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共同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的运用
2015-09-17叶小艳
摘要:“项目学习共同体”是指在一致的项目愿景驱动下,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该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培养主动求知的探究式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和善始善终的职业精神。文章结合ERP项目特训班的教学实践,阐述该模式的内涵、实施理念和实施过程,总结了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该模式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项目学习共同体;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能力;ERP项目特训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18-04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叶小艳(1982-),女,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讲师、网络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等。(广东 广州/51099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及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计划项目“基于项目学习共同体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4GXJK200)、2014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粤教高函〔2015〕72号)研究成果。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以实践能力、技术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的实施中,要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整合。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高校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课题组以“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特训班”(下文简称ERP项目特训班)教学为突破口,模拟企业真实的系统研发环境,通过实际软件项目的运作,进行“工学结合”式的实践教学。该教学模式,根据项目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构建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及提升职业素养。ERP项目特训班以“项目驱动”为教学手段,在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训的锻炼过程中,结合企业与行业的需求,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概念,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个体指导,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有效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初,就养成企业技术人才所必需掌握的文档标准化、编码规范化等思维习惯和工作意识,积累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将学习者置于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和社会关系结构中,使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学习共同体内的各种有利资源,使共同体内的每个成员的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主体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项目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研究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和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它既是一种实践共同体,也是一种探究共同体。共同的目标愿景、实践中的知识建构、合作互动的群体生活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根据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点,要真正实现两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发挥课程的教学育人功能,还需要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的价值认同、主体的合作探究和情境的动态开放。而“项目学习共同体”将学习任务明确为具体的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将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赋予技术项目课程的实施中,既是对项目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也是对项目课程发展价值的拓展。项目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项目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契合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工科人才培养的价值诉求。正基于此,提出项目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项目课程提供有效的实施方式和整合机制。因此,本课题组ERP项目特训班教学改革的研究就是关注共同体本身内涵,强调在具体项目导向,以完成项目目标构建学习共同体,最终达到知识、思维和学习的境脉相互紧密联系。
三、实施理念
依据项目学习共同体的三个主要特征,构建一个真实的企业岗位情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各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作为共同的目标愿景;然后在全面的实践项目中体验企业运作的感受,通过“确立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价—归档应用”以及“任务布置—技术准备—执行任务—小组讨论—检测评价”等实施环节来进行知识建构;项目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文档编写、项目实施沟通等合作互动来提高项目管理、沟通表达、应用写作、团队合作等软技能。该学习模式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促进其专业学习、帮助其对加深自我的认知均起到积极的、有效的作用,通过将职业情境中的主要要素引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中,把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融入到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结合具体的项目任务进行培养,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互联互进的效果。
ERP项目特训班运用项目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工程测试与实施验收等五个阶段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经过阶段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目前已经顺利地完成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验证与测试等四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完成了《企业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实训》、《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实训》、《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前四个阶段开展过程的观察,可看到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时间长短,流程如何开展,都能充分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任务分析、组员协商、技术实施、结果评价、组间竞争等环节,在技术学习、表达沟通、人际理解、心态平衡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确实能得到锻炼。该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项目学习共同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中的运用1.有利于培养主动求知的探究式学习能力
各小组接受任务以后,在小组长带领下,根据各自的分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完成任务,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首先会通过网络搜索资源、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步了解,最终也能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的素养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特训班课程讲授的内容紧紧围绕项目开发的知识点与项目开发的技能。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真实地体会企业的管理思维、工作环境、实施流程、项目管理等要求,进行系统的项目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逐步了解从事专业发展的素质要求,从而达到知识建构,清楚从事该专业必须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3.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和善始善终职业精神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项目竞投、项目策划、客户需求、设计介绍、讨论组织、成本核算、干扰添加、书写报告”等环节的授课和实训,可提升学生“自我管理、人际协作、团队合作、抗压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养,从而领会合作互动的团队精神。为完成任务,并且超过其他小组,需要坚持不懈,善始善终。
四、实施过程
