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画面感”,为阅读教学增色
2015-09-17肖玉娟
肖玉娟
所谓“画面感”就是指看了一篇文章像看了一幅画一样,也就是文章中所说的文中有画。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阅读得有滋有味,从而达到古人“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滚滚泪落,脉脉忘我” 的境界呢?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进入文本所精心营造的情景之中,眼前自然而然地呈现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之入味,读之用情,自然达到忘我的境界。下面笔者主要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凸显出文本语言的“画面感”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借助初读,描摹“画面”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其实是最具内涵、最具张力的画面。在阅读教学时,在初读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描摹语言文字所要描述的画面。当然,初读并不是粗读,初读主要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把文本语言和所要描述的画面结合起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达到初具“画面感”的目的。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自己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满山的映山红和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的油桐。”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条小溪,这条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我真想停下脚步,在这儿多玩一会儿。”有的学生说:“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一条小船在一个很小的洞里钻进钻出的样子,感觉好小好挤好窄啊!”还有的同学说:“我的眼前好像浮现了许多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什么也不做,看着这些也很养眼。”……在描摹画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各个景点的特点,而且有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是一个极具学生个性的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画面感的自发建立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立体化,使其产生形象的画面感,使学生在整体上感受语言,然后再通过语言把文字还原成丰富的画面。
二、品味语言,丰富“画面”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常常爱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画面感极强的词语或者句子。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语言中画面感较强的句子朗读、品味,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且在这些画面感强的语言的品味比较想象中,学生也能理解文本语言的真正含义。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段话的画面感极强,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从而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鲜活立体的爬山虎形象(首先想象爬山虎脚的样子,然后想象它巴住墙的样子,最后再想象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样子),使学生在朗读中建立一种强烈的画面感,还原爬山虎“爬”的画面。为了使学生对文本语言朗读品味感受得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巴”与“爬”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具体区别,在头脑中形成“爬”与“巴”的对比画面。这样教学,通过对比、品味、想象、阅读,丰富形象的画面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丰富画面,还原情境,才能使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读懂一种精神,懂得文本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最终理解作者遣词造句讲究的独特魅力。
三、关注留白,再创“画面”
在语文教材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常有很多留白处,这些留白处常常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回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些留白处,让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再创造。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再创造使文章画面更加鲜活丰满。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课文结尾处是这样描写的:“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铁罐到哪里去了”这个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想一想铁罐到哪里去了,此时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假如铁罐看到自己此刻的样子,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有哪些神态和动作?有学生写道:“由于时间的不断发展变化,铁罐已经完全和泥土融为一体了,我好像看到了铁罐惭愧的样子。”有学生写道:“一天,两天,三天……铁罐从当初的铁骨铮铮渐渐变得锈迹斑斑,它的身子越来越差,越来越虚,渐渐地,渐渐地,它说话越来越吃力,它很想再看一眼自己的伙伴,可是它太累了,终于一头栽在了地上。”这样一来,通过再造画面想象,有效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融入了文本所要描写的意境,真正走进了陶罐和铁罐的内心世界,学生心中的画面感更加立体形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创造想象中,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认识,使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感悟体验,丰富了文本内容,又使一个鲜活立体的铁罐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增添了许多色彩。
总之,要想使阅读教学更加出彩,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文字的画面感,引导学生“神入文,文入心”,“亲历”文本语言中的喜怒哀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