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加上了大熊猫

2015-09-19张静编辑王波

博客天下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交配大熊猫熊猫

文 张静 编辑 王波

互联网加上了大熊猫

文 张静 编辑 王波

上个世纪,熊猫被装进笼子,世人想看有些难;这个世纪,熊猫被加到网上,24小时直播,随时看随便看

熊猫频道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直播播控平台。图片来源/熊猫频道

撕扯、舔舐、坐卧不安,焦灼的“茜茜”在“产房”里的一举一动,都揪着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一群工作人员的心。

他们已经蹲守在摄像机前静静等待3天了,眼睁睁看着熊猫“茜茜”的临产前兆越来越明显。陪他们一起看“茜茜”产崽直播的,还有熊猫频道(iPanda)的线上观众。

6月30日下午5点零03分,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茜茜”突然挺起身子,用嘴叼起一个黏糊糊、老鼠模样的小东西,迅速转向墙角。

小家伙刚刚以一声清脆的啼叫宣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摄像机也清楚地记录下了这一过程。尽管“茜茜”背对镜头,她和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记录。仅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5个园区,24小时直播的摄像头共安置了28路。

为熊猫直播忙碌的,则是一支近30人的队伍,成员基本都在1980年以后出生,多半是90后。

“大熊猫全世界都喜欢,但国外要看一次并不容易,我们也是想做好中国的对外传播,让人们24小时都能在网上看到熊猫。”项目经理汤晓亮告诉《博客天下》。他在2013年年初进入中国网络电视台刚刚成立的熊猫频道,负责筹划面向世界的24小时熊猫直播,频道定位是公益和海外宣传。

上线前,一项结合境外关注度的调查显示,代表中国符号的词汇中,长城排第一,熊猫列第二。

在直播里,熊猫也相应被赋予了一种新功能:熊猫外宣。

彭博社曾发表文章《这只懒熊猫就是中国的扎克伯格吗?》,有点刻薄但又不无羡慕地写道:

“还有什么比24小时不间断的熊猫在绿竹叶里打盹的画面,更能改变这个被污染的工业化国家的海外形象呢?”

“意义”与“节操”

2013年8月6日,熊猫频道正式上线,全国三分之一的圈养大熊猫正式进入秀场。其中有产崽的“茜茜”,还有处于造猫阶段的“喜妹”。

今年4月,在雅安碧峰峡基地,熊猫频道全球直播了雌性大熊猫“喜妹”和“林冰”的选婿、交配过程。

此前已与两位伙伴交配失败的“喜妹”不停来回走动,发出“咩咩”的叫声。饲养员用长竹竿轻轻触碰“喜妹”的尾部,“从翘尾情况看,正是交配的好时候”。

隔壁圈舍里,雄性熊猫“芦芦”透过墙上的圆形栅栏铁门,一直在呼唤。

铁门打开后,“芦芦”径直走向“喜妹”,一下骑到“喜妹”身上。18分03秒后,被称为“持久哥”的“芦芦”,打破了自己创下的7分45秒的纪录。

这场创纪录的高清熊猫交配画面,被世界各地观众观看。“这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合法直播交配的网站。”有网友这样调侃。

决定直播熊猫交配之前,熊猫频道工作人员专门观看了熊猫交配的录像资料。“评估了一下,熊猫由于体型的因素(身圆腿短),不会显得太过色情。”汤晓亮说。

为保险起见,他们邀请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基地动管部部长罗波担任解说,在直播时介绍熊猫繁育的知识,做足科普的效果。

2014年3月2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一行参观成都大熊猫基地

这场不同寻常的直播,有人直呼“萌萌哒”,有人则指责侵犯了熊猫的隐私权,也有人吐槽“没有节操”。

但在汤晓亮和同事们看来,直播熊猫交配的“意义”比“节操”更重要。“以前圈养大熊猫的繁育是很困难的,后来突破了技术,采取人工授精等手段,才提高了受孕率。”汤晓亮说。

