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父母“战争”的无辜受害者
2015-09-16艳敏
艳敏
涛涛的烦恼:
我叫涛涛,今年10岁,已停学一学期。我的父亲是国企的一名高管,母亲经营一家公司。由于经常加班,他们常常为谁管我太少而相互指责。每次两人争吵,我就成了出气筒。家庭战争爆发前夕,父母都在怄气,我无论和谁说话,都会被对方无情地训斥甚至谩骂,我只好胆战心惊地躲在角落哭泣。战争爆发后,父母的唇枪舌剑、拍桌摔物会把我吓得呜呜直哭。战争结束,失败的委屈者又会把愤怒一股脑地发泄到我的身上。有一次,父母竟把我关进储物间,周遭漆黑一片,吓得我不敢睁开眼睛,恐怖极了。
渐渐地,原本天真、开朗的我变成了郁郁寡欢、呆头呆脑的“小猫”。课堂上,我再也无法专心听讲,不敢直视老师的目光。老师在讲课,我耳边却回荡着父母歇斯底里的怒骂声,甚至有一次我控制不住这种声音的干扰,在课堂上大声地喊了出来:“不要吵不要吵不要吵了!”同学们看着我失态的样子哄堂大笑,我趴在桌子上放声大哭。
从此,我不敢迈进学校大门,家也成了我最不愿意回的地方。父母在家里的脚步声、咳嗽声都会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我做任何事都小心谨慎,生怕弄出一点声音或犯一点错误。我觉得自己就是炸弹的导火索,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爆炸。最让我无法面对的是,每次战争结束,父母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我们离婚,你跟谁?然后就是数落对方如何不好、如何不疼他爱他等等。父母逞了一时口舌之快,却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终于有一天,我爆发了,我把房间里能摔的东西全部摔在了地上。我的突然举动让父母停止了争吵,他们惊恐地看着每次在战争中都瑟瑟发抖的我做出发疯的举动。他们突然警醒,一起扑向我,“心肝、宝贝”地哄着我。我的这次发狂让父母收敛了一些。在那段平静的日子里,我唯一想的就是,他们永不吵架了,该有多好!
心理分析:
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比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多。专家告诫,让孩子的生活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孩子从小在家长争吵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婚姻观念。当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往往会很后悔:没想到看似平常的吵架却会给孩子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幸福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充满爱心和自信。而经常在父母吵架中度过,在忽视、不安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人格往往不健全。夫妻双方在吵架的时候也许很过瘾,不顾孩子在身边,只记得自己一定要赢对方,却给孩子留下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他们长大后往往不愿意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徘徊在婚姻的边缘,甚至拒绝婚姻。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生活,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要想孩子发展得好,家长必须率先做出榜样。一个家庭,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最重要的是温馨,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那么,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婴儿期
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有抚慰、警觉、痛苦。婴儿如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是痛苦,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自我保护。婴儿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知觉、视知觉发育,严重的还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期总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在小朋友当中,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
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噩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每天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常感到自卑,会对今后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不离婚家庭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不离婚,却终日争吵不断。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有些孩子为此表示:“不想重复父母的悲剧,长大不结婚。”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是隐性的,问题的出现有时是滞后的,如果父母意识不到后果的严重性,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父母之间出现矛盾,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应先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随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化解对策:
一、父母吵架的学问
学问一:吵架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千万不要冷战,因为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学问二:把握程度,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学问三:吵架之中,首先需要理解对方语言的三个层次:A.听清对方话语的表面意思;B.意识到“言外之意”或“潜台词”;C.探索吵架内容背后对方的内心需求。
学问四:需要想清楚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不可以讲,讲什么才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尽量避免矛盾激化。情绪激动之下,指责、蔑视、翻旧账,甚至升级到谩骂、揭伤疤、侮辱人格等,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学问五:吵架不是为了打败对方,吵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改变对方,所以不要强迫对方赞同自己,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二、吵架时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1.千万别对孩子诉苦:有些爸爸妈妈吵架后会对孩子倾诉,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过早面对成人世界的烦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添加了许多负担。
2.不要在孩子面前评断另一方:不在孩子面前说批评对方的话,孩子爱着爸爸妈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为了讨好父母,他会内外不一致,在不同的人面前讲不同的话。
3.对事不对人:你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可以对孩子说说你们吵架的事,记住只说事,把争吵的起因简单告诉孩子,尽可能不加入自己的意见。
4.吵架后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吵架后要好好安慰一下受惊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有针对性地宽慰解释。
5.要勇于承认错误:夫妻吵架后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