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武戏
2015-09-21戴平
戴平
有600余年历史的昆剧,一向以“三小”(小生、小旦、小花脸)为主。其实,昆剧的武戏也不可或缺,毕竟戏要有文有武才好看。好比吃一桌菜,全是荤的,或全是素的,都不合适。近日,我看了上海昆剧团时隔五年又一次推出的武戏专场,有《三战张月娥》、《武松打店》、《扈家庄》、《雁荡山》四出戏,觉得昆剧的武戏也的确是精彩的。
昆剧被誉为“百戏之祖”,京剧的武戏最早是从昆剧传过去的。但是,到了近百年来,昆剧的武戏衰落了。幸好半个多世纪前,上海出了个王芝泉,有志于学武戏。传字辈老师方传芸亲授的一出《挡马》,比京剧更讲究身段和舞台画面的美感,立即红遍大江南北。于是,再向京剧学习,昆剧的武戏得以振兴。这次武戏专场的两位名角:谷好好和钱瑜婷,都是“武旦皇后”王芝泉的爱徒。
开场的《三战张月娥》是最出彩的。这出戏京剧也演过。1958年毛主席看后给予高度评价。最后,三个男的打一个女的,毛主席认为不公平。22岁的钱瑜婷这次出演张月娥,她穿着满绣鱼鳞纹红色大靠,一身披挂出现在舞台上,英姿飒爽,神采英武,出场亮相,满台生辉。她的眼神特别明亮,微笑中含着十足的英气。那个人们熟悉的看似柔弱的小姑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笑傲须眉的女将张月娥。她首战双鞭呼延灼,继战大刀关胜,再战豹子头林冲,刀对刀、枪对枪,满台飞舞,银光闪闪,逼得呼延灼、关胜步步后退;钱瑜婷忽而一个抢背、接刀,再来倒插虎、涮腰、旋子、鹞子翻身,一个个高难度动作令人目不暇接。最精彩的是戏的结尾,张月娥从三张桌子高的台上下腰,一个后滚翻跳下,神稳气定,赢得满场掌声。
文戏有着大段的台词唱腔,演员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唱腔来抒发人物思想感情,激化戏剧矛盾。而武戏大多只是人物自报家门,简略叙述事件起因,绝大部分要靠舞蹈和武打场面来演绎故事情节。已过不惑之年的上海昆剧团团长、当今中国昆剧界第一武旦谷好好这回演扈三娘,唱念做打依然精彩,功夫之了得,身段之美妙,不减当年,而表演则更加成熟老到。她和矮脚虎王英的开打,一高一矮,干净利落,节奏分明,将昆剧武戏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说:“武旦和别的行当不一样,年纪越大压力越大,你不拼命很快就要被淘汰。”这种拼命精神,令人赞叹。
贾喆在《武松打店》饰演武松,扮相英俊,武功卓越。第四段戏和孙二娘“摸黑”打斗,互相“看不见”对方,打得难解难分,你死我活。孙二娘手持一柄明晃晃的匕首上场,挥刀入屋。武松猛见刀光,迎上去,却扑了空。几个回合,夺过匕首,飞掷过去,要对准孙二娘,又要擦肩而过,真是配合默契,精准严密。真刀真枪,险中见美。贾喆将一位嫉恶如仇、又武艺高超的好汉武松,精神抖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雁荡山》里,16位青年演员的筋斗表演,更是将这台武戏专场演出推向了高潮。16位演员组成两支军队,以各种不同式样的筋斗象征开打。他们一个个横空出世,龙腾虎跃,跌扑滚打,筋斗轻翻,空中飞人,最多的一位演员竟连续翻了30个筋斗,无一闪失。如此精彩的昆剧武打,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全国昆曲界武生、武旦演员和其他行当相比,人数相对较少,武戏较文戏创作也相对薄弱。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唱武生、武旦需要天天练功,又苦又累,容易受伤,很多演员不愿学,学了也不容易坚持。有的改唱文戏了,有的干脆走掉了。因此,我们对于昆剧的武戏要给予更多的扶持,让青年武生演员有更多的用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