圈养大熊猫繁育首先面临的就是交配困难,和野外大熊猫相比,人工圈养的大熊猫难发情,“自然交配的几率很低”。

“每年只在3-5月份发情一次,雌性大熊猫的发情期不到一周,这一周内如果没有成功交配,一整年就没法怀孕了。”汤晓亮说,“而且两只熊猫一定要看对眼了才会自然交配,否则是会打架的。”

就在“芦芦”创纪录之前,“喜妹”的相亲对象“白杨”对它大打出手,导致交配直播被迫中止。前一天,“林冰”的选婿也以双方对吼失败而结束。

而2 013年3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科琳”在观看了熊猫交配的视频“AV”后,才成功圆房。熊猫看视频学交配的照片入选了《时代》2013年“最令人惊奇照片”。

“喜妹”与“芦芦”的成功交配,让熊猫频道直播团队松了一口气。他们清楚,许多网友观看直播就是想看交配成功,但当时团队里谁也没把握。

生活与视角

两个月后,直播“茜茜”产崽时,团队则要镇定得多。那个体重只有妈妈千分之一的熊猫宝宝终会出现,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这个粉扑扑的小家伙,一出生时在直播镜头里闭着眼,半个月后,四肢和耳朵的皮肤慢慢变黑,隐隐现出黑白相间的毛色,一个月后就有了熊猫的模样。而在电脑屏幕上迎接它这样的小家伙的,是七嘴八舌的评论—“喂,这熊猫妈妈生它的时候生没墨了吧。”“这个墨汁加太多啦!”

类似的评论,让汤晓亮和同事们心里越来越踏实。

五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在经济发展领域落实到实践。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4%,比2016年下降1.6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0.8%,上升1.3个百分点。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6年下降3.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1%,超额完成4%的年度目标[4]。这意味着行业内企业能耗水平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200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毕业后,汤晓亮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做纪录片策划和制片人。2013年初到央视网时,他对熊猫的了解不比普通人多。提起熊猫,他首先想到的是《功夫熊猫》里的阿宝,那个爱吃面条、身体灵活的胖子。现实中在北京动物园见到的熊猫,他的印象是“不怎么洗澡,毛发脏兮兮的”。

“是否会有观众来看熊猫直播,当时没什么把握。”他回忆说。

直到亲眼见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的熊猫,汤晓亮一下子兴奋起来。“熊猫太像人了!”

他看到熊猫坐在地上,用手拿竹子或窝头啃着,“胖胖的、蠢蠢的可爱”。熊猫并非成天呼呼大睡,喜欢爬树和滑滑梯,尤其爱打滚,彼此间还有许多好玩的互动。

“哇!这个播出去肯定有人看的。”汤晓亮心里想。

熊猫频道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直播动物的经验。选择什么机器来拍成为最先遇到的问题,他们先后提出了摄像机、Gopro等方案,都因无法持久运转、无法变焦等被否定。最后采用了性能稳定、能人工遥控和切换镜头的监控摄像头,并且在如何安装上花了心思。

在观赏区,多数摄像头布设在游客一侧,比游客视角高半米到1米—高度大约是姚明的身高,也正好是孩子童年时坐在爸爸肩膀上的视角。

在游客无法到达的熊猫生活区,安装摄像头更费周折。看上去憨态可掬的熊猫,其实破坏力很强。在熊猫直播里,经常能看到熊猫摇晃树干、在树上爬上爬下,折断枝干,以至于“生活区里的树每年都得重新栽”。不能把摄像头装树上,直播团队就装了个结实的假树桩,在2米多高的中间位置凿个洞,内置摄像头。然而,熊猫对假树不感兴趣,不怎么往那儿去,倒是对埋在地表的摄像头很感兴趣。

