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暨2014《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编委会召开

2015-09-18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5年1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杂志发展

本刊记者 杨 晨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暨2014《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编委会召开

本刊记者 杨 晨

2014年12月27日下午,“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暨2014《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以下简称杂志)编委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杂志的30多位顾问、编委,以及信息安全领域的多位领导、专家莅临会议并发言。

下午14时,会议主持人,本刊主编冯登国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首先请出杂志主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党委书记许晓平为会议致辞,许晓平对到会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指出,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战略需要信息安全产业作为有力的抓手,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强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还需要国家相关策略、政策法律、安全审查、国产化应用以及产业生态环境的配套建设,在此,我希望各位与会领导、专家能够集思广益,一起把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卿昱就2014年杂志社工作情况向与会专家、领导进行了介绍,她还提到,杂志社于日前汇集国内近百家信息安全企业,召开了大型理事会这样一个活动,下一步还将依托理事会下设技术专业委员会,对信息安全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做出更多工作。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内容上不断完善,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彰显媒体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发言中阐述了自己对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看法,他举例说,今年XP停止安全服务这件事情,对于我国自主信息技术产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些核心技术必须得到解决,要从国家安全长远发展的角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在政策资源上大力扶持,实现突破。他还说,我们完全可以用可信计算接管XP停服后的安全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抓紧开发我国的自主操作系统,抓紧时间研发自主可控信息技术。

第一次参加本刊编委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蔡吉人在发言中总结了杂志内容的几个特点。一是紧跟形势,这方面非常突出,就是把国际国内信息网络安全方面形势把握住,每期都有一个专题,且这些专题都是围绕网络信息安全重大问题来谈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综述与学术相互呼应,且学术部分能够针对我们网络安全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杂志内容与三十所业务方向紧密结合。蔡院士希望,杂志今后应当扣住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机遇,在动态变化发展过程中把特色和优势发挥出来。

来自国家网信办的杜跃进就安全和发展的问题谈出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前,中国不能放弃信息化,放弃信息化就等于彻底认输了,我们此前搞的信息化建设也将前功尽弃;未来10年或者15年,我国在网络空间的对手是谁,那个时候的信息化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国家间的博弈未来10年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照着美国模式往前走,我们可能始终都是跟随,而且我们又不具备全面超越的条件,因此我们必然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弯道超车。但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引出这样一些问题来,一是国家队和民间力量到底怎么结合,二是对众筹模式到底怎么应用和创新,三是开放创新到底怎么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陈晓桦谈到:“我比较欣赏杂志社办的微信,微信里面信息采集速度很快,信息一发出来业界专家领导都愿意转发。”针对杂志的内容,陈晓桦认为,目前感觉还是需要一个更加权威的栏目,定位也应该更加准确,形成一个权威栏目,除了靠杂志自己的力量,还要有外部的智库团队来支持,要敢于碰硬,敢于挑战有争议的话题。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在会上提出:希望这个刊物继续保持过去的一些优势,发挥它在社会上的作用。谈到建议,曲成义认为,这本刊物的聚焦点还要再清晰一些,使读者一想到某个问题就会去找这本杂志看,这个聚焦点容易形成吸引力。再一个就是将来这本刊物本身除了当前形势的聚焦以外,对于信息安全理论问题的讨论也应该有选择。另外,他还建议:希望这本刊物今后能够在信息安全理论、技术的深度方面进一步加强。

国家保密局总工程师杜虹谈到:“我觉得杂志这两年转型后是越办越好,可读性在增加,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及产品检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分工牵头都是值得杂志重点关注的方向,特别还要关注这些工作的落地问题,要接好地气,要把信息安全实际问题和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能够比较好的呈现出来。总之,要做到上接战略下接地气,杂志社要做好桥梁纽带,把这一上一下贯穿起来。

“对我来说,这本刊物实际是很重要的工具书,我感觉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尤其‘两化’融合驱动发展值得重点关注,同时杂志要在信息安全基础创新到产业发展层面上成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我是感觉,信息安全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化,过去对信息安全关注的视野还相对局限,谈信息安全产业老是看到曙光就是冲不过去,所以我们能不能把目光抛向信息安全产业,要把信息安全和其他相关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关注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当中的创新驱动思路,对信息安全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成都市人大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刘勇在发言中这样讲。

来自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的胡红升副主任更加关注技术层面的选题,对于今后的选题方向,他给的建议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十分重要,有必要重点关注。此外,围绕杂志的特点,还可以更多地关注通信保密这方面内容。

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有多本期刊、学报,这些刊物哪些应该为百姓服务,哪些应该为学术界服务是中国科学院卿斯汉教授在会上提出的问题。他认为杂志社应该对这个问题好好研究一下。卿斯汉还将杂志近年来的变化称作华丽转身,希望近期就个人信息保护、什么才是自主可控以及软件安全等话题展开报道讨论。他还特别提到,近期杂志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导机关承担报道任务,很好的发挥宣传平台的作用,得到相关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主题明确、特色突出、务实稳健、关注面广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对本刊的四点认识。他建议,杂志的专题一是要重点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前沿话题;二是要关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问题难点;三是全年的报道可以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四是杂志在信息安全领域要力争做国家的智库。

针对信息安全战略,资深信息安全专家杨林认为:“杂志在技术研究方面能不能在领先颠覆性创新技术方面有所涉及,并搭建一个平台,让业内专家们可以进行预测和讨论,预测讨论那些能够彻底改变当前信息安全不利局面的技术思路,我觉得这样一种选题如果能在杂志中出现的话,是能体现出杂志的先进性和战略性的。”

作为与会唯一一名法学背景的专家,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张楚教授就自主产业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当代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区分企业是否自主,关键还要看控制企业的人,例如阿里巴巴尽管在美国上市,但是控制企业的人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认为它是一个中国的企业,马云至少在表面上说他可以把他的事业献给国家。我建议,信息安全方面的选题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还要从法律和投资方面加大关注度。

北京大学陈钟教授认为,中国在战略上怎么看待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值得讨论,信息安全产业到底是完全开放下相互竞争的产业,还是半开放的或是完全封闭的产业,这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样下一步产业界才知道该怎么做。IT跟高铁有很大不同,往往需要上万个专利汇集到一起才能成为一个产品,不是单纯靠钱能“砸”出来的,譬如集成电路在专利方面壁垒重重,各种专利各种专利池密密麻麻,中国要想单凭自身力量杀出一条血路难度很大。如果我们的信息安全企业不能走出去,不能在世界上去证明你的技术和能力是不行的。此外,我们还要营造一个真正公平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不仅要扶大扶强,还要对非常有潜力的从原始创新做起来的中小企业给予扶持。

浙江大学教授徐文渊说,由于在网络上看到的经常是支离破碎的信息,所以杂志采用专题报道的形式很好,可以让读者比较完整和成体系地获取信息。

作为《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杂志的一位老读者,崔书昆研究员对杂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他说:“我希望经过一番发展变化之后,杂志能够从信息安全领域的宣传尖兵变成排头兵。”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杂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