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网20年,中国在网络空间更显自信
2015-09-18朱瑞
朱 瑞
入网20年,中国在网络空间更显自信
朱 瑞
2014年4月20日,中国迎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第20个年头。20年前,中国正式成为全球互联网家族的一员,从此,网络不仅仅只是实验室里和科技人员的工作助手,普通人也开始可以进入网络冲浪——收发邮件、浏览网页,还有那时极其热门的BBS电子公告板。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主干网之一,同样在1994年建成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一个100G的主干网,传输速度比20年前快100万倍。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有400多万家网站,13亿手机用户,6亿多网民,比网民数量排名前10位中其他9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中国有海量的网络信息,有5亿微博用户、5亿微信用户,每天发送信息量达到300多亿条,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被网民称为“指尖上的中国”;中国有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国有4家,仅电子商务交易额一项今年预计将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不可否认我国的网络发展速度的确发展很快,但是伴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很多网络欺诈、网络钓鱼、网络攻击等违法行为也给人们带来不曾遇到过的烦恼。2014年,为了加强国家的网络安全与和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也在国际上四处奔走。
6月23日,鲁炜主任在伦敦出席ICANN高级别政府会议。他表示,“对于今年三月份美国政府公开声明,愿意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四月份各国代表齐聚巴西圣保罗,围绕国际互联网治理达成诸多共识,我们表示赞赏和欢迎。这意味着互联网全球共治迎来了难得契机,意味着ICANN的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6月26日至29日,鲁炜主任访问新加坡,中新双方在网络空间发展、网络空间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教育、打击网络犯罪尤其是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加强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在网络上既要保护网民的上网安全,同时,作为网络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在当今智能时代、网络时代、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攻击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自从今年5月美国以网络窃密为由宣布起诉五名中国军官以来,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对话一度停滞。中国外交部在11月的发布会上曾表示,中国是遭受境外网络攻击最多的国家之一,攻击主要来源为美国。
为了消除中美双方在网络领域的隔阂,鲁炜主任率领团队在12月2号参加了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
有媒体分析认为,鲁炜是APEC会议后首次访美的中国正部长级官员,讨论的是中美之间一度搁置的网络问题。正如鲁炜在会场表示,“他此次访美正是对中美恢复对话的一种身体力行的表态”。
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鲁炜在演讲中也分享了一个与大会有关的故事。
他说,“赴美之前他听一位负责接待美国朋友的大学生志愿者说,她是浙江人,在美国留学,听说家乡举办互联网盛会,专程赶回来做服务。这名志愿者大学生最大的梦想,就是以互联网大会为平台,让中美青年朋友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友谊,推动两国友好关系发展。”
《人民日报》对于中国敢于倡导加强维护国际之间的网络安全发表评论:由中国主导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中国讲好自己e故事的同时,更加着眼长远,希望让地球村真正“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使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发明,惠及更多人群。但互联网的价值还远没有挖掘出来,“网络如何到达农村地区、不发达的国家”,仍然是有待填平的网络鸿沟,共同面临的网络安全和各种风险挑战仍待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已走过20年岁月的中国互联网,站在了大有可为的新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