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算律应该怎么教学

2015-09-18俞正强

中国教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配律乘法运算

俞正强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运算定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下面我们以“乘法分配律”为例,讨论运算律应该怎么教学。

一、理解:算律是算法的“窍门”

计算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又对又快。当将算律与算法放在一起时,相对而言,算法解决的是“对”的问题,而算律解决的是“快”的问题。算律是对算法的熟能生“窍”。因此,算律源于算法的运用。所以,算律的教学应该从算法的运用开始。为此,“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应该有这样的流程。

流程一: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独立完成)

14×6+6×6

78×14+22×14

146×12– 46×12

……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学生在计算时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算法进行计算

14×6+6×6

=84+36

=120

方法2:按照“几个几加几个几一共几个几”的意义理解进行计算

14×6+6×6

=20×6

=120

就当下的学生而言,对混合运算的算法,教师是教过的。但运用乘法意义来做这题目,则是学生自己的“调皮”,或者说是“窍门”。

流程二:讨论,怎样算得又对又快?

问题:我们能改变运算顺序吗?

结论:14个6加6个6一共是20个6。

设计意图: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在小学二年级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就已经蕴含其中了。

12×3→10×3+2×3=36

当时的理解是10个3加2个3一共是12个3。因此,学生理解14个6加6个6是20个6是很自然的事。也就是说,学生将这一类题目的运算顺序加以改变,十分自然。

流程三:讨论,我们改变运算顺序跟这些题目有关吗?是不是所有题目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呢?

材料: 14×6+6×6

78×14+22×14

146×12-46×12

结论:运算特征: 乘 加(减) 乘 a×b±c×b

数字特征:有一个相同数 b

两个凑整数 a±c为一整数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的这组练习题有两个特征:运算特征与数字特征。当满足这两个特征时,可以先加减后乘,这样就把运算律的前提条件给明确了。

流程四:判断这样算法,是又对又快吗?

① (25+14)×4 ② (15+45)×3

=25×4+14×4 =15×3+45×3

=100+56 =45+135

=156 =180

问题1: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这两道题目都没有先算括号里面,可以吗?

问题2:改变运算顺序的目的是什么?哪道题目的算法满足这个目的?

设计意图:几个几加几个几等于共有几个几,反之,共有几个几可以分为几个几加几个几。改变运算顺序的目的是为了又对又快,于是得出我们认可并推荐的“窍门”,将其命名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流程五:练习(略)

二、讨论:算律是“规律”的运用

目前,教材基本上把算律归为“规律”,其基本流程如下。

与该流程相类似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限于“数学好玩”或“数学广角”等材料中,比如“打电话”。

我们可以比较打电话与乘法分配律两个教学内容,打电话需要分析个例发现规律,以解决比较繁杂的问题,这是正确的。但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律如果称之为规律,可以用意义来理解,不需要发现。把乘法分配律作为问题解决来教学,是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三、推而广之:加法交换律应该怎么教学

一次,有位同事问:加法交换律的生活原型是什么?想了许久,也想不出加法交换律的原型。在去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会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问其他学生:这是谁和谁?

然后将两位学生交换位置,问:这又是谁和谁?

学生回答:是谁和谁。

教师问:有没有变化?

学生回答:没有变。

教师又说:这是不是说明位置变了,大小没变啊?

学生回答:是的。

听了这个原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书上是这样设计的:

一问:2+8=10

二问:8+2=10

三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是,2+8=8+2,这需要发现吗?难道不发现就不能知道2+8=8+2了吗?

那么,正确的呢?自然应从算法入手。

流程一: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6+2

7+9+3

11+5+9

流程二:交流,谁算得又对又快?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凑整再相加。

流程三:讨论,这样改变运算顺序的理由是什么?

都是合并(加法意义)。

流程四:结论,连加算式中,如果能凑整,可以改变顺序,交换位置,即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四、比较:差别在哪里

我们来比较两种教学流程所呈现的教学意义上的差别,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教学流程呈现的教学意义上的差别

两种主张:对于知识而言,学生最终要记住ab±ac=a(b±c),并运用它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差别不大。但对知识的获得过程,两种主张的差别是巨大的。

本文主张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算律脱胎于对算法的灵活运用,而灵活运用的依据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材主张的特征是割裂了算律与算法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之成为一个独立于算法的规律,把一个自然而然的“窍门”变成隆重的问题解决。

以上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分配律乘法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巧用运算律
巧用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