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数据库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5-09-19黄黄
黄黄
摘要:本文对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数据库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以往中医药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状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在数据类型上出现3种共同的特色类型和2种新的分化方向;组织结构趋向统一开放;数据管理与研究趋向专业学科化。合理选择特色数据库内容、使用规范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加强对特色数据库的管理和研究、推进特色数据库的规范化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医药;中医药高等院校;数据库;特色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特色资源逐渐成为衡量图书馆资源水平的优势指标。建设特色数据库是形成特色资源的重要方式,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在不断深入。
1.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中医药信息资源数据库。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特色数据库逐渐从标准化、统一化的中医药数据库中剥离出来,在实现中医药学科特色基础上,更加体现资源的独特性、数据可挖掘性,代表着各中医药院校的科研重点和未来趋势,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2009年,对全国22家中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共有14家图书馆能够有效访问并有自建数据库,自建数据库共37个。在笔者此次调查的23所图书馆(增加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中,其网站单列“特色数据库”或“自建数据库”栏目的图书馆有17所,其中能访问下级类目的图书馆有15所(见表1),共检索出91个特色数据库,调查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3月。
特色数据库建设从自建发展为合建、购买第三方平台开发等多种方式并存,且在建设内容、数据组织结构、数据挖掘研究及综合管理优化上不断演进成熟,形成每个图书馆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
2.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数据库发展趋势分析
2.1数据类型趋向明晰规范
根据2009年统计结果,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数据库大致分为4类:中医学科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数据库及其他数据库。本次仍以2009年高校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比较,其中中医学科数据库分化出多种类型,故不再作为单独数据库统计;2009年统计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其他类数据库内容具体化,对应定类为本次统计的本校硕博论文数据库、其他学科数据库。地域特色数据库、馆藏古籍数据库及机构知识库为新增类型数据库。见表2、表3。
数据库建设出现一些共同的特色内容,如本校硕博论文数据库、馆藏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数据库和地域特色数据库。每个图书馆均建设了上述1~2种数据库,内容稳定、规范,趋向统一。地域特色数据库较为多变,是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创新点之一,内容以道地药材数据库、地方中医药资源数据库为主;地区联合建设中医药资源数据库发展较为迅速,例如云南中医学院建设的“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的“闽港澳台中草药图谱数据库”、广西中医药大学和泰国孔敬大学合作建设的“中国东盟药用植物信息库”等,都非常有价值。
“其他学科数据库”类的内容仍处在不断分化发展中。(1)本校教学参考书、名医名师、学报等个性化资源得到搜集和挖掘。例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建设的“专业课程参考书专题库”、辽宁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名医名师数据库”、浙江中医药大学建设的“《中医药信息》电子版”。(2)科研项目成果数据库逐步并入图书馆资源体系。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平台”“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专题资源”等。
2.2组织结构趋向统一开放
首先,特色数据库的资源著录趋向标准化和统一化,资源著录依据以下两种类型标准。(1)大型项目统一标准,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LS)中心研制的专题特色数据库标准规范及《CAMS文献资源数字加工与发布标准》。(2)通用文献及古籍著录标准,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文献资源数字加工与发布标准》、《古籍著录规则》(GB/T 3792.72008)及《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等。
其次,建库平台更加注重统一和共享。特色数据库最初来源于特色馆藏建设中的数字化书目数据,逐渐发展为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目前新兴数据库平台主要有两类:(1)商业开发平台,如江苏医学流派数据库使用的超星特色资源平台、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系列数据库使用的方正德赛数据加工系统、广西中医学院的壮族医药数据库使用的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TP14.0平台系统等。(2)自建数据库平台,由网络开发交互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系统组成,后台数据库以access和SQL Server为主,如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新安医案数据库系统、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痹症诊疗数据库、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等。
最后,数据库内容结构上更加注重收集多媒体信息及开发多样化检索方式。最初的特色数据库仅包含书目数据,逐渐出现全文数据库,但缺乏图片、多媒体及其他格式信息。本次搜集的数据库中含较多图片信息,多媒体信息也有出现。源于技术限制,检索方式最初比较少,发展至现在的多途径全文检索,体现检索方式逐步走向多样化。
信息组织结构的逐渐统一和开放能有效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对后续资源的升级、扩展都能起到支持作用,有利于数据库的发展和数据挖掘的进行。
2.3数据管理与研究趋向专业学科化
首先,出现了新型的综合性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平台,如机构知识库、学科服务平台等。机构知识库是大学或研究机构通过网络来收集、保存、管理、检索和利用其学术资源的数据库,能够将分散存储的学术信息集中起来,再通过校园网或校际之间的协议来开放利用这些学术资源。它能够合并特色数据库中关于本校资源的部分,进行知识管理,实现知识产权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共享,长期开展科研评价,是未来数据库资源整合的趋势之一。机构知识库本身具有特色数据库特点,而在这类平台上可以对其他特色数据库进行管理和深化,有利于特色数据库的长效发展。
其次,更加注重数据挖掘与分析功能。特色数据库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建设,到目前已经有了一套实践经验,并看到了成果,数据库建设逐渐专业化和交互友好化。在此基础上,对特色数据库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不仅能实现特色数据的价值,还能够促进特色数据库的升级改进,是特色数据库科研的发展重点。
2.4数据库建库探讨更加深入广泛
在讨论特色数据库建设中,首先提出的是共建共享,以消除重复建设带来的投入小、成果差、重复多的问题。随着数据库建设的不断探索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探讨的话题更加具体和深入,涉及完善检索功能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中医药外文数据库问题等。邓勇等提到数字化中的一些障碍,如古医籍文字识别障碍使得精准检索率低,可以用实际的分类控制和标引程度来确定检准率和检全率等;吕清平提到要处理好壮医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在商业数据库开发成本大的前提下,中医药特色数据库更要关注如何建设中医药数据库资源,体现中医药特色,并方便中医药从业者使用。
3.中医药高等院校构建特色数据库的思考
3.1合理选择特色数据库内容
建设中医药特色数据库要体现本馆特色,参考已建设成熟的特色数据库,如硕博论文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数据库、地域特色数据库等,既可以从实践上熟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流程,也可以为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积累特色资源体系。同时,合作开发具有实用性和长期建设价值的数据库,如地区性资源合作、院系间或与其他科研单位合作,为资源的精细化建设及推广使用提供平台。
3.2使用规范的数据库开发工具
规范的数据库开发工具有利于后期数据库管理和升级。若利用商业平台进行开发,建议选择具有合作潜力、扩展潜力、行业认可的开发平台,如地区性统一平台、中医药古籍或大型数据库科研项目支持的开发平台。自建数据库时,尽量选择成熟、能够升级、开发人员熟悉的开发工具,如SQL Server系列等。
3.3加强对特色数据库的管理和研究
中医药古籍、医案、诊断等各种信息本身具有特殊性,商业开发成本高,自建特色数据库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利用机构知识库、学科管理平台等新兴大数据处理系统,加强对特色数据库的管理和研究,挖掘中医药隐性知识,既有利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也能展示本馆的资源特色。
3.4加强理论探讨,推进特色数据库的规范化
目前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讨论众多,研究角度也逐渐扩大和深化。但是,在23所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中也仅17所单列特色数据库或自建数据库栏目。对于特色数据库的定义、资源来源及组成内容、建设流程及规范、长效管理、深入细化设计、人性化界面设计、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处于浅层,需要深入探讨,以推进特色数据库的规范化,加快特色数据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