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产学精英心目中的“他”——成思危

2015-09-16朱丽和斌斌邓纯雅马小琳

中外管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风险投资

朱丽+和斌斌+邓纯雅+马小琳

他是一位真学者!

成思危先生是一位处高位而敢直言的真学者!他既敢倡导风险投资,又敢指出风险投资市场的问题。“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这是他为政、治学、做人的真写照!现在的学者要向成老学习做真学问,现在的官员要向成老学习讲真话!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 保育钧

他推动了扶持民营小微企业

成思危先生是一位风雅儒士,又是经济学家。他的思维模式和对经济的分析,对我们判断大势,都很有参考作用。他所倡导的风险投资,对于中国创造、全民创新是基础性支持体制。他呼吁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扶持,是国家出台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推手之一。

我和成老接触,是在民建党内。成老当主席,一没架子二没官腔,对事物的见解十分直率。所以我们不怕他官大,更将他看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戴星

他是中国“双创”浪潮之父

我印象里,成老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令人尊敬的领导人、充满聪慧的智者,以及严谨、有开拓精神的学者。

我和成老相识十多年,接触不下十次。最初相识是在2004年11月,当时是在我们一个从美国发起的亚裔科学家、工程师的圈子:亚杰商会,在北大朗润园成立中国分部,邀请了成老和林毅夫先生参加。他们肯定了我们发展硅谷精神,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方向,并讨论了亚杰商会如何在中国落地开花。作为民间组织,2013年3月,亚杰商会正式获批,成老再次莅临我们的正式揭牌仪式。他对我们“通过成功科技企业家以公益方式来培养科技创业家”的“摇篮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

2009年,我任中国技术交易所董事长时,还和成老在民建办公室,讨论了国有科技研究机构成果的产业化转移课题及推广。直到去年,他还主动约正任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兼总裁的我,在金融街一起探讨了“我们该怎么看待互联网金融”。那次谈了40分钟,他非常敏锐,非常实事求是,非常包容宽厚。我们达成了共识: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因此需要监管;但也要充分尊重互联网开放、平等、草根的特质,不能管死。

实际上,我认为这一轮“双创”(创业、创新)浪潮,成老先生是最早的倡导者、呼唤者,和推动者!期间,他对于创业投资的呼唤与系列提案,对形成“双创”浪潮至关重要。

——国富资本董事长、原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兼总裁 熊焰

十年前他已在疾呼“双创”

成先生,是一个活得真实、冷静,居庙堂之高而接地气的思想家。

他早在近十年前,就为创业、创新大声疾呼。他坚定认为:在知识社会里,知识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在知识社会里,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头脑国家”是产生知识、输出知识的。“躯干国家”是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做一个既有头脑又有躯干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来掌握新事物,引入新事物,并且造成变化,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认识在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时期,非常具备前瞻意识和居安思危的意识。

我从2004就开始参加主持欧美同学会商会的工作。他非常支持海归创新发展,多次支持我办的活动,非常亲切质朴。他是个非常具有外向型思维的人,对国际新生事物非常敏感,特别对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令我印象深刻。

——优客工场董事长、原万科集团副总裁 毛大庆

他是创业板的开拓者

我印象中的成老,睿智、平和、专业和敏锐。我认为他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经济制度与企业模式的引领者,也是中国创业板的开拓者。

——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 曲道奎

成思危先生是位令人尊敬的经济学家,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对资本市场有深刻的洞察力。他最早在中国提出风险投资的概念,高瞻远瞩而大胆提出“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从2001年起,开始每年举办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从2002年起,成老每年主编出版《风险投资年鉴》,同样由他发起。成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国风险投资和创业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他提出的“自主创新”理念,尤其对中国的投资与创业产生了深刻影响,激发了一批又一批人的热情。他无愧于“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称誉。成老曾留学加州,对我们这些从硅谷回国创业的“海龟”一直非常关心。他的亲和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非常惋惜他的离去。

——启赋资本合伙人、创业板投资人 屠铮

他说民企是民族的根基

我眼中,成思危是:和蔼可亲的智者、长者;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对民企和民营企业家厚爱有加。他曾在2008年远东控股集团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说:“民企越来越有担当,是民族的根基,国家的希望。”我至今感念。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 蒋锡培

他影响了我们对经济与社会的认识

我参加过成老的小范围座谈会,也读过他的不少文章。他的学者风范,他的真知灼见和思想,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对经济与社会的认识!