安装在高处的摄像头,也拍摄到不少高清特写画面:熊猫“仨儿”想换换口味,坐在一棵大树分开的树杈间,直接掰了根树枝啃,结果塞了牙。

熊猫偶尔还会打架。直播人员特别注意避免播出出血或划破皮等“有伤害的镜头”,以免刺激到喜爱熊猫的网友们的情绪,而使饲养员遭受指责。

“毕竟在所有人眼里,熊猫都像宝宝一样。”汤晓亮说。

直播对导播也提出了要求。在导播间里,28路摄像头画面展现在一面墙上。接受过培训的导播实时从中选出有熊猫出现的10路回传,再将熊猫状态最佳的1路选作“精切”线路。如果熊猫不动或呼呼大睡,精切线路30秒左右就会切到下一个画面。

除了24小时直播,素材会被剪辑制作成便于传播的短视频节目,比如搞笑节目《熊勒个猫》。《熊勒个猫》主播花名张猫,平时就是好吐槽的二次元用户,吸引了一大批“刚刚打开电梯”的熊猫迷。理性与狂热

熊猫频道调查分析发现,粉丝大多是16-35岁的年轻女性,她们喜欢TFBOYS、李宇春和李云迪等明星,也为熊猫欢欣不已。

“一开始新鲜嘛,大家都会看看。过了劲儿以后,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汤晓亮告诉《博客天下》。

留下来的就是铁杆粉丝,他们几乎每天都上网站看直播,一边看一边在评论区里和其他人聊天。

现居成都的姑娘“下辈子变滚滚”每天的工作是和数据打交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兴趣爱好不多。一年前,她想找一种动物作为精神寄托,在翻看了猫、仓鼠和华南虎的图片后,选中了最可爱的熊猫,随即成为熊猫贴吧和熊猫频道的常客。

明星粉丝团和贴吧的管理方式被熊猫频道借鉴到工作中,熊猫粉在熊猫频道的官方称谓是“饭团”。

“熊猫又叫滚滚,我们一度想管粉丝叫‘滚蛋’。”熊猫频道前编辑王楚涵说。考虑到定期要向中国网络电视台的领导汇报工作,频频出现“滚蛋”实在不雅,就此作罢。

王楚涵过去两年负责运营熊猫频道的社区“熊猫小镇”和微博,在熊猫粉群体里,这个岗位被称作“团长”。

2013年3月加入熊猫频道前,王楚涵在外文频道工作。当时,她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两会”上大夜班做准备。

“在网上买了好多速溶咖啡,结果咖啡还没送到,忽然告诉我调到熊猫频道了。”这个26岁的姑娘说。她的心理年龄要比实际年龄成熟得多,不追星,喜欢“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不爱看动画片,“不会走这种幼稚路线”,被同事形容为“理性又高冷”。

当电脑屏幕上的内容一下从严肃的政治报道转换成熊猫呆萌的大饼脸后,她依然认为,“作为官方频道,需要体现的是专业性”。

在搜集和熊猫相关的资料时,她对一部讲述野生大熊猫生存状况的纪录片《熊猫列传》印象深刻。里面提到,熊猫生双胞胎的几率将近一半,但在野外,“由于环境条件不允许,熊猫妈妈生了双胞胎,只能选择强壮的一只哺育,另一只就被抛弃了”。

人类生下双胞胎可以好好地活,熊猫却不行,王楚涵有个双胞胎妹妹,那一刻,她被打动了。在熊猫频道的互动社区里,她取的昵称是“心上猫”。

“熊猫不光有萌的属性,更是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它的自然生存环境特别恶劣。”相比那些轻松有趣的内容,王楚涵觉得有必要让大家更多地了解熊猫这种生物本身。

经过两年多的历练,这位“团长”对如何辨别每只熊猫颇有心得:“可以看脸型,有的头上有像苹果一样凹的窝,有的黑眼圈特别大,还有鼻梁的高低、鼻子的长短,以及体型和‘肩带’。”

