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喜欢啃指甲?
2015-09-16郭麦香
郭麦香
啃指甲危害健康
两岁的悦悦是个胖乎乎的漂亮小女孩,十分乖巧,但她有一个毛病让妈妈抓狂,那就是啃指甲。悦悦妈说:“我经常看到宝宝把手指放在嘴里啃,制止了许多次都无效。有人告诉我,宝宝在长牙,牙根痒了就喜欢啃东西,但我给她干净的东西,她却不感兴趣,只喜欢啃指甲!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指甲都啃流血了,疼得直哭,但哭完了换另一只手来啃。有时我忍不住了就打她的屁股,也没用。她这是中了什么邪啊?”
4岁的龙龙也喜欢啃指甲,但他的妈妈却不在意。龙龙妈说:“宝宝都喜欢啃指甲,有什么不正常的?我妈说,我小时候就喜欢乱啃东西,包括自己的指甲。等宝宝把自己的指甲啃疼了,自然就不啃了。这叫顺其自然。”
悦悦妈的烦恼可以理解,但光着急没有用,体罚更不是办法。而龙龙妈的所谓顺其自然其实是不作为,宝宝喜欢啃指甲对其身心有多方面的危害,家长一定不能听之任之。
首先,宝宝啃指甲不卫生。出于好奇,宝宝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啃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其次,经常啃指甲还会对宝宝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突,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
再次,啃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另外,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宝宝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啃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宝宝啃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铅的摄入。
按图索骥查原因
宝宝为什么喜欢啃指甲呢?医学研究显示,宝宝喜欢啃指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3岁以下的婴幼儿普遍喜欢啃指甲,属正常现象。这一阶段的宝宝正在长牙,牙齿会有痒痒的不适感,而啃东西有助于缓解这种不适感。断奶的宝宝喜欢啃指甲,则是对妈妈乳头的留恋,属自我安慰行为,一般情况下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
第二,宝宝可能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宝宝体内缺少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会导致其喜欢啃指甲,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检测。如果确诊宝宝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充。当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达到平衡,啃指甲的习惯自然会消失。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关心不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指甲长了不修剪,有的家长就用自己的牙替孩子啃,久而久之,宝宝便形成了啃指甲的不良习惯。
第四,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闹,宝宝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应有的温暖感,心灵受到伤害,导致情绪紧张,就会用啃指甲来转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绪。有的宝宝经常处于孤独寂寞的状态,也会用啃指甲来打发时光。
第五,许多学龄前宝宝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或参加兴趣班、特长班等,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宝宝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不自觉地会用啃指甲来分散精力、减轻压力。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宝宝会把啃指甲的习惯带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第六,宝宝喜欢啃指甲,有时反映其有某种负面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啃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按照上述6个方面一一进行排查,然后有针对性地矫正宝宝的啃指甲行为。矫正宝宝啃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宝宝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宝宝紧张的因素。引导宝宝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宝宝和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宝宝啃指甲的习惯。另外,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宝宝,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啃指甲的危害。
对于宝宝非心理原因造成的啃指甲行为,家长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矫正:
第一步:教会宝宝识别他习惯什么时候啃指甲。比如想妈妈的时候、被批评的时候等。
第二步:教会宝宝在想啃指甲时用对抗性反应自我约束。比如,想啃指甲时就攥紧一支铅笔1分钟,对自己说:“啃指甲生蛔虫,我不要肚子里有虫子!”
第三步:教会宝宝想象自我约束成功后的积极效果。比如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了,不再肚子疼了,等等。
第四步:给宝宝必要的督促。当宝宝忘记自我约束时,家长要温柔地提醒,当宝宝成功地自我约束时,家长要及时表扬。
以上方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惯行为疗法”,对矫正宝宝啃手指、揪头发、咬唇等不良行为很有效,而且没有副作用,家长不妨一试。
心理疏导不可少
对4~6岁的宝宝,家长如果发现其有顽固的啃指甲习惯,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因为宝宝有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
有的宝宝啃指甲到了疯狂的程度,把双手十个指甲都啃得光秃秃的,指甲周围的皮肤粗糙,倒刺翘起,有的还留下撕扯的伤痕,与宝宝幼小的年龄极不相称。宝宝为什么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的指甲?答案是宝宝出现了心理障碍。
有的宝宝从小生活环境不佳,或由祖辈带大,长期见不到父母,本能地用玩弄手指、啃指甲来打发时光,于是成了习惯动作,其中还隐含着自卑、孤独、报复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宝宝容易出现社交恐惧、抑郁、焦虑、自闭、失眠等心理障碍。
俗话说,“十指连心”,对待宝宝喜欢啃指甲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全面评估其心理状况,解决存在的情绪问题,消除诱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下是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一般性方法,家长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借鉴、使用。
第一,宝宝喜欢啃指甲,家长切忌打骂。如果发现宝宝反复出现咬指甲、吮手指,建议家长不妨先想一想宝宝近期是否遭遇了什么变故和困难?是否有紧张和担忧?选择恰当的时机耐心地与宝宝沟通。沟通时,家长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大声呵斥、恐吓、打骂,因为简单粗暴地禁止不仅不能起到矫正作用,反而会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使宝宝感到更紧张,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不健康心理。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啃指甲是小宝宝的动作,是小宝宝的习惯,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再这样做多难为情啊!”还可以告诉宝宝:“啃指甲不卫生,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去,你的肚子里就会长蛔虫。你喜欢自己的肚子里有虫子吗?”但不要吓唬宝宝:“你的肚子里现在不知有多少条蛔虫呢!它现在正一点一点吃掉你!”
第二,给宝宝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使其增强改掉坏习惯的信心。有的宝宝因为喜欢啃指甲,会被幼儿园小朋友们耻笑,使宝宝产生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家长要适时地给予宝宝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宝宝改掉这种不良行为。家长还要注意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自家宝宝的良好形象,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呵斥宝宝,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宝宝改掉不良行为的信心。
第三,关注宝宝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及时发现宝宝被爱和被关注的情感需求,多与宝宝在一起交流感情,并多进行肌肤间的接触,陪宝宝做游戏,陪宝宝睡觉,在睡觉前给宝宝讲故事,温柔地抚摸宝宝等,使宝宝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四,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应多引导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谈心、读书。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宝宝不闲待着,如让宝宝玩积木、玩沙子、画画、做游戏等,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健康向上、快乐、活泼的活动中,使宝宝淡忘啃手指这种不良行为。
第五,适当调整对宝宝的要求。家长应抛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偏激教育观念,对宝宝苛求完美,在宝宝面前不要过分强调竞争,不要对宝宝不断加压,而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宽松、温和的家庭环境,让宝宝感到安全可靠。家长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讲故事、唱歌、旅游、游戏等,让宝宝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使宝宝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随着宝宝情绪的调适,他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逐渐得到矫正。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