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

2015-09-18朱绪伟郭训栋杨士杰张旭东

建筑施工 2015年9期
关键词:牛腿预埋件轴力

吕 伟 朱绪伟 郭训栋 杨士杰 张旭东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济南 250100

1 工程概况

背景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工程为地下3层结构,基坑均深16.70 m,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支撑+格构柱”的结构形式,设置了4道混凝土支撑。地下基坑面积约40 000 m2,分C、D、E三仓,其中,D仓基坑面积约20 000 m2。按照设计要求,C仓±0.00 m层完成后,才能进行D仓施工;D仓±0.00 m层完成后,才能进行E仓施工。本文介绍D仓内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的应用,基坑平面分区和D仓第1道栈桥支撑示意如图1、图2所示。

图1 基坑平面分区示意

图2 D仓第1道栈桥支撑示意

2 构思理念

以往此类深基坑的施工工况是结构施工完成后,拆除上道支撑,再进行上层楼板施工,以此类推进行施工。这种模式有两点不足:一是同道工序施工完成后作业面移交大,需大量劳动力配合,不能进行流水作业,即使进行流水施工,也必然会出现工作面过剩的情况;二是由于相邻工序之间没有穿插时间,导致工期较长。

考虑到以上情况,结合D仓基坑面积大、工程量大、工期紧等因素,提出了进行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的设想。

3 总体部署

1)在进行D仓底板与楼板施工时,把D仓分成D1~D10共10个区域。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区底板的浇筑,每区面积细分后约2 000 m2,分区时应提前考虑支撑拆除的问题(图3、图4)。

2)D1、D2区底板完成,相应位置钢换撑回顶后,可拆除部分角撑,底板上层结构局部可进行施工。D3区底板完成,相应位置钢换撑回顶后,可拆除部分支撑,D3区上层结构亦可组织施工。以此类推,4道支撑均提前拆除,上层楼板也可同时进行施工。

图3 D仓分区示意

图4 斜抛撑节点示意

3)提前考虑回顶支点的设置位置。拆除第4道支撑时,支撑回顶支点设置在基础底板上。拆除第3道支撑时,第3道支撑受力最大,支撑回顶支点仍设置在底板上。拆除第1、2道支撑时,回顶支点应设置在结构柱的底部[1-3]。

4 具体施工

4.1 预埋件设置

预埋件M2需在支撑施工时提前预埋,预埋件M1需在底板和结构柱施工时提前预埋,如图5所示。

图5 预埋件大样示意

4.2 底板与牛腿施工

1)D1、D2区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D2区内的斜抛撑回顶,拆除D1区域内的4道支撑,然后进行D1区上层结构施工(图6)。D3区底板施工完成后,进行D3区内的斜抛撑回顶,拆除D2、D3区内的4道支撑,然后进行D2、D3区上层结构施工(图7)。

2)D4~D6区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D2、D3区斜抛撑,将拆除的斜抛撑加设在D4~D6区,使斜抛撑重复利用。支撑回顶后,拆除图8所示区域4道支撑,然后进行D4~D6区上层结构施工。D7、D8区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剩余4道支撑,进行D7、D8区上层结构施工(图9),与此同时拆除D2~D6区内斜抛撑。

图6 D1、D2区底板完成置换与拆除部分

图7 D3区底板完成置换与 拆除部分

图8 D4~D6区底板完成置换与拆除部分

图9 D7、D8区底板施工完 成拆除部分

3)D9区底板施工完成且相应斜抛撑回顶后,拆除D9区支撑,进行D9区上层结构施工。D10区底板完成后,拆除相应4道支撑,进行D10区上层结构施工。

4)在底板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牛腿浇筑。混凝土牛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进行斜抛撑安装,以便为支撑拆除做准备。斜抛撑材料可以是40#加肋工字钢或者φ609 mm钢管。牛腿与斜抛撑加设如图10所示[4-6]。