熊猫后背那条黑色带子,被网友叫做“熊猫肩带”或“熊猫bra”。铁杆粉丝能清楚辨认每只熊猫。

“有的吃得快,有的慢吞吞的。有的特别爱吃笋,有的喜欢窝头。有的熊猫专门抢别人手里的窝头,而不去抢‘奶爸’(饲养员)给的。有的特别爱打架,有的就很乖。有的爱撒娇,使小性子不回家,非要奶爸抱才行。”已在今年7月离职的王楚涵说。在她眼里,每只熊猫都有独特的个性。

像各男子天团和女子天团一样,熊猫粉出现了“团粉”和“唯粉”,前者喜欢所有熊猫,后者则有自己心仪的那只。而不同熊猫“唯粉”之间掐架司空见惯。

每天饲养员“吊猫”(饲养员用竹竿喂熊猫窝头)时,熊猫粉丝间的气氛异常紧张。熊猫“思一”和“小乔”调皮霸道,喜欢抢好脾气的“奥莉奥”的窝头,有些“奥莉奥”粉丝对此很有意见,就在熊猫社区或者自发组建的QQ群里指责、谩骂抢食的熊猫及其维护者。粉丝们吵得不可开交,有时恶语相向,甚至上升到行动层面,比如恶意发帖攻击对方。

饭团们大多以熊猫家长自居,她们也的确会像家长一样,对小学老师让自家孩子坐在后排高度不满。

熊猫频道网站首页有个头图推荐位,王楚涵曾经负责更换,不少网友抱怨,“她肯定有私心,只放她自己喜欢的熊猫!”为此她遭到过投诉。

“有人把熊猫定义为哲学家,认为熊猫的思想和其他动物不一样。有人认为熊猫是大自然最后的奇迹。有特别狂热的熊猫粉甚至把自己想象成熊猫。”“直播中国”运营中心运营部主编陶若谷说。

熊猫饭团们不时三两人相约前往全国各地动物园探望熊猫,但也会因为“熊猫是否应该圈养、未来怎样发展以及野外大熊猫如何救助”等问题,产生分歧。熊猫的野化放归就曾引发争议。过去几年间,放归大熊猫“淘淘”和“张想”存活了下来,而“雪雪”去年放归一个月后,死在了山里。

学界一般认为,野化放归对大熊猫野外小种群的保护和长期存续意义重大,但有些熊猫粉非常不乐意把熊猫放归野外,舍不得熊猫在外吃苦。

尽管如此,许多饭团对熊猫的认识逐渐增长。

说起保护熊猫的方法和意义,“下辈子变滚滚”姑娘已然具备了专业视角。她现在每周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次,学会根据熊猫的生活作息安排自己的探访时间,早晨7点半园子开门时到达,就能看到非常活泼的熊猫,而到了上午10点,它们大多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如今,熊猫频道的合作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每年存活的熊猫宝宝超过30只,与七八年前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人工繁育技术的发展使熊猫的生活展示不再那么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根据年龄阶段分布在不同住所。幼年熊猫成年后,要搬离原来的园子。在这种每年大规模移动的“熊猫春运”里,部分熊猫可能就此迁出直播园区,与收看直播的粉丝告别。

2011年出生的6只熊猫被称作“疯6”,粉丝们看着它们一块长大。后来它们换了园子,离开了直播镜头。王楚涵回忆,“大家很难过,有人甚至说,再也看不到‘疯6’了,再也不来熊猫频道了。”

有位山东姑娘喜欢的熊猫因迁园离开了直播镜头,她便经常坐火车从山东到成都实地看望。

这些熊猫的未来,饭团们牵肠挂肚。“真心祈祷每一只宝贝外出不要去地方动物园。”“健康成长,不要生病,吃得好就好。将来有个美好的熊生。”他们这样留言道。

生命与符号

粉丝最多的“奥莉奥”搬离直播园区后,伤心的粉丝们通过打电话、网络留言等方式给熊猫频道提要求。前方工作人员隔一阵子就得扛着摄像机去拍摄“奥莉奥”的近况,制成点播节目,才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饭团们的情绪。

