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哈哈镜
2015-09-21杨斯奕
杨斯奕
“哪有客户不叫嚣,哪有老板不发飙。哪有主管不牢骚,哪有员工不靠腰。”
舞台剧《五斗米靠腰》改编自台湾漫画家马克的同名职场系列漫画,被视为“无论老鸟菜鸟皆适用的职场生存之道”教科书,“靠腰”是台湾闽南方言,表达抱怨、哀嚎、感叹、愤慨等情绪。该剧的改编保留了书中的核心人物,讲述了马克从面试到学习办公室生存法则再到体验无休无止“加班无间地狱”的职场初体验。原著读来颇有几分“教学指南”式的语重心长,而舞台剧的叙事风格则全然是自嘲、搞笑。全剧讲述了马克这个“靠腰”菜鸟和老板、主管等等之间的一个个小故事,犹如一面哈哈镜以幽默嘲讽的形式,折射出职场百态。“电梯先生”这个全新角色是改编中最大的亮点,这一角色是编剧的原创,她将办公楼里那台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老电梯拟人化为一个全新的人物——电梯先生。在剧中,电梯先生和马克有颇多对手戏,两人一问一答,将一个职场菜鸟的内心剖白呈现给观众,增添不少笑料;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职场生存之艰辛世态,也多借这位“最资深职场人”之口道出,整部戏也因为这个角色,多了一种荒诞成人童话的感受。
《五斗米靠腰》海报上“放轻松剧场”的标题颇为醒目,据说在台湾观看此剧时甚至可以带爆米花与饮料入内享用。为了让苦闷的职场白领在现场能笑得舒心,主创对于“笑”果用尽心机。为了避免上海观众因对台湾方言的陌生而找不到笑点,主创方甚至在宣传册中对诸如“靠腰”、“爆肝”等这些台湾原汁原味的词语都作了注释。而至于其他台词全都接地气地做了调整,例如:原本意指高房价、物价的“天母”一词,更换成“小S住的那个帝宝”,“假掰”改成“装B”,“22K”则成了“最低工资”。台湾版引用的日剧《半泽直树》台词桥段,也转换成《甄嬛传》情境:“就算客户跟老板再怎么地谴责你、唾骂你,像华妃一样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赏你一丈红,你也一定要忍!”
喜剧“笑”果之关键往往在于演员的表演,四位台湾年轻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尽管是初出茅庐,但演技确实不俗,四人在舞台上状态松弛,表情到位,存在感很强。相较本地演员,他们有两点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形体能力出色,肢体动作灵活自如,剧中很多无实物的虚拟表演都带来强烈的喜感,像马克乘坐电梯就完全是由他和扮演电梯先生的演员用夸张搞笑的形体动作配合灯光效果模拟而成的;二是台湾的表演教学和大陆有一定差异,所以演员的台风比较小清新,不那么端着“舞台范”,表演风格相对自然、亲切。再就是台湾演员的普通话不是那么字正腔圆,按照正统表演技巧来说也许是一种缺陷,但对于无厘头搞笑风格却不失为优势。
《五斗米靠腰》给人印象最深刻也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当属全剧从表演到舞美的舞台呈现都采取了一种动漫风格。演员的表演均是模仿动漫式的夸张风格,而且除主角马克外,其余配角都一人分饰多角,演员表演时将形体动作和表情夸张放大,有如单元格漫画的加速版,也好似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滑动画面。剧情的戏剧效果也采用漫画式的方式来表现,在一个表现机车女主管对下属的强势和霸气的场景时,主创使用了灯光加音效配合特效做出“放电效果”。人物造型设计也模仿动漫原著中的原型,比如在主人公马克的红领带上设计还挂有一个铁链子,让他最底层的“靠腰”菜鸟身份一目了然。整场戏舞台呈现颇有漫画真人3D秀的色彩,活泼灵动,令人耳目一新。
喜感是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喜剧来说,尺度是最难把握的。通俗和恶俗的界限非常容易跨越,一味只专注营造笑点,那么成品只能是小品片段。笑点分布太集中观众也容易审美疲劳。掌握住观众的情绪,使观众能自然而然从剧情中获得喜感而舒心一笑才算是做好了一部喜剧。《五斗米靠腰》夸张的漫画式表演风格不免让人物形象略嫌厚度不足,但所幸主创对整出戏节奏把握很好,剧情铺排合理。全剧叙事喜从悲来却又出悲入喜,特别是搞笑段落能和剧情起伏有机结合,使得整出戏能时刻抓住观众的兴奋点。比如本剧叙事采用倒叙,由马克在梦中错杀老板而陷入极度地绝望和恐惧之中开始整出戏,从一开始就营造出巨大的悬念,充分调动观众对马克命运的深刻关注。之后又回到正常叙事时间轨道,讲述马克的第一次面试经历。在马克面试的这一段里,扮演马克和电梯先生的两位演员之间则插入有大段相声式一逗一捧的对手戏,让观众立刻由悲转喜。全剧的“笑”果都属水到渠成,符合逻辑和剧情,并不给人生硬之感。
比较大陆近年的同类作品,印在该剧宣传单上的那句“水准与笑料兼具”倒也不算自卖自夸。诚如剧中冷眼旁观职场三十年的电梯先生所言,职场其实就是战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都市职场少不了明争暗斗,职场人的生存状态原本已高度紧张。对于每天在高压与苦闷下无处发泄的上班族来说,下班后再重温一遍以严肃现实主义风格演绎的职场故事未免会太过压抑,打造这样一部哈哈镜式的作品,让他们从中找到慰藉与宣泄的出口,也许会给他们的心灵几分抚慰。
戏剧除了批判、教育以外,也是给人希望,让人快乐的。一出戏,如果能让身心已不堪重负的人获得一些快乐,重新体会一下生活的美好,显然亦也算是物尽其用,而能真正把这件事做好的戏剧人,也同样可以说是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