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提拔就落马”:18名副厅级以上贪腐官员的样本观察

2015-09-18褚朝新龙在宇罗婷

领导文萃 2015年18期
关键词: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门

褚朝新++龙在宇++罗婷

记者根据媒体报道统计发现,2013年1月至2014年底约两年时间里,至少有18名副厅级以上官员,在提拔后任职半年内落马。

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属典型的“带病提拔”。官员升迁提拔本有严格的组织考察,可这18名“病官”却能通过考察、公示等组织程序顺利升迁,最终又在各种机缘巧合中迅速落马。

在中央巡视组自2013年以来的两轮巡视中,“带病提拔”成为巡视情况通报中的高频词,这意味着“带病提拔”在各省仍有相当普遍性。

为何能被

“带病提拔”

多名洛阳官员告诉记者,郭宜品在担任伊川县委书记期间,大拆大建,县城一些地方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洛阳,成为上级官员常去的视察点。谭建忠2009年因“连续两年被确定为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被洛阳市政府记三等功一次,2010年升任分管城建的副市长。

然而民间却是另外一种评价。记者在洛阳采访期间获知,郭宜品和谭建忠因大搞开发,被提拔前就被举报与房地产商有利益输送。

“现在一些重要官员的提拔,有的是上级主要领导的个人喜好。领导看上哪个人,就算是群众和党员干部有意见,也会提拔。”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能人能干,较易在当下的政绩考核机制中脱颖而出,边干边贪的能人被 “带病提拔”的几率也就相应较高。

记者注意到,“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口号,经常被洛阳市党政官员提及,发展压力可见一斑。洛阳多名官员透露,郭宜品和谭建忠善于搞开发的特点正好迎合上述口号,因此得到了洛阳有关领导的器重,结果二人在举报声和民间意见中顺利升迁。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介绍,在现行用人体制下,影响官员提拔的因素较多,个人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年龄、与单位主要领导或上级组织部门领导的关系、单位同事的评价、机遇等,都会影响官员升迁。

“用人风气好的地方,个人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同事评价比较重要;风气不好的地方,关系比较重要。”陆群说。

有些“病官”善于伪装,也是导致被带病提拔的重要原因。原河南漯河市长吕清海全票当选市长,就职当天,吕清海也在大会上承诺,将在任期内通过廉洁行政、清白做人,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谁也没料到,48天后,“全票当选”的吕清海被河南省纪委双规。

“调虎离山”的办案策略,有时也可能导致“带病提拔”。湖北一位地级市纪委书记曾向记者指出,十八大以来,十多名地方党政一把手被调任省人大或政协副职后被查处,一种可能是上级发现某个官员存在严重问题后,为了查他将其从实权位置上调到级别更高但无实权的位置,这样调查阻力会小些。

“一把手”是“总开关”

官员提拔的具体程序一般是怎样的?西部某省一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介绍,“发现有空缺岗位后,一般是组织部门提出要调干部填补。比较强势的书记会直接跟组织部长打招呼,说觉得谁合适。最怕那些心里有合适人选却又不说的书记,这时就要揣摩书记的意图。”

他介绍,“当组织部决定提拔一个干部时,都会正式发函给纪委,询问该人的廉政情况。”湖北一名地级市纪委书记告诉记者,接到组织部的函后,纪委一般会向案件室和信访室了解,是否有涉及该官员的举报或信访线索。若没有,一般两三天回函组织部,表明纪委“没有发现该干部有违法违纪的线索”。如果有关于该官员的举报,就要进行调查,该官员暂时不能提拔。

“只要纪委回函说有问题,组织部绝不敢压下。要么直接换人,要么把结果报常委会,由书记定夺。”上述组织部长说。

那为什么一些“病官”提拔前没被纪委发现呢?上述纪委书记解释,大多数带病提拔的官员在组织部门询问纪委时,纪委未掌握他的问题,也没接到举报线索。

陆群介绍,“纪委主要是看当事干部是否有群众举报,对没有群众举报的官员,哪怕问题再多,纪委也没办法把关。”

在官员的提拔过程中,尽管组织部门和纪委都扮演着把关者角色,但“总开关”其实是一把手。

一名县级组织部官员介绍,对一些有争议的官员,一把手态度至关重要。有时一把手会说:绝不能搞“带病提拔”,但也不能让那些冲在第一线、敢于触碰尖锐矛盾的干部吃亏。有时一把手态度更明确:“看一个人要看主流,不能看枝节。”“这些说法隐含的意思,下面的人不可能听不懂。”上述官员说。

汪玉凯指出,“官员提拔过程中,有时纪检、组织部门会揣摩主要领导的想法,按照主要领导想法完成程序。如果主要领导想提拔某干部,纪委找麻烦,组织部门也找麻烦,那么主要领导就会考虑换纪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了,问题就更严重了。”

对于一把手对纪委意见的影响和干预到底有多深,上述受访的地级市纪委书记称,“过去干部有问题,书记打个招呼,纪委不敢说什么。现在不行了,没有哪个书记会冒风险公开打招呼包庇涉嫌贪腐的干部。”

“提拔前公示不够彻底”

发现“六成贪腐官员被‘带病提拔”后,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曾提出,要严防“带病”提拔干部,应该严格实行任前任后审查、审计制度。

“领导干部在离开某一岗位,或者在新任某一职务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对其本人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仔细考察、审查,对其负责的部门或者分管的领域,进行彻底审计、审查。”田国良说。

长期在省级纪委工作的陆群认为,“带病提拔”的主要原因在于权责不对等。应建立干部推荐、考察失误、失职行为追究制度,对推荐带“病”干部的人,对因考察失职而导致带“病”干部提拔重用的,一经发现,严格追究推荐者和考察者责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赞同陆群的建议,“目前选人用人的权力都掌握在少数权力很大的人手中。要严格用人责任追究制,用人用错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倒查机制的话,‘带病提拔问题很难解决。”

不过他对此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我都没发现有追责的。”四川上述县级组织部长也向记者介绍,实际上很少有干部因为责任倒查被追责。“许多人事任命分明是书记的意图,但呈现出来的又是组织意图,是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最后集体负责,就意味无人负责。”上述组织部长解释,一把手可以透过自身影响力,让他的个人决策表面上完全符合组织程序,把责任倒查制度架空。

分析“带病提拔”的原因时,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提拔官员的公示环节存在问题。“究其根本是透明度不够,提拔前公示不够彻底,所以发现不了问题。”

“除了要公示谁提拔到什么职位,还必须点出他的背景,包括家庭背景、推荐人、同他竞争的又有谁、提拔他的理由、过去有什么业绩等等。但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包括在做民意测试时,最后得票情况都不公布,这都是致命缺陷。”林喆说。

“治理‘带病提拔的问题,不是说没办法。办法有,就看我们敢不敢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

(摘自《时代邮刊》)

猜你喜欢

组织部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门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哪种人能执掌省纪委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地下“组织部长”现形记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组织部长谈老干部工作”征稿启事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中纪委常委能带去什么
省委组织部长新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