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名和字

2015-09-18邹金灿佚名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字子礼记蒋介石

邹金灿 佚名

古人直呼其名被视为大不敬

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人们对蒋介石的常用称呼,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陆长期抑蒋,却一直使用“蒋介石”,这是一个尊称;与抑蒋的原意背道而驰;台湾尊蒋,却动辄称“蒋中正”,直呼其名,甚为无礼。对于蒋介石,两岸态度不同。但在称呼不得体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颜氏家训》:“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有名有字。名主要用来自称,此外也供同辈或长辈称呼用;字有尊重的意味,专供他人称呼自己时用。

顾炎武认为,古人是“生不讳名”。老聃(老子)辈分不低于孑L子,他与孔子相见,直呼孔子之名。如《礼记·曾子问》:“老聃日:丘。”曾子与子夏是同辈,直呼子夏之名(卜商)。如《礼记·檀弓上》:“曾子怒,日:商!”

不过到了后世。直呼别人的名,显得对人不尊重,所以即使是长辈或者身处高位之人,对于一个他认可的人,都不称其名,而是称其字。《史记·留侯世家》:“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这里的“子房”,就是张良的字。

史文贵在实录,是以行文都是直呼人名——对大德者例外。如《史记·孔子世家》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司马迁只有一处称孔子的名:“丘生而叔梁纥死。”按《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孔子刚出生,只有名,还没有字,所以司马迁此处径称孔子之名,其他地方要么写“孔子”,要么写“仲尼”,以表达他对孔子的敬重。

由于字有尊重的意味,一般来说,个人自称时,只能使用自己的名或号,不能自称字,否则就是妄自尊大了。有人看见蒋介石的题字,落款是“蒋中正”,惊呼蒋为何自称字,不知“中正”是蒋的名,“介石”才是蒋的字,如果蒋以“介石”自称。那才真的是贻笑大方了。

由于称字已经表达了尊重,因此可以不加“兄”“先生”之类的后缀。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在他的集子里。凡是涉及哥哥苏轼的诗,多是直书“子瞻”,很少写“子瞻兄”的。同样是在宋代,梅尧臣比王安石年长19岁,他去世后,王安石写诗缅怀,题目就是《哭梅圣俞》,直呼梅尧臣的字。后人写诗作文,动辄在别人的字后加“兄”“先生”等名堂。以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的尊重态度,其实是画蛇添足。

在个人的学术著作里,对贤者称名与否,完全由作者的习惯决定。例如清人赵翼的《瓯北诗话》里,大多是称呼前贤的字或号,如李青莲、杜少陵、苏东坡云云。同样是清人,叶燮在《原诗》里则直呼前贤之名,如杜甫、李白、王昌龄云云。这些都无可厚非,至于在言语交流、书札来往中,则必须讳称尊者、贤者之名,这是一种基本的礼仪。

古人名与字的关联

古人“名”与“字”的讲究颇多,其关联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名和字意思相近、相同、相反,或者名和字意思相互补充……

“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二者互为辅佐,互作解释,即所谓的“同义互训”。如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字在古代的解释同“我”;东汉史学家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甫”即“男子美称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的意思几乎相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大鹏展翅”扶摇直上才叫“飞”。

“名”与“字”含义相反,二者互相对立,各从反面作解,即所谓的“反意相对”。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字退之,“愈”为胜过之意,“退之”则是约束使其“勿胜过”: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为不相同,和“同”的意思刚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乃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

“名”与“字”含义由此及彼,二者意蕴递进,生发出“更进一步”的内涵,即所谓的“相关联想”。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翼可以联想到天空飘动的白云;贾岛,字浪仙,由岛屿不难联想起浪花的自由飞舞;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故能够“居易”:苏轼,字子瞻,“轼”指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瞻”乃“高瞻远瞩”之意,这里的“轼”和“瞻”即是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唐寅,字伯虎,由“寅”联想到十二地支中的“寅”与“虎”相配。

此外,还有“同类而及”及“追慕先人”“借用名典”等。如孟郊,字东野,“野”即“郊外”,“郊”“野”同是地理名词;孔鲤,字伯鱼,“鲤”本来就是鱼类;郑樵,字渔仲,樵夫常和渔翁为伴;曹操,字孟德,源自《荀子·劝学》“夫是之谓德操”;郦道元,字善长,出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元者,善之长也。”

(据《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8月15日、《北京晚报》2014年9月3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子礼记蒋介石
SOUNDS OF THE VILLAGE
我最喜欢的字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周处除三害
文明
李兴隆 ● 书法欣赏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蒋介石阅兵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