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尽热血写春秋:怀念我的舅舅黄其文烈士
2015-09-19刘延水
□刘延水
在美丽的千山脚下,滕州市柴胡店烈士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有一座墓碑十分醒目,碑上记道:黄其文烈士,中共党员,1923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滕县后闫村。1939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6月,在匡山头伏击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这位烈士就是我那敬仰已久却从未谋面的舅舅。
1939年3月,滕县县城被日寇攻破,年仅16岁的舅舅黄其文和我大舅黄文祥走出学堂,成了滕县抗日武装中队的一名战士。
年龄小有年龄小的好处,舅舅常以此作掩护,时而扮作学生模样,时而扮作小商贩,时而扮作叫花子,出入或接近鬼子据点,顺利完成了许多侦察、传递情报或掩护任务。
1941年春,日伪军不断对津浦、临枣铁路附近村庄进行“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滕县抗日军民对敌斗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为了从鬼子手中抢到武器弹药,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舅舅他们加紧在铁路沿线的活动。山家林车站位于临枣铁路的中心地段,驻扎着日寇一个小分队,是日军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有一次,部队探知日寇将有一批重要的军事物资从临城运往枣庄,却搞不清车次、时间及押运人数。部队首长安排舅舅和一名老战士进入山家林车站,接近副站长老张(武工队的内线),从他手里获取情报。任务紧急,老战士马上扮成盲人,舅舅扮成要饭的,爷孙二人化装进了车站。正当他们就要接近老张时,鬼子的巡逻小队出现了:“干什么的?”鬼子大喊大叫地向他们冲过来,舅舅佯装害怕,丢下手里的棍子就往老张方向跑,老战士一时失去了牵引,在鬼子面前摔了四脚朝天。鬼子见状,乐得前仰后合,早已失去了防备。舅舅顺势接过老张的字条,又哭哭啼啼地回到老战士身边,一边扶起老人,一边向鬼子求饶。就这样,他们顺利拿到了准确情报,成功打掉了敌人的一趟专列,截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布匹和药物,及时补充了军需。
由于枪支短缺,加上舅舅年龄小,部队只给他配了一把大刀。舅舅不服气,反复向大队长申请配枪,大队长只好与他立下“军令状”:“我们手中的枪都是从鬼子手里得来的,如果你有本事,就到鬼子手里去抢。”其实,舅舅早就对铁路炮楼上鬼子换岗、巡逻等活动轨迹了如指掌。一天,天刚蒙蒙亮,舅舅悄悄摸走了大舅的枪,潜伏到铁道沟里,没过多久就解决了一个前去换岗的鬼子,吓跑了另一个鬼子。当舅舅把得来的两支枪交给大队长时,战友们报以热烈掌声。
1942年,舅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滕县武工队副大队长。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战术灵活,屡建奇功,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嘉奖。
黄其文(右)与战友合影
进入1944年,日寇妄图掠夺更多的战略物资并保护铁路大动脉的运输顺畅,不断袭扰滕县抗日武装。舅舅他们不畏艰险,不失时机地狠狠打击敌人。阴历六月的一天后半夜,舅舅带领两名战士来到匡山头附近,先在一个铁路涵洞边上,放置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包,然后越过铁路沟,在紧邻铁路的高粱地设伏。平时,每到清晨,鬼子的一辆装甲车会准时在此通过,可是今天竟然有两辆。舅舅感到情况有变,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拉响了炸药包,炸翻了一辆。不多一会,鬼子们鬼哭狼嚎地从车里爬出来,舅舅他们瞧准时机,一连消灭了4个鬼子。这时,山家林据点的鬼子听到枪声,也赶来增援。舅舅果断下令撤退。当他们往回撤的时候,一颗子弹贯穿了一个战士的两腮,一颗子弹击中了舅舅的腹部。舅舅只好嘱托另一名战士负责把受伤的战友带回去,可是两名战友死活不愿离开,打算把舅舅背回去。舅舅不愿连累战友,命令他们赶快离开。他一面还击敌人,掩护战友,一面向安全的地方爬去……待归队的战友带领众人回来之时,鬼子已经退去。人们循着血迹,在洪洼村的一个水塘边找到了舅舅,他终因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而英勇悲壮地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