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以慈溪市鸣鹤风景区环白洋湖交通组织规划为例
2015-09-21杨承元
杨承元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00)
1.引言
鸣鹤风景区位于慈溪市的南部,东靠五磊山,西依栲栳山,南至岭下王家,北接329国道,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白洋湖、外杜湖、里杜湖、鸣鹤古镇、金仙禅寺、五磊讲寺、藏云溪、白洋飞瀑等,占地面积约40平方公里。白洋湖湖面约0.7平方公里。自古以来鸣鹤风景区就是浙江东部著名的风景名胜,湖光山色明秀质朴,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古镇相印生辉。环白洋湖的规划建设完全符合鸣鹤风景区“观山游水,悠游古镇”的规划初衷。
慢行交通长久以来就是慈溪市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但随着机动车的激增,受通行空间、汽车尾气、出行安全等的影响,城区慢行交通出行环境逐渐恶化。许多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在风景区建设游步道、自行车道,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等因素联系在一起。本文对鸣鹤风景区环白洋湖区域慢行交通规划的理念、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旅游度假区的慢行交通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2.规划理念
鸣鹤作为旅游度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除了鸣鹤古镇之外,还有白洋湖、外杜湖、里杜湖、金仙禅寺、五磊讲寺、藏云溪、白洋飞瀑等景观资源。在这里,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态度。自行车、游步道、水上游览作为几种慢行交通工具,在旅游度假区更应突出“慢“的特性,让游客能放慢节奏与步调,洗涤都市人们的身心,引领休闲度假新时尚。
因此在旅游度假区的自行车道、游步道不仅仅是一个通道,它需要承载更多的功能。规划前必须明确一个前提,旅游区的慢行交通主要为前来旅游、休闲的人们服务,旅行者的需求就是规划中应重视和体现的。
从旅行者角度出发,人们来旅游度假区的初衷是为了散心、休闲、观景、探奇等,因此规划的慢行交通线路需要提供安全舒适的登山与骑乘环境和充满寻奇探索乐趣的路线;从旅游度假区的工程建设角度出发,规划的自行车道、游步道需要因地制宜、融入周边环境,并尽量减少拆建工程量;从登山者、骑行者便捷的角度出发,规划的游步道、自行车道必须与公共交通有良好的衔接,同时要有清晰明确的路线标志系统。
3.规划原则
规划对慢行交通系统进行分段设计,每段自行车道、游步道设计合适的主题、长度、宽度、材质铺装等等,体现与周边环境的契合,同时根据自行车道的适应性进行分类,共包括休闲游憩类、生活通勤类和运动竞赛类三类;游步道分为休闲游览与登山健身两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为了使旅行者放慢节奏、静心体验生活,从而体会生命的其他意义。规划认为慢行交通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例如通过自行车道、游步道将分布在各处的景点串联起来,以提升景点人气。
(2)挖掘出新的元素及潜力:例如通过实地踏勘,发现目前还无人问津的一些风景点,通过自行车道、游步道的建设,将其展现在世人眼前。
(3)保持原生态,充分利用原有的古道、小径,不必非要开辟新的路线,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4)易于形成套装旅游:例如将自行车与农家乐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发展。
(5)自行车道与游步道有指定的露营区、水源地、休息点和简易的洗手间等配套设施。
(6)资源协调及旅游要素的整合:例如与水上乐园、游船码头、采摘园等类似的旅游项目相结合。
4.规划内容
4.1 自行车道规划
自行车道在旅游度假区选线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城市中的自行车道,为了通达;也不同于郊野自行车道,为了速度。它需要带给人们舒心、惬意、放松、寄情山水的感觉,设计的线路走向,应引导美妙的风景逐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对鸣鹤环白洋湖区域自行车道选线规划前,首先重点做了沿线景点景观的梳理工作,以期发现更多例如芦苇荡、鱼塘、花海、茶园、竹林、古亭、古村等地处稍稍偏远的美景。在选线规划的时候利用自行车道的走向,串联这些已知和未知的景点。
