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文章阅读
2015-09-18杨丽霞
杨丽霞
【锁定考点】
1.归纳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理清写作思路;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4.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5.评价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新题演练】
《“沉没成本”的陷阱》阅读
①去吃自助餐,明明平时对刺身之类极不感冒,今天却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三文鱼、生蚝硬着头皮塞进胃里,不在乎味觉的享受,只想把那200块钱吃回来。
②衣柜里几件“打入冷宫”的衣服,买时价格不菲,却一直派不上用场。虽然不会穿,但就是不舍得处理掉,任凭它们占据着衣柜最宝贵的地方,隔一段时间还得清理上面的尘土。
③去看电影,开场不到10分钟就昏昏欲睡,但本着一场90分钟的电影70块钱,少看一分钟就相当于扔掉近8毛钱的想法,硬挨到影片结束。本想看电影放松一下,结果却憋了一肚子气。
④谈一场恋爱,明知那个人差到不行,在一起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想想这几年投入的感情、时间、精力,还是不愿意分手,就那么耗着。
⑤人们在决定是否继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看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⑥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巴里·施瓦茨在其著作《选择的悖论》中,用心理学来解读人的经济行为。书中有一个例子。一家戏剧演出公司向人们出售季票,持票可不限场次观看演出,这期间搞过一次优惠活动,季票打五折,其余时间均是全价卖出。研究者通过戏剧公司跟踪统计观众观看演出的情况,结果发现,买全价票的人看演出的频率远远高于买半价票的人。因为买了全价票的人,不去看便觉得是损失。因此,不管天气、心情如何,只要有演出,就风雨无阻前去观看。这个例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沉没成本”对人的影响。
⑦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类似的情况,在不知不觉中跌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面临选择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决定是最佳的,因此会全面地分析各种情况。正是因为过于理智,才往往会被“沉没成本”套住,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和付出,担心之前积累的会因为现在的决定付诸东流,于是犹豫良久后,不愿意改变现状,白白丢掉很多机会。
⑧举例来说,你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了五年,付出了很多,职位和薪水也都处于中等水平,但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恰在这时,有另外一个工作机会,是你非常感兴趣、非常擅长,且一直想从事的,发展前景很广阔,但需要从底层做起,职位和工资都会比现在差。你会怎么选择呢?你是否会纠结于之前的付出和现有的职位、薪水而迟迟无法决定,最终放弃这次机会?
⑨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应影响当前行为或决策。生活中也应如此,“沉没成本”已然沉没,就让其成为过去,活在当下、放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为了把成本吃回来而撑死自己,更不能因为放不下付出而不舍得分手,葬送自己一生幸福。就想鸡肋,既然食之无味,再可惜也该果断丢弃。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才能选择更好的未来。
(韩逸萌/文,选自《学习博览》2014年第7期,有改动)
1.通读选文,请你说说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前四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段文字是选文的一部分,请依据选文的思路,为其选择合适的位置。(
)
“沉没成本”是管理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属于经济学词汇,主要用于项目的投资决策,与其对应的成本概念是新增成本。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在现在或者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
A.置于第①段之前 B.置于第④、⑤段之间 C.置于第⑤、⑥段之间 D.置于第⑧、⑨段之间
4.选文第⑧段画线语句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酒精消毒的启示》阅读
①作家毕淑敏讲过这样一件事。早年学医时,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同学们齐声回答:“当然是越浓越好。”不料老师说:“错了,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时间里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存活。最有效的做法是把酒精调得柔和一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②毕淑敏举出学医实践中生发的道理,像一杯香茗散发出的清气,氤氲在人们眼前,温暖在人们心里。举目当下浮躁不已的社会,快写作、快成功、快发财、快当官等诸如此类的欲望,弥漫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现代名言的驱动下,不论年轻父母还是年迈爷奶,都将无数本性天真的孩子雕刻成了小木偶,把他们塞进五花八门的学前班、早教班、特长班。最典型的莫过于奥数对中国孩子的摧残,连原本喜欢数学的孩子也被其弄腻歪了。
③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拜剑术高手为师,迫不及待地询问师傅多久才能学成,师日:“10年。”少年又问,如果夜以继日地学要多久。师日:“30年。”少年仍不死心,问若拼死修炼要多久。师日:“70年。”
④故事中体现的情理,又一次印证了毕淑敏“酒精消毒”的道理,渴望成功本身并没有错,但丧失正常心态而走入揠苗助长的极端,愿望必然会变成梦魇,,
⑤有资讯说,现在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已接近“文革”前十几年的总量,但可悲的是,很多书一出版就成了“绝版”,有的书的出版过程,甚至一头连着出版社,一头连着造纸厂。谁能记得其中哪部长篇小说对社会产生过什么影响?司马迁忍辱负重,付出十几年努力成就了“史家之绝唱”《史记》;李时珍踏破铁鞋,寻万山,尝百草,耗费27年著成《本草纲目》,令后世不胜敬仰;曹雪芹绳床瓦灶、披阅十载,构筑了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的辉煌圣殿;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从萌生念头到正式完成,用了30多年,最终将无数灵感串联成旷世之作。想想我们的某些作家标榜的“短篇不出天、中篇不出月、长篇不出年”的写作速度,快餐文化已将精雕细刻的文学创作挤入了工业化的流水线,实在令人不寒而栗。endprint
⑥重温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拓而思之,岂止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文化艺术领域,多少有识之士也在探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为什么再没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那般大师级人物出现?文化大师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用经典的作品回馈社会。但今天,林林总总的缩写本将原著深邃的思想蜕变为单纯的情节介绍和故事概述,化神奇为腐朽。结果,寡淡代替了绮丽,呆滞磨损了鲜活,平庸吞噬了灵性,荒芜驱赶了绿色和蓬勃。凡此种种,才是今天文化建设亟须改变和下大力气修正的弊端。
(戴冠伟/文,选自《今晚报》2014年10月21日,有改动)
1.选文标题为《酒精消毒的启示》,请你结合选文,说说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和第⑤段,都是用举例论证法证明作者的观点,请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第⑥段内容,请你复原“钱学森之问”的内容。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________________”
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结果,寡淡代替了绮丽,呆滞磨损了鲜活,平庸吞噬了灵性,荒芜驱赶了绿色和蓬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美的姿态》阅读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A: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成为这种动物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是物质与金钱,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都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因此,人对世界的认知,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冰峰、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B: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⑤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续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的。然而,读书能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时,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时,真是很有神采,散发出迷人的书卷气。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些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及姿态的地方,但我认为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张鸣/文,选自《新华日报》2014年6月17日,标题为编者所加,原题是《“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有改动)
1.请概括“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依据文意说说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A.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概括读书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栏插图/稻荷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