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策略

2015-09-17周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五年制中职院校

周静

摘 要 通过对黄石地区中高职“3+2”一体化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理顺管理体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中高职联办学校应以高职学院牵头,成立管理机构,科学制定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运行管理,提供质量监控保障。

关键词 职业教育;“3+2”五年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10-02

“3+2”一体化人才培养是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如何将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更好衔接,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本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课题组针对黄石地区的“3+2”一体化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分析。

1 “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现状

政府重视,政策引导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9月发布了《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办法》(鄂教规〔2014〕

1号),对招生的学校、专业、人数、学生学籍、教学与管理等给出指导性意见。2015年1月,省教育厅又发布了《湖北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鄂教职成〔2015〕3号),对“3+2”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又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工作有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家长、学生认可度较高,职业学校重视 近些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不断缩小,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黄石地区的中职学校年招生规模3000人左右,且招生时间从每年4月持续到10月。2014年,“3+2”一体化人才培养开始试点,两所中职学校的五个专业与本地一所高职学校联合,原计划招生600人,但报名人数达1000余人。由于一体化培养打通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且以技能学习为主,解除了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受到家长及学生的较高认可。2015年,黄石地区拓展到四所中职学校的10个专业与高职学校联合,计划招生980人。

“3+2”五年制生源特点 尽管2014年本地区“3+2”五年制招生时划定了录取分数线,但仍低于高中录取线,也就是说就读的学生还是文化课薄弱的“弱势群体”。他们年龄小,学习习惯不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对未来的职业取向不明确,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差异较大;但他们有一定的升学愿望,愿意学习实践动手技能,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和相对严格的要求,突出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就可以塑造成优秀人才。

学制年限久,可以系统培养 “3+2”一体化人才培养学制是五年,对学校而言,可以系统安排教学计划,有充裕时间加强技能训练,可以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整体设计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使学生从一般职业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对学生而言,缩短了学习时间,没有了升学压力,也可以缓解学习纯粹文化课而造成的心理负担。他们可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减少了获取知识的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会更加深厚。另外,这种学制也符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3B)可以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5B)衔接,有效避免中高职课程设置不合理。

2 存在的问题

专业衔接存在问题 中高职衔接专业学制较长,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中职有的专业并不适合与高职衔接,而现行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职专业目录中,并没有考虑衔接因素,有些高职很好的专业在中职目录没有相近专业衔接。另一方面,由于中高职专业设置的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同一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都不同,而中高职相近专业的培养目标又不能体现出岗位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递进关系。

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清晰 在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培养方案时,需将中职毕业后即就业的情况,与“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区别对待,分别制订不同的培养计划。而在调研时发现,有的衔接专业中,三年后明确要就业的学生与明确要升学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学习,执行的还是原中职教学方案,造成学生既不好管理,课程设置又不合理的局面。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 由于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我国中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不同层级需求相关度不高,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又无明确对应,因而相衔接专业的课程设置重复现象较多。从目前情况看,黄石地区中高职相衔接专业有五个,人才培养方案应由高职牵头联合中职共同制订,虽有效避免了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但中职学校有现实困难,如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场地所限、教学模式单一等,均导致不能按当初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课程调整情况较多。

实践场所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3+2”一体化人才培养,由于学制长,前三年相应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较多,教师习惯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加上基础课也不太容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教学模式仍旧传统;有的专业课授课模式可以改革,但对教师技能要求高,对实践设备与实训场所也有要求,而地方职业学校由于生存压力大,经费投入不够,故教学模式改革难以推广。

教学管理手段缺乏,教学评价疲软 目前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政策,是宏观指导性文件,地方配套的管理制度尚未制定,因为是中高职联办专业,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均不相同,尽管明确了由高职院校牵头,但因无明确管理制度与衡量标准,一切也只能停留在协商与协调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管理情况等均只是通过交流才能了解。中职三年后的升学考核,由高职院校组织,由于担心生源流失,考核要求只能根据学生学业状况而定,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培养目标难以完成。

3 解决的对策

理顺教育管理体制 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和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场地的建设工作,出台相关管理制度,防止中高职管理上各自为政的现象,建立起中职教育就业和升学的双目标。

成立教学与督导管理机构 可由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由联办中职学校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教学人员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咨询、决策。每学期召开例会至少一次,定期研究解决五年制教学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同时成立教学工作督导机构,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督导工作,及时提供五年制教学质量信息。

制订“3+2”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应以高职培养目标为根本,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与联办中职学校共同制订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课程重复设置。规定中、高职各段学时,实践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学时比控制在1:1左右,合理安排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对于不愿意继续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学习的学生,中职学校应于二年级结束时,及时调整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在第三学年加强专业课程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安排顶岗实习,保证其按照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完成学业。

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学院与联办中职学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重视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与创新。有的县级中职学校缺乏实训场所与双师型教师,可借用高职院校的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将不能承担的课程与实训放在高职学院完成,由高职院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教学运行的管理 由于“3+2”培养模式是中职与高职分阶段培养、分地点进行,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各有特点,因此,严格规范的教学运行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根本。教学运行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由高职学院主导,联办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统一协调下,指挥其教学单位按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教学运行计划,保证教学运行稳定有序。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分、学时、授课学期、考核方式等均不得随意调整。

二是在教师选聘上应选聘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3+2”相关专业中职学段的课程教学,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双师”能力。

三是优化课程考核管理,要由高职院校主导,制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考核制度,每学期对专业主干课程中的1~2门课程进行抽考,实行教考分离。建立学生成绩修正审批程序和试卷检查制度。

四是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各实施院校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学生学籍注册管理,要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细则,明确毕业条件、学籍保留年限等主要事项,没有被录取的学生不能取得相应学籍;学生修完五年课程,达到高职毕业条件,由高职院校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

教学质量监控 各实施院校应研究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逐步完善以牵头高职院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通道,得到社会认可。要保障教学质量,管理是关键,只要科学管理、周密运行、各方协作,就会实现社会、学生、家长、学校四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崔戴飞,徐云青.中高职衔接的现实问题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5-9.

[2]彭召军.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4(11):50-54.

猜你喜欢

五年制中职院校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