8月21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一只2015年出生的熊猫宝宝躺在育幼室的箩筐里图/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衡毅 图片来源/熊猫频道

“奥莉奥”一出生就备受瞩目,它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日(7月28日)降生,得名于一次征名活动。全球网友受邀为这只奥运熊猫宝宝取名,一位美国姑娘推荐的“奥利奥(Oreo)”在8000多个名字中得票最多。“Oreo”在希腊语中意为“美丽、美好”,而奥利奥饼干和大熊猫都是黑白两色。

最后名字调整为“奥莉奥”,“莉”取自它的母亲“莉莉”。按照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博士的说法,大熊猫命名一般要在中文名里体现熊猫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联系,以便在熊猫科研时追踪、辨识族群谱系。每只熊猫还有自己的DNA资料,避免日后近亲繁殖。

2014年3月,“奥莉奥”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见了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

“奥莉奥”有一张标准的16:9宽屏脸,是最早在熊猫直播中出现的熊猫之一,如今名气最高。

“我们有意把它推出来。”汤晓亮说。

而在外交舞台上,见过不少大世面的熊猫们确实也不怯场。

上世纪50年代,“外交明星”熊猫一度被装进笼子送出国,作为礼物永远留居海外。1982年以后,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改为以“科研”目的的租借。此后出国的熊猫永远都是中国国籍,生下来的孩子也一样。在最缺乏外汇的时候,熊猫相当于“出国打工给国家挣钱”。

无论大熊猫前往哪个国家,它们都会有一个中文名。2003年出生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的大熊猫被取名“美生”,意为“生于美国”。

9月25日,出访美国的彭丽媛和米歇尔参观了美国国家动物园大熊猫馆,给旅美大熊猫“美香”8月刚出生的幼崽取名“贝贝”。

和“美香”一样,目前有几十只大熊猫生活在泰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家,这被称作“熊猫外交”。肩负政治使命的熊猫,名字往往富有象征意义。1999年送给香港的大熊猫“安安”和“佳佳”(合意“安家”),2008年的赠台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合意“团圆”),而这次中美两位第一夫人给新生的熊猫取名“贝贝(Bei Bei)”,寓意“宝贵稀罕”。

而和半个多世纪前相比,熊猫家族如今要兴旺得多。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864只(前一次调查显示数量为1596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为375只。

熊猫频道在海外的Facebook和YouTube都注册了官方账号,每段熊猫视频通常能获得数万次浏览。一段“奶爸”给两只熊猫宝宝喂营养液的视频在Facebook和YouTube上十分火热,累计播放数超过2000万。在网友评论中,“cute”出现频率最高。

目前平均每天有近29万人访问熊猫频道网站,约三分之一来自境外,覆盖2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民众对熊猫直播较为关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关注较少。

熊猫频道目前没有日文版本,但日本观众异常踊跃,富士电视台和日本电视台曾经主动致电熊猫频道,希望借用素材制作节目。熊猫频道计划在日本最大的视频网站Niconico开设频道,专门针对日本用户定制熊猫节目。

居住在日本长野县的2 9岁网友Tongtong Kumaneko,委婉地表示对中国无感后,毫不掩饰对中国熊猫的“非常喜爱”,因为它们“可爱、治愈又容易亲近”。

今年8月,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基地2015级的10只熊猫宝宝被摆在一块拍集体照。人们在熊猫频道的视频里看着这些黑白相间的小肉球扭来扭去,欣喜不已。

它们的成长一度面临种种难关。熊猫宝宝开始不会自己排便,熊猫妈妈用舌头把排泄物舔出来。人工条件下,饲养员要用棉球反复擦拭幼崽肛门周围,引起反射性排便。

熊猫频道直播了这个过程。“也是让大家看看,要把一只熊猫幼崽带大是非常不容易的。”汤晓亮说。■

(梁钰均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交配大熊猫熊猫
我们都爱大熊猫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大熊猫
我爱“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萌萌哒熊猫等
水中大熊猫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当自由交配遇上自由组合的几种解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