ERP项目特训班的项目开展有时间进度与内容进度两个维度,在时间上分成五个阶段,需要周期一年的运行,在内容上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工程测试与实施验收等五个阶段循序渐进引领学生了解、熟悉企业系统开发流程与工作环境。其最终的目标是在项目驱动下,让学生由“个人化学习”走向“社会性学习”、“团队化学习”,由“知识传递”走向“情境认知”,由“正式学习”脱境到“非正式学习”,最终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在构建的过程中,按照项目开展的管理、内容设计、流程、团队(角色)、技术(工具)、情境、效能等要素归结出在项目学习共同体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1.项目管理
(1)项目设计
构建一个真实的项目即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项目教学为载体,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与运行机制,用细化任务单元为基础,各教学系学生组合成项目小组的方式,特训班指导老师扮演相应角色,围绕教学所需的知识点、操作技能、专业素质,引导学生熟悉系统开发流程,控制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学生养成了在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文档标准化和编码规范化等方面的开发习惯和意识,积累实际项目开发经验。预期目标是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至少具备相当于一年以上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2)活动宣传,学员组队
面向全院各系选拔,召开宣讲会,组织学生技能考试,确定特训班名单,第一期的学生人数为40人,平均分为5组,由学员相互了解后自行组队,确立组长。各组分别负责销售、采购、仓储、人事、财务五个系统模块的开发。
(3)活动开展,过程控制
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均需要项目实施者不断地根据项目的要求进行:沟通(与客户或使用者、与实施者、与合作者、与评价者等)、技术或工具的选择、实施方案的选择、验收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一个环节均需要思考、协商、决策的思维过程,这对于学生是综合能力锻炼的机会,非个人学习能获取的能力。
可以通过对项目实施流程进行规定的流程化设置,在每一个流程的开始与完成阶段,均给予学生目标性限制与效果性验收,通过老师或专家的指引,带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在不断重复的、被程序规定下的工作开展,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基本的工作思维,也懂得开展工作或学习所需要的良好习性。在此工作流程中,通过生与生、师与生、生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学生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理解也会得到提升。每一次任务的执行,老师均严格要求学生助理们按照任务分析、资源协商、方案制定、实施布置、结果反思这五个过程进行,环环相扣,上一步做好才让其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执行了两三次具体任务后,学生自然也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流程,基本的工作思维就开始建立。此外,在每一步或每一阶段完成时,会产生即时的一个结果,同时,这个结果是会呈现不同的变化、是不可测的,这样会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深入探讨的动力,此过程也会激发学生产生另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动机。因此,程序化流程的严格执行,会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思维。项目各阶段完成及验收流程如图1所示。
(4)成果分享,项目评估
任务完成后,项目组召开各模块的成果验收会,项目总监、用户代表、阶段负责人等人员参与成果验收。在总结会上,五个小组的组长就各组编写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向验收组陈述阶段成果,验收组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各小组答辩。以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为例,最终四个小组获得顺利通过,一个小组需修改后再次答辩。当然对于表现最突出的小组,项目组会进行表彰和鼓励。在这种交流环境下,不仅各小组本身可以学到知识,小组之间分工合作也能得到提升。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图2需求分析阶段项目评估流程
2.内容设计
(1)项目模块设计
ERP项目特训班完全按照企业的开发模式,学生模拟软件开发团队,教师模拟企业方代表的方式进行ERP系统的开发,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工程测试与实施验收等各个阶段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经过阶段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特训班以40名学生平均分为5组,分别负责销售、采购、仓储、人事、财务五个系统模块的开发。
(2)角色设计
在项目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加逼真地模拟企业环境与运行机制,特训班指导老师扮演相应角色,引导学生。如项目总监,协调、监督项目进展;用户代表,为学生提供企业需求;项目质量管理组:系统需求分析,分析阶段验收人,系统设计,设计阶段验收人,系统集成实现,实现阶段验收人,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与验收阶段验收人。
3.效果评估
从验收的结果看,每一个小组都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提交了各自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主要的效果有;
(1)端正学习态度,以项目为平台进行学习,其教学方法是把知识转化为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适当地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参与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好,为完成项目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甚至小组协商学习,认真完成小组任务。1个月以来,40名同学经过了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引起的迷茫,中期的不断自学与查找资料,到后期掌握方法后的快速进展,每一个同学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企业信息系统特训班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学生参加特训班后自学能力变化很大,对学习也感兴趣,肯在学习上花时间,每周基本上安排8小时完成特训班任务。
(2)掌握知识要点,培养了相应的技能。都对以前学到的知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3)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分工比较合理,每个成员都承担了一定任务和责任。定期组织交流,虚心听取意见。90%的学生认为小组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是团队合力,组员努力有干劲。
(4)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5)提高职业素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兼顾“自我管理、人际协作、团队合作、抗压能力”。
五、思考与总结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对特训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整体上,学生对特训班的学习方式持肯定态度,对特训班课程学习比较感兴趣,对特训班教学方式比较满意,认为在真实项目引导下,参与角色扮演,与老师构成学习共同体,能够引导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参加特训班后个人自学能力和学习动力变化很大,超过2/3学生认为对知识渴望程度越来越强烈,为完成任务,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经常会通过网络搜索资源、上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者小组讨论来获得答案。其中最大的收获分别是:熟悉和了解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占75%)、技术上得到提升(占60%)、对专业有了清晰了解(占50%)、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占50%)。学生参加特训班后具体变化如下:
(1)学习目标明确。参加特训班学生学习比较主动,目标明确。首先考虑的是为获得知识、能力、专业技能,其次为了完善自我、提升能力,最终也是为了好就业。过半的学生表示,小组为了明确完成任务,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成员能够主动完成任务。
(2)填补空白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各成员面对任务,遇到不明白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进行网络搜索、小组讨论、上图书馆查找或者求助老师,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50%的学生认为参加特训班后认识到学习重要性,对专业前景有清晰了解,既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乏,又能够了解自己需要加强的课程知识。
(3)合作协商、互动互补。各成员认为团队取得的好成绩是取决于团队合作和组员有干劲。为完成任务,团队能够合作协商、分工合理,尤其在指导老师正确引导以及组长带领下都能够达到目标任务。
同时,在调研过程,学生反映:其一,特训班布置的任务偏难,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二,学生学习任务过重,挤掉专业课学习时间,每周花在完成特训班任务的平均时间达8小时以上。其三,团队组长的领导能力影响了小组成绩,因此组长的选择非常重要。其四,希望指导老师给予更多技术指导,在基础知识方面希望补充或加强语言类课程、数据库课程和财务方面课程。其五,引入淘汰制,加强小组竞争,能够形成有效调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55/201202/xxgk_129911.html.
[2]赵键.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3.
[3]杨若凡,史铭之.项目学习共同体:技术本科项目课程实施方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63.
[4]潘华.“学习共同体”模式在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24-26.
[5]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4-78.
[6]张屹,夏丹,杜丽娟.项目驱动环境下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体系方案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03):110-111.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