花剧场,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剧院也设想能有种“微剧场”模式。
“进入微剧场,你就进入了我们萌宠王国,这里有草原,有森林,有冰川,有海洋的全天候的萌宠王国,置身在花香鸟语,蝉鸣蝶飞之中……”制作人杜邨对“微剧场”做了如上描述。在微剧场里只有一百个观众席,没有高高的舞台,演员们随时可能出现在观众的身边,观众们也可能随时被邀请参与到戏中,共同完成演出。这就是为微剧场量身打造的儿童游戏剧,它有别于一般的互动儿童剧,是一种全新的样式。剧情的发展是用一个接一个的游戏来推动的,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时就成了戏中的角色,完成游戏后又变成了看戏的小观众。
6月15日,在“微剧场和儿童游戏剧”研讨会上,戏剧教育专家、著名编剧李婴宁,戏剧艺术家刘安古、小韦伯剧团负责人申俊磬、长华幼儿园幼儿英文教师朱冬妮(观众家长代表)等,以及主办单位上海剧协、中福会儿艺、上海戏剧杂志社、《儿童剧》杂志的代表,与剧组主创人员共同研讨儿童剧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大家对游戏剧这一新模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意思的尝试;无论从戏剧形式、票房还是现场氛围上,都是非常成功的。在当下儿童审美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儿童剧的内容、形式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刘安古认为孩子是非常直率的,好与不好不会隐瞒,所以孩子的反应和关注度是戏好坏与否的一个直观衡量标准。在一段时期内,儿童剧被“泛娱乐化”所淹没,如今正在得到改善。但儿童剧各部门的创作远比成人剧要艰难,这只有真正做儿童剧的人才懂。
对刘安古的话,李婴宁表示深有同感。她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其中一个现象就是上海市那么多的儿童,在他们有限的童年中,能进剧场看儿童剧的比例是相当少的。而这一现象,在当下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从教育戏剧的角度,戏剧的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安全的环境,人可以在其中不断地“试错”,从而避免进入社会后在真实的环境中“试错”而引发社会问题。
所以儿童游戏剧这个模式,从形式上尽可能地让现场的观众参与进来,除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奋度之外,也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融入戏剧,不再做一个旁观者。另外,在国外的戏剧教育理念中有一个观点:把戏剧的权力还给每一个人,不能让戏剧的精巧剥夺了每一个人参与戏剧的权力。所以儿童游戏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一精神。
此外,大家对微剧场中,迎接小观众进场的狐狸姐姐等角色的印象深刻,小朋友还没入场就开始兴奋起来。而完全开放的舞台在演出前和演出后,成为小朋友的游乐场这一设计也很有特色,深得观众赞叹。柔软的草地,五彩缤纷的海洋球,各种造型萌萌的小动物形象,不仅令小观众流连忘返,爸爸妈妈也纷纷变身成为摄影师。而入场时随机发放给小观众的小道具、小服饰,更是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了期待,参与演出的积极性高涨。
作为学习和借鉴,李婴宁还介绍了国外微剧场的一些情况,它们相对于我们的微剧场来说更小,观演距离也更近;道具、服化成本低,但要求演员的综合技巧、编导的水平更高。它们的年龄分层也很细致,不同的年龄段剧目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不同。比如一个适合0-1岁年龄段的剧目,只有二十分钟的表演时间,场上只有一个大大的摇篮,演员扮成大大的婴儿躺在里面。一个红色的气球在场上或飘或停,然后这个“大婴儿”就一直关注着气球的一举一动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据说有非常好的剧场效果。
儿艺的微剧场和微剧场的儿童游戏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取得了首次尝试的成功之后,也有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专家和观众代表也对此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家认为,从儿童剧和游戏的角度,儿童剧里游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所以专门的游戏剧则要求戏和游戏更加有机和巧妙的结合,这需要从一度创作的时候就要有所考虑。所以戏和游戏如何有机结合还要更仔细、更专业的探讨。
此外,微剧场整个的环境营造很好,也比较精致,但从整体视觉上看,剧场的布置有些过满,时间长的话,对于小观众来说,新鲜度会受到挑战。创作者可以从创造性、独特性上下功夫,包括角色服装造型设计上,能更符合微剧场和游戏剧的独特性。在演出中,因为有大量的游戏参与环节,在游戏中的小朋友固然会很投入;同时也要关注仍然在观众席上的小朋友是否也能同时入戏,形成大环境的游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