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

2015-09-20曹磊

首席财务官 2015年24期
关键词:比特区块货币

文/曹磊

区块链,金融的另一种可能

文/曹磊

金融将进入加密货币时代,从去中心化的货币到去中心化的金融,比特币与区块链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来,以支付宝、微信钱包为主流的支付渠道大受欢迎。而监管层禁止使用比特币作为支付媒介,也造成比特币在国内以金融投资产品为定位,暂无用武之地的局面。与此同时,民众也对添加一个新的支付货币和工具没有迫切性的需求。

在缺乏持续性刚需的前提下,当市场逆转时,加上杠杆效应,炒家迅速离场,就会导致价格波动性偏强。在比特币价格在低位徘徊的同时,比特币的支撑技术“区块链”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认为,比特币不过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而已,那些曾经寄托在比特币上的梦想似乎在一段沉寂后又找到了新的归宿。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

比特币点对点网络将所有的交易历史都储存在“区块链”(blockchain)中。区块链在持续延长,而且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走。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群分散的用户端节点,并由所有参与者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对所有比特币交易历史的记录。比特币的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数据块”或“区块”(block)中后,交易就算初步确认了。当区块链接到前一个区块之后,交易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在连续得到6个区块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转地得到确认了。

区块链在网络上是公开的,可以在每一个离线比特币钱包数据中查询。轻量级比特币钱包使用在线确认,即不会下载区块链数据到设备存储中。

数字货币容易被传统金融机构视作一种新的货币,但实际上其底层技术的意义和价值远远大于其货币属性。以比特币为例,一般意义上它被当作一种点对点形式的数字货币,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点对点的去中心化网络平台,这样一个网络平台依托的正是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是依靠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全球点对点网络平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应用,也被称为Blockchain 1.0。

图1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现在,影响更为深远的Blockchain 2.0时代正在开启。区块链技术是对互联网的一次颠覆,其最大的特征是去中心化。随着区块链在更多领域的推广,如货币清算结算、数字资产管理、众筹、智能合同、法律文件验证等,区块链技术的独特用途将被挖掘。例如,数字资产管理中,资产将被数字化并由区块链保管,得到交易指令后块链便将资产转移。在智能合同中,区块链会依据区块链网络上的信息对合同进行验证,因为区块链的信息不可逆,同时会自动记录时间,所以合同的安全性、信任性得到保证。以上两例只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两个领域。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互联网+”,就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发展。可以预见,中国社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会加深,互联网与社会的互动作用将会带来更多的化学效应,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沿趋势将会释放不可想象的潜力。

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诸多的讨论与尝试还在进行中,尚缺乏实质的产出。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全网记录所有交易信息的公开账本,其去中心化存储、信息高度透明、不易篡改等特点将颠覆传统金融模式。目前,此项技术在金融领域已开始实验,应用的方向包括支付结算、智能债券、财务审计等。

在比特币价格乍暖还寒的同时,区块链技术与资本市场却“打得火热”,二者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公司投资区块链初创公司,如近日区块链支付初创公司Align Commerce获得了由硅谷投资公司KPCB领投的1250万美元A轮融资,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Chain也筹集了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另一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投入人力物力自行研发区块链应用,如英国的第二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将三家区块链初创公司加入自己的金融科技孵化器中,高盛申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结算专利等。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还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但随着国内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及大众创业的倾斜,国内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似乎也指日可待。

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区块链技术或许是将这一浪潮推向新高度的关键因素。

在区块链技术加入“战局”之前,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意义在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而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则可能会将互联网金融的意义深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可通过程序化记录、储存、传递、核实、分析信息数据,从而形成信用。相较于传统的信用形成方式,区块链可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中介成本,所记录的信用信息更为完整、难以造假。

比如说,当我们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就需要依靠银行、保险或征信机构所提供的相应信息数据。但其中难免存在着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而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动记录海量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一台电脑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申请贷款时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机构提供的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的相应信息数据即可知晓相关方的信用数据。

这个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再到以区块链技术为征信核心的新金融形态,金融不断借助新技术、新理念改造自身形态,金融促进资金自由流通的本质也越发清晰。而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每个人在金融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发生彻底的改变。

图2 比特币的属性

无限接近的可能性

虽然区块链的技术潜力与应用前景广受关注,但目前,区块链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技术层面上,网络容量首当其冲。正如我们看到的,每隔 10 分钟便有一个区块增加至账单中。由于区块的容量相当有限(1MB),这个网络每秒钟只能处理 7 笔交易。有关区块容量的争论也在今年浮出水面:部分挖矿者开始将区块的容量增至8MB。区块的容量每隔两年会增长一倍。由此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 Bitcoin XT 覆盖了整个网络的 75%,那么这个网络会完全采用新的区块大小。更为普遍的是,这场辩论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即区块链是应该以较低费率来处理大量交易,还是以较高费率来处理少量交易。

其次,在安全层面上,许多比特币交易平台或遭到黑客攻击或被迫关闭,使得数以百万计的比特币凭空消失。比如今年一月份,世界第三大比特币交易所Bitstamp因一次黑客攻击丢失了540万美元的比特币。随后,总部位于斯洛文尼亚的这家公司被迫停止交易。这次攻击大约损失了19000个比特币。这一幕同样可能发生在通过区块链交易的资产上。而比黑客攻击更尴尬的是,丢失私钥的用户将无法挽回自己的资产。

再次,政策层面上,“去中心化”让中心化的政府疑虑重重,监管政策不乐观,而对于一个分散式网络来说,监管本身的难度也不小。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还抱怨人们对区块链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意愿不够,这导致新技术及新应用很难推广。但对于任何新生事物而言,这都是必须跨越的障碍,对于区块链应用也是如此。越来越高的媒体关注度与越来越深入的专业讨论,必然会逐渐加深人们对区块链的理解并提高人们的接受意愿。

从去中心化的货币到去中心化的金融,比特币与区块链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系OKCoin观察员)

猜你喜欢

比特区块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古代的货币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古代的货币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