图10 牛腿与斜抛撑加设示意

4.3 楼板施工

楼板施工时,支撑拆除只有一处与底板施工不同,即:D1~D3区相应的楼板全部施工完毕后,才开始进行D1区支撑拆除。原因是楼板的传力刚度小于基础底板,为安全起见,需加大楼板的传力面积。其余施工工况与底板施工一致。

4.4 斜抛撑优化

1)斜抛撑位置的布置有3种类型:一是加设在围护墙上,防止围护变形过大造成周边环境受到影响,此类斜抛撑必须加设;二是加设在围护设计不规则区域,此处受力复杂,必须加设斜抛撑;三是某些部位为安全起见,加设了斜抛撑,这些部位可适量细化设置(图11)。

2)针对这第3种为安全起见而设置的斜抛撑,我们进行了细化:

图11 斜抛撑布置位置分类示意

(1)这些斜抛撑的牛腿与预埋件必须按照工程要求进行施工。

(2)拆除D9区支撑时,先不加设斜抛撑。拆除时,重点监测两侧围护测斜点与支撑轴力。拆除前监测1次,拆除过程中,每隔4 h监测1次,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马上加设斜抛撑。

(3)拆除中部大对撑时,先不加设斜抛撑。先将1根对撑凿开长度小于2 m的一段,钢筋不得断开。对应两侧的围护测斜点与支撑轴力监测频率加密至4 h监测1次。3根对撑分3次凿除,断开时间间隔为8 h,断开后观察1 d,监测无异常情况后,可拆除D3区内剩余对撑。如出现异常,则迅速在断开处回顶斜抛撑,并立即浇筑C60早强混凝土补强,再按原方案加设斜抛撑后再施工[7-9]。

4.5 监测

1)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最重要的是监测,而监测的重点又是对提前拆除区围护变形和支撑轴力的监测。在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的整个过程中,拆除区域围护地下连续墙测斜点的变形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支撑轴力监测点的轴力也均在设计控制值的80%以下。

2)支撑提前拆除时围护地下连续墙受影响最大的位置在基坑南侧,南侧围护地下连续墙在第4道支撑拆除时测斜点CX218孔变形曲线如图12所示。从图中看出,随着支撑的置换与拆除,此点变形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另外,每道支撑拆除时此点变形曲线几乎一致。

图12 第4道支撑拆除时测斜点CX218孔变形曲线

3)提前拆撑时,支撑轴力最大点在南北向大对撑位置,且拆除第4、3道支撑时受力最大。在此对撑上布设的一组同一竖向位置自上而下的支撑轴力点GL204-1~4的轴力曲线如图13所示。随着第4、3道支撑的置换与拆除,此组轴力各点受力较稳定,且数据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4)若出现未预见围护点变形加大或支撑轴力增大的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后置斜抛撑的加设,将力分解后传入底板或楼层。斜抛撑后置加设采用“后植筋+钢板钻孔塞焊”的形式。

图13 各点拆撑过程中的轴力曲线示意

5 施工效果

支撑置换与提前拆除施工使现场实现了流水作业,并节约了劳动力的投入。施工中只增加了预埋件的费用与部分斜抛撑的租赁费用,但此工况的工期比以往施工所需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并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围护变形监测点均未出现异常情况,在基坑安全方面同样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 结语

在特定的深基坑施工中,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及其周边环境,结合设计意图与现场的施工工况,进行支撑体系置换与提前拆除的施工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符合实际施工的需求。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引入支撑体系置换与提前拆除的技术,并进行全过程管控,使基坑在安全、工期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益,这种施工技术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牛腿预埋件轴力
浅谈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底部约束变化对搁置状态下整体爬升式钢平台安全性能的影响分析
基坑钢支撑轴力监测的优化及实践
对于牛腿搭接结构连续梁桥病害的整治技术研究
斜拉桥钢锚梁钢牛腿锚固构造的设计与分析
钢筋混凝土牛腿承载力研究进展
幕墙槽式预埋件现场监理探讨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对工程预埋件施工工艺的探索
建筑工程预埋件的施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