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来了,中国很危险?
2015-09-19刘卫东
□刘卫东
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虽然TPP只涉及经贸领域,但因饱含浓厚的政治意味,尤其是在美国加入之后,公开将其称为是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支柱之一,于是,国内对TPP的讨论热火朝天,国际社会对TPP的关注也水涨船高。
TPP的基本概况
2005年7月,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SEP),成为之后TPP的4个创始国。2008年2月,美国也宣布加入,同时邀请了秘鲁、澳大利亚共同加入。2009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以TPSEP的原有框架为基础,正式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后这一机制进入发展壮大阶段。2010年,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加入谈判,随后墨西哥、加拿大、日本也陆续加入,使参与谈判的成员扩充到12国。经过多次协商,各方于2015年10月5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规模占全球经济总产值40%、全球总出口额30%、全球总进口额25%的巨大经济圈随之应运而生。
根据协议,TPP成员必须是尊重自由、民主、法制、人权、普世价值观的国家,其统一监管标准涉及贸易和服务自由流通、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政府采购透明、信息自由(包括新闻自由、互联网自由)、贸易便利化等诸多领域的议题。协议中包含的高标准要求不仅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满足,而且此前这些条款一般也不被纳入双边自由贸易区(FTA)的谈判范围。因此TPP可以说是成员国对于自由贸易概念的全新注解,突出了贸易外因素的作用,强化了高标准的准入机制,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成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根据目前可以得到的信息,TPP有五大突出特点:一是要求全面市场准入,即消除或削减涉及所有商品、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二是促进区域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发展;三是解决数字经济、国有企业等新的贸易挑战;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帮助成员国加强贸易能力建设,实现贸易的包容性;五是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平台,吸纳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加入。
TPP与亚太地区现有的WTO机制不尽相同。WTO涉及面广、成员众多,允许以承诺达标的方式先行加入,准入条件相对宽松,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基础和结构模式差别较大,贸易纠纷处理缓慢,讨价还价过程冗长。而TPP结构精干,准入标准严格且涉及广泛,必须事先达标,消除贸易壁垒效率更高,对国家经济甚至政治结构都有要求,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虽然TPP协议签署后各成员国还需要国内立法机构的批准才能最终生效,但它无疑代表了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积极推动TPP的战略考虑
2009年,奥巴马在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同时,也发布了美国将要加入TPP谈判的消息。奥巴马强调要建立一个高标准、体现创新思想、涵盖多领域和范围的亚太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定,以此来促进美国的就业和经济繁荣,为设定21世纪贸易协定标准做出重要贡献。此后,TPP就成为奥巴马政府全力推进的一个议题。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如此积极,皆因这一战略对美国的未来关系重大:第一,TPP有望让美国获取经济收益。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批准TPP协议之后,到2025年美国GDP将会因此得到775亿美元的净增长,虽然这相对于美国庞大的GDP总量来说仅是九牛一毛,但可以为今后更大的获利奠定基础。第二,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对经济地位。上述研究表明,到2025年TPP成员国的经济收益将会增加259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和香港会因被排除在外而损失475亿美元,即使扣除掉与华盛顿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和地区因未加入TPP而遭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国,美国及其盟友最终的总收益增长仍会达到3689亿美元,这对于美国重获亚太经贸的主导地位意义重大。第三,TPP对美国的政治意义更为明显。相对而言,TPP对于美国的主要效果是那些没有与美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享有了优先进入美国市场的权力,美国是利益相对受损的国家。但是,达成该协议至少可以给美国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提高美国及其友好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内部的贸易流通总量来巩固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二是结合在欧洲进行的跨大西洋自由贸易谈判,美国可以有效化解新兴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继续维持自身全球贸易规则制定者的超级地位,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创造条件。奥巴马多次向国会和国民强调,为了不让中国主导今后的国际贸易规则,必须尽快通过TPP;总统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表示,美国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经济目标就是完成TPP谈判并获得国会的批准;国防部长卡特宣称,TPP的作用超过一艘航空母舰。他们都是从政治角度来解读TPP对美国的价值,奥巴马政府也将其视为重要的外交遗产。
但是,美国国内对TPP的认识一直存在严重分歧。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近70%的美国民众认为贸易对美国有利,支持TPP者占到50%,但是否以及何时能通过国会的审批,现在还难有定论。
中国需要如何应对TPP的冲击
美国加入TPP谈判后,中国国内即出现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美国专门用来压制中国的险恶举措,TPP的设计就是为了故意不让中国加入,以便美国可以主导新机构,以此来迫使中国妥协屈服,这种印象因为奥巴马多次在国内宣称“不能让中国等国家来书写全球经济规则”的表态而被进一步强化。于是,与TPP进行对抗就成为国内较为普遍的认识。
客观来看,虽然奥巴马政府极力推进TPP具有针对中国的明显意图,但这并不说明美国试图以此来遏制中国。首先,美国并非TPP的创始国,基本规则也非美国确立,美国始终都在强调TPP的开放性,美国加入后也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说明美国并未像建立排他性的军事同盟那样专门要把中国排斥在外。其次,TPP谈判过程如此艰难、反复多变,归根结底还是所有谈判成员国的利益难以取得共识,每个参与国家都是从自身角度去考虑如何参与塑造规则,美国一家无法主导多边博弈,就更谈不上专门针对中国了。再次,美国国内对于TPP的反对之声强烈,奥巴马用“中国威胁”来警醒民众只是为了凝聚人心、获取支持,美国国会也一直将盟友日本视为参与TPP应该敲打的对象,表明美国只是在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对他国的定位,并未专门要以此来对付中国。第四,美国也未打算将中国长期拒之门外。奥巴马和拜登都曾表示,美国的目标是通过高标准的TPP为全球经贸体系注入新的血液,提升现有规则,只要中国可以满足要求就欢迎其加入,这不一定是虚言。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鉴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贸易体量,长期将其排斥在外并无益处,美国只是希望主导未来新规则以便维持美国的地位。
同时,TPP现阶段对中国的实际影响也有限。首先,目前除美国外的其他TPP成员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都超过中国对其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强化。其次,TPP中的7个成员已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绝大多数所涉商品贸易的进口关税已经很低,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TPP所形成的贸易转移效应。第三,TPP签署之后的审批程序复杂冗长,短期难以显效,因而对华实际影响有限。但从长远来看,TPP代表了全球贸易机制的发展方向,不仅更为先进,也更有诱惑力;不仅是无法回避的,而且加入越晚就会越被动。TPP将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共同合围、架空WTO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有认清了这一点,才能找到未来正确的发展之路。
面对TPP带来的变化和挑战,我们既不能谈笑风生,亦不用忧心忡忡,首先要有自信,同时更要有一种紧迫感。中国唯一能做也该做的,还是切实加强内功的修炼,以TPP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倒逼国内改革,在降低关税、减少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和劳工权益保护等领域加快自我完善进程,从长远来说,这是我们应对TPP挑战合理而有效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