规划鸣鹤环白洋湖区域自行车道全长约7公里,分为3个类型路段,包括自行车、机动车共用路段2.7公里;环湖自行车专用路段4.3公里;预留登山自行车路段8公里。沿线公众开放岸线长3.1公里。全线共串联5个现有的景点,包括金仙寺、金蟾望日、芦荡观鸟、烈士陵园;同时发掘出5个新的景点,包括亲水游乐场、白洋人家、百步耸翠、翠林山顶、山顶眺望亭。
4.2 游步道规划
鸣鹤风景区内的游步道主要以登山健身步道为主。登山健身步道是一个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休闲健身项目。登山步道不同于常规的旅游步道,但可以代替景区旅游步道,其区别是前者尽量不做硬化处理,以保持原始现状为主,可以有落叶步道、砂石步道、竹林步道、岩石步道等等,尽量减少对人们脚踝的损伤。步道沿途可见到湖泊、草甸、瀑布、古村等优美景观,适合开展露营、徒步、登山、攀岩、野外生存等活动。
规划鸣鹤游步道全长约9公里,预计全程步行游览时长约4小时。其中东线规划约5公里,预计步行游览时长2个小时,西线规划约4公里,预计步行游览时间1个半小时。全线串联包括亲水游乐场、翠林山顶、百步耸翠、白洋湖观景亭等在内的部分景区景点,且登山步道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游客休憩平台。
图一 自行车道总体设计图
图二 游步道总体设计图
4.3 水上游览线规划
水上游览作为鸣鹤景区慢行交通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规划主要结合白洋湖与鸣鹤古镇内原有的水系,设置游览线路。规划共布设5个游船码头,其中3个为游湖码头,另2个为游镇码头,可互相接驳,码头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游客休息点,景点指示牌使游客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同时可以与自行车道、游步道进行交通方式转换,方便景点之间的通达。
图三 水上游览线总体设计图
图四 景点串联总体设计图
4.4 功能定位
东钱湖自行车道东段功能分为三类:包括自行车道主线、辅线及自由骑行线。主线类似城市干道,承担联系各个景点以及构成自行车道网络骨架的功能。辅线类似城市支路,联系一些偏远景点或者地区,供体能充足或有探险精神的骑行者体验。自由骑行线一般依附主线,结合主线周边小景点设置,便于骑行者深入景点内部。
4.5 材质铺装设计
合理的材质铺装设计可以有效提升骑行者的体验。规划在总长7公里的自行车道上,共采用四种材质的路面铺装,其中绿色沥青1.7公里,条木铺装1.8公里,条石铺装0.8公里,黑色沥青路面划线6.2公里。
图五 材质铺装示意图
4.6 接驳点规划
接驳点的设置是旅游度假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接驳点设置可以有效提升景区整体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设置接驳点时需要遵循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半径和等级体系,确保方便旅游者进行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同时要求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分工明确,提高使用效率。
规划根据服务半径及现场地理环境,总共设置6处接驳点,共分为两类,包括:
A级 (外部交通接驳点):设置两个A级接驳点位于景区北入口与东入口,主要负责对外交通的衔接,其主要功能包括社会车辆停车场、公交首末站、自行车租赁点。规划占地面积较大。
B级 (内部交通接驳点):共设置四个B级接驳点位于景区内部,其中环白洋湖三个,古镇内部一个,主要负责内部交通互相转换,其主要功能包括自行车租赁点、游船码头、小型停车场、旅客休憩站等。规划占地面积较小。
图六 接驳点布局图
5.结语
鸣鹤风景区作为慈溪市的后花园以及高端旅游度假基地,建立度假区慢行交通系统,既可以满足人们能够步行或者利用自行车休闲出行,也对带动鸣鹤景区的人气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鸣鹤风景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特点,初步探索了游步道、自行车道和水上游览线如何在旅游度假区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更好地形成与旅游度假区空间环境特色相适应、独具特色的慢行系统,从而更好地提升旅行者的体验以及旅游度假区的吸引力。
[1]石忆邵,厉双燕,我国大城市自行车道发展的困境及政策取向[J].现代城市研究,2006.
[2]韩西丽.多目标城市自行车道网络规划设计探索 [J].北京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