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题命制手记
2015-09-18陈斌
陈斌
自2000年起,我就是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命题组成员,2014年担任命题组组长,深知文学作品阅读命题在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中的分量。
2014年,湖南娄底市文学作品阅读题选文《月光手帕》,是命题组老师从几十篇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选此文命题是因为:
第一,它反映的是家庭生活,贴近考生,能让考生在浓郁的亲情中感受到爱的可贵。第二,选文中的娘、阿斌、男孩儿几个人物形象,都放射出人性的光芒,对考生具有积极的影响。第三,本文布局谋篇别具匠心,语言富有感染力。第四,这篇小说与“担当”有关,与近年来的时事热点相呼应。
确定了选文,该命制什么样的题呢?命题组老师先各自设计了七八道题,又根据教材中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训练要求,对这些题进行筛选、整合和优化,最后敲定了考查点,确定了五道题。这五道题涉及理解、欣赏、感悟等几个方面。
小说第l段信息量大、考点多。一开始,命题老师据此设计了理解写景作用、分析人物行为、品味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题。但是,这些题目的考查点都过于单一,不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能力。第1题应设计成尽可能涵盖第1段主要设题点的题。在我的提示下,命题老师将第l题设计成“选文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经再三斟酌,我们又删去了“在文中”这个限制语,使答题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扩大。这道题考查考生品析语言、理解写法、概括信息等多种能力,答题时须从多个角度思考。
本文的语言表现力强,尤其是“探”“搂”“跳”“跪”等动词。选哪个词设题呢?命题老师先选了“搂”“跪”两个词来命题。不过,经综合比较,我们认为“跳”这个词表现力更强、内涵更丰富,于是有了第2题。一个常见的“跳”字,不仅写了男孩儿的动作,更写了他的心理。要准确地揣摩出他当时的心理,考生就要设身处地地体验和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题干中的“联系上下文”,给了考生很好的提示。出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准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选文是一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所以,必须设计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题,这是由文章体裁决定的。也是命题组老师的共识。小说中的娘、阿斌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有鲜明的个性,究竞选哪一个人物来命题呢?通过多次研讨,大家确定选阿斌来设题,因为阿斌更有个性。这样,第3题就出炉了。设计这道题的另一个原因,是考生在分析概括阿斌“最主要的性格特征”的过程中,会受到触动,会有所体悟,从而为解答第5题打下基础。
第4题的设计很有创意,不过颇费周折。小说标题《月光手帕》新颖别致,含义丰富,冲击力强,是一个设题点。如果题目设成直接理解其含义,省时又省力,可是这样的命题毫无新意,且答题难度较大。即使设成“结合选文内容,理解标题《月光手帕》的象征意义”,对许多考生来说,答题难度也很大。到底该怎样设计这道题呢?我们根据象征手法的特点——表层意义和象征意义相结合,从文中的“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一句入手,将此题设计成“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该题既给出了提示,降低了难度,又考查了考生理解象征手法、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承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第5题就是紧扣“承担”设计的,因为阿斌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该主题。考生只要把握住了这一点,加上有解答第3题的经验做基础,就能有的放矢地谈体会、说感悟,价值观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附:2014年湖南娄底市中考文学作品阅读题
月光手帕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得打了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间石头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盛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阿斌满足地咂了咂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一部分赔偿款,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啊!”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①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元。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endprint
阿斌心里一痛,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荫抹去眼角的泪。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②“你踩到月光手帕了!”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男孩儿指着树荫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关丽的月光手帕。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了,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月光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月光手帕上,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韦延丽/文,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1.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①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跳”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阿斌这个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②处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是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见第47页)
(插图/子非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