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养老建筑设计的几个关注点

2015-09-20

建筑施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设计养老

上海东航置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2

1 老龄化社会现状与老年人生活需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老龄化社会初期,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这一阶段,国家在人力、物力上主要以追求效率为主,养老压力大,对集中养老设施的需求量也相对增加,等过了峰值后集中式养老设施的需求量才会慢慢减少。根据民政部统计,我国2014年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占有养老床位50~70张的水平相距较远。所以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养老建筑配套建设的跟进,各式养老建筑的探索与实践正在举国上下全面铺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再次审视养老建筑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以求达到养老建筑的真正适居与可持续性发展。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分为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安慰3个方面,而养老建筑设计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精神安慰这一方面[1-3]。

2 老年人精神安慰方面的建筑设计研究

2.1 老少结合的建筑规划选址

建筑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同样,养老建筑创造的人工环境,其追求的目标也是为满足老年人的社会生活需要。

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如果能充分考虑老少结合,把中小学校或幼儿园和养老建筑选址尽量靠近,也许就会解决很多问题。

首先,父母在送子女上学后,学生上课时间一般相对较早,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抽空看一下住在学校边上养老院的父母,或者在接孩子放学后,带着孩子顺路看望一下父母,老人看到孩子的那种快乐,大家生活中应该深有体会。

其次,老人最怕孤独,老人的活动场地和小孩的活动场地如果能够相邻,老人只要能看到活动场地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也会心情愉悦的。换言之,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如同一个个小天使,会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

其三,学校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尊老教育,定期安排孩子们去养老院关爱老人、组织文娱小演出等。

其四,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养老建筑和中小学建筑都对日照有严格要求,如果相对集中规划,对节约用地也是有利的。

其五,从两者的使用时间来看,都属于白天使用为主。老年人一般较多早起早睡,与学校教学时间一致。当然两者规划在一起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卫生状况、噪声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一般能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来加以解决。

在亚洲,日本已于197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与我国人民较为接近,所以日本养老建筑的规划和实践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从日本三重县社会福祉法人洗心福祉会“丰寿园”(图1)的总体平面布置图上可以看出,这一养老建筑在总体规划布局上把丰野保育园和丰寿园养老建筑布置在一起,这样的规划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于亲情的精神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建筑师对老年建筑的规划选址是考虑了老少结合这一因素的[4,5]。

图1 日本“丰寿园”平面布置示意

2.2 采光避风的建筑形态

老人的身体状况多为怕冷不怕热型,所以对养老建筑而言,冬天能够更多地引入阳光照射,同时又能有效地遮挡西北风的侵袭,即采光避风成为养老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我国传统四合院建筑形式是较适合养老建筑的形态之一。四合院不仅解决了采光避风问题,还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通过现代材料优化处理后的一些四合院建筑,可以更好地达到养老建筑的设计需求。

1)在设计方面,四合院的南北楼一般被设计为主要的居住使用空间,东西两侧的楼大多设计为辅助功能空间。在这种平面布局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部位是转角处的建筑功能设定。为了更好地解决交界处居住房间的采光问题,可采用玻璃通透体处理转角处连接,并且也会使四合院过于封闭的问题得以缓解,从而使四合院的内部和外部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传统建筑形态与现代建筑材料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建筑采光避风的重要需求。

2)在空间营造方面,四合院布局可以营造出更多的建筑环境,满足不同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建筑环境可以为某些使用者的行为提供便利,也可以对某些使用者的行为设置障碍。在有限的基地范围内创造更多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可以更全面地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他们不同的行为习惯及需求提供便利。四合院可以产生合院外完全开放的自然空间、合院内限定的自然空间和建筑内的使用空间3个主要空间。若再用灰空间穿插加入到各个空间中,将会营造出更多样的建筑空间环境,形成更多室内、半户外和户外的过渡区域。有一些行为不便的老人对那些身心要求较高的活动和环境会感到不是很自信,还有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室内走向户外时会产生眩光的问题,有了过渡地带后就可为这些老人提供可停下来适应光、热、声变化的缓冲区域,另外这个过渡地带还可用来为老人提供小憩和观看他人活动,并为他们揣摩情形、准备参与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条件,或可单纯地作为一个舒适的休息观赏点。日本静冈县三岛市养老院即采用了传统四合院建筑形式,并且创造了多处不同的建筑空间环境(图2、图3)。

