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5-09-19李治洛
李治洛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管理处 郑州 4500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CVA)。有报道称[1],80%以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会有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01—2014-12我院神经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59.53±5.3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58.77±6.63)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或磁共振(MRI)诊断确诊,符合我国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伴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恶性肿瘤患者;且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于研究前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2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治疗(营养支持、降颅压、抗炎等),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及时更换床单、被罩;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营养均衡。
1.2.2 被动训练:根据瘫痪部位选择不同的体位[3],有利于防止痉挛姿势,保护肩关节。鼓励患者增强健侧肢体训练,协助患者患侧肢体进行内收、外展等被动活动,上肢以伸拉为主,下肢以屈曲为主,幅度由小到大,直到伸展最大角度。
1.2.3 肢体按摩:瘫痪肢体由于神经系统出现障碍,导致血液、淋巴系统循环不足,经常会出现水肿,可通过按摩的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另外,按摩可刺激患肢的感觉神经,有利于肢体反射功能的恢复。按摩时动作要尽量轻柔、缓慢,以免伤及肌肉[4]。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吃饭、排便等基本动作,并在患者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增加其恢复的信心。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如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坐起、从床移动至轮椅等动作,随着病情的好转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5]。
1.2.5 心理护理: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②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肢体功能训练的学习,使其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使其克服急于求成的迫切心情,安心坚持康复训练。③患者在发病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在护理中要争取家属的配合,良好的照顾与理解支持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1.3 评 价 标 准[6]
1.3.1 NHISS 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1.3.2 疗效标准:①痊愈:NIHSS评分下降90%~100%;②显效:NIHSS下降45%~89%;③有效:NIHSS下降18%~44%;④无效:NIHSS无明显下降;⑤恶化:NIHSS有所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 护理前2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周后与护理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非常高,且复发率较高,发病后由于脑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功能下降。有报道称[7],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且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功能恢复,增强肢体运动功能,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1周后与护理4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解静.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1(22):94-95.
[2] 章睿畅.脑卒中抑郁状态患者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71.
[3] Ntaios G,Egli M,Arsovska A.An intravenous insulin protocol for strict glycemic control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J].Eur J Neurol,2012,19(3):443-451.
[4] 何锦照.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28-29.
[5] 王平平.NIHSS绝对值变化与NIHSS变化率对脑梗死患者残疾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2):156-157.
[6] Ingeman A,Andersen G,Hundborg HH,et al.Processes of ca re and medic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Stroke,2011,42(1):167-172.
[7] 姜静.系统的心理护理对轻中度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8(33):2 136-2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