图2 日本静冈县三岛市养老院1层平面

图3 日本静冈县三岛市养老院2层平面

2.3 老年建筑的建筑朝向与采光

老年人对于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无障碍环境和人体工学环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对于上述环境有必要作更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在我国,养老建筑对日照要求较高。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相似性和普遍性,喜欢阳光和明亮、不喜欢使用空调等。老年人身体较弱,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差,不适应温度变化。因此,老年人的住所一定要注重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阳光和明亮带给老人更多的温暖和安全感。

不同时间的阳光对老年人的心理也有不同影响。人到迟暮经常看到夕阳黄昏,心情肯定会有一些低落,而朝阳给人更多希望和遐想,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可见朝阳和夕阳对老年人的心理有不同影响。

在建筑设计时,把居住房间布置成东南向偏东将更适宜老年人居住。老年人一般早醒,清晨的阳光入射角较低,如果建筑落地开窗开门、布局合理,清晨的阳光将会洒满全屋(图4),这将会给老年人带去更多舒心温暖的感觉,给老人一天的生活带去更多的积极影响、更多的温馨与健康。东南偏东朝向还可相对有效地避免老人与夕阳的接触,有效避免阳光西晒,从建筑的绿色节能来说也是较为有利的[6,7]。

图4 阳光满屋

2.4 养老建筑的建筑共享空间

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心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创造更具融合交流性的建筑环境是摆在养老建筑建筑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公共建筑空间中,共享空间是为公众提供休息、活动和交往的场所,是人们交流、交往,发生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同样,共享空间的设计定位也是养老建筑内部功能布局的关键之一,它将直接影响养老建筑的居住感受。

现今养老建筑中的共享空间不仅被建筑设计者所重视,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常人关注。共享空间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层面的便利,也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共享空间设计上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形式,必须更多地关注人文的关怀和空间的体验。

养老建筑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应从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养老建筑共享空间在环境塑造上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老年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

1)从空间交融角度看,养老建筑的共享空间应该更多地考虑空间的交融,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若要实现这种空间交融的目的,采用玻璃体围合营造的空间(图5)能够让老人更多地观察到室外的空间,看到室外的各种人物和景色,而且玻璃体在冬天可以完全把阳光、空气、水和植物等生命有机体引入,使空间感更具生命的活力,更好地驱散老年人常有的迟暮心理感受。

图5 荷兰阿姆斯特尔芬综合关怀中心玻璃体共享空间

2)从平面功能布局来看,共享空间应该包含更多的功能因素在内,比如休闲区、品茶区、棋牌区、室内运动区、休闲养神区、花鸟养育区等对安静度要求不高的区域,如果把这些功能区域合理地布置在共享空间中,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各个区域的交融性和互动性。设计中应排除所有阻碍交流的障碍,尽可能地使不参与其中的或者不能参与其中的老人也可以感受到各式休闲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快乐、忘却孤独。换言之,各类休闲功能区开放式布置于同一共享空间中,也可让新进的老人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中,有效地减少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

3)就共享空间的尺度而言,高度不宜太高但应尽可能的宽敞,这样可以促进老人自由活动的欲望,适宜人群的交往和休息。尺度的营造对老年人的心理感受是很重要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养老建筑的规模,合理营造适合不同规模的共享空间尺度。在共享空间中还应留有一定区域用作文化艺术展示,可不定期展示文化艺术品等。灵活可变的展示空间,可适合于多用途的展示需求,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8,9]。

3 结语

对于养老建筑设计,不能简单地关注形式美,应该更多地注重对人性的思考与关怀,更多地关注建筑空间怎样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感受和精神需求。老年群体对物质的追求并不太高,但他们却是最需要精神关怀的群体。所以建筑设计师应更多地从老年人心理需求出发去思考养老建筑设计,寻找更适合关怀老人身心的环境空间。要达到养老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精神需求相结合,要求建筑设计师对老年群体有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养老建筑设计工作。希望有更多的设计师、开发商协同政府部门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感受和精神需求,设计出更多更具灵性的养老建筑。

猜你喜欢

四合院建筑设计养老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四合院下的宝藏
建筑设计的困惑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养老之要在于“安”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