——雷士照明董事长 王冬雷

他像慈祥的长者

很多经济学家来自欧美,大部分只强调市场化。其实发展模式必须适合国情,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思危作为经济学家,能位列国家领导人,说明他是认同中国发展模式的。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感觉为人谦和,不像官员,更像慈祥的长者。

——三一重工总裁 向文波

他有谦和之下的睿智

我第一次见到成老先生,是在90年代初的一次桥牌比赛,当时我还在学校。那时只觉得他是一个谦谦君子。后来与《中外管理》打交道多了,接触成老先生也就多了,感觉在谦谦君子的表面之下,他还有跨官产学三界的睿智思维。

我对他在《中外管理》发表的很多观点,比如:“大企业是中国的脊梁,小企业是中国的血肉”、“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玩虚的,最后是不行的,最终取决于千千万万个企业”、“企业家只有一时的成功,没有永远的成功”都印象非常深刻。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华菱钢铁董事长 曹慧泉

他总能发展地看问题

我通过《中外管理》主办的官产学恳谈会,至少听过成老先生五六次演讲。我强烈感觉到:第一,他是一位实事求是的人。作为国家领导人,他总能指出问题,而不是说些好听的话。第二,他非常有前瞻性,总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从未来的需要,来推动国家和企业进步。第三,他非常开明,总能不断接受新鲜事物。

——华耐家居集团总裁、《中外管理》杂志常务理事 贾锋

他告诫:三流管理,造不出一流产品!

思危主席是一位和蔼可亲关切我辈的老人、知识渊博勤勉钻研的学者、引领经济开拓创新的专家、热爱人民心系国家的领导。他更是中国风险投资行业之父。后者对中国当下万众创业的局面居功至伟。

我有幸和成老同在民建中央主席支部,每个季度都能小范围近距离聆听成老最新、最前沿的思想,受益良多。比如成老讲了两个例子:一个我们很多钢铁企业都引进了先进的热连轧设备,可是只有少数企业能够生产出高级小轿车用的挡板。我就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不是不能生产出来,因为产品不稳定,所以就不敢用。我再问“是什么原因呢”,有些人说的刻薄一些,说的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职工,三流的管理,怎么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外国总经理叫他的人事部门经理,说要做职工的培训,人事部门经理说:“培训完了都跳槽走了怎么办?”总经理反问他说:“你要是不培训,他老是这个水平,赖着不走怎么办?”——这两个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北大纵横咨询创始人 王璞

他曾调研肯定“红包”

坦率地说,我是不够格去评论他的。在我的心目中,成思危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大师、中国经济管理界的泰斗、中国风险投资管理之父。他非常务实,一直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他强调经济基本面的良性发展,居安思危,在很多关键时刻总是提出独到的见解,并尽最大努力影响政策和舆论导向。他也高瞻远瞩,鼓励和支持创新。接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他来腾讯了解我们“红包”背后的一些做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更合理的判断。向他汇报后,他肯定了我们的做法并且表示:这个创新是很有意义的。

——腾讯财付通副总经理 郑浩剑

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

成先生是一位坚持真理的学者,一位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官员,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重的长者!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邱晓华

他对地方城市推动很大

媒体经常把成思危和我,以及吴敬琏、厉以宁放到一起,说我们是经济学界的“改革四老”。我和成思危曾经在同一场合发言,也曾在飞机上偶遇。作为民建主席,成思危提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尤其对省市级地方城市的积极推动作用很大。这是我认为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经济学家 茅于轼

他的谦卑,是为了崛起

成老一向关心中国的创新。如今,中国经济必须向创新转型,我衷心希望成老的遗愿能成为中国的现实!

十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和成老在一起交流。我谈到中国已经不可能再韬光养晦了,因为中国已经崛起。为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的战略研究,从而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竞争。成老非常认真地听取了我意见,并予以了积极回应。这次交流,让我对成老的学养、谦卑的态度,以及卓越的人格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济学家、《中外管理》专栏作者 赵晓

他为官不逐利,议政不教条

成老心不老,位高志更高;为官不逐利,议政不教条;生来求济世,逝去求逍遥;仙风魂犹在,道骨为路标。

——经济学家、《中外管理》专栏作者 金岩石

他一心华厦一志坚

人生长短勿论年,成者思危忙偷闲。半世化工半经管,一心华厦一志坚。风投之父断无二,中管首推行胜言。桃李沧桑望不尽,功德言论立后天。

——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教授 何志毅

凡是他关注的,都视为己任

成先生是民建的最高领导,也是精神领袖。成先生于我,是领袖、领导、老师,还是慈祥的长辈。成先生的许多研究和书籍写作,我都有幸参与和协助。多年来,我从成先生那里学习、收获很多,得到很多帮助和启发,他是我做学术与为人的榜样。在学术上,成老对每个人的思考和研究成果都很尊重,在问题探讨上也很耐心。我们每个月会有一次讨论会,我们在会上汇报研究进展、聆听先生指导。先生的指导具体而严谨。即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些拖拉,或成果存在错误,或者即使我们争论再激烈,也从来没看见过他生气、动怒。

在研究上,他有宏观和前瞻的眼光,也极其认真地注重细节。记得有一本书,成老要从几十万字中提炼出精华。当时他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其中一个经济增长率的数据有问题,要我赶快重新确认。我一查,果然,我们引用的是已经滞后的数据。

成夫人对成老的评价很中肯:凡是他关注到的,都视为己任。成先生太有使命感,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还是为学术研究,还是为他身边的亲朋。他绝对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印象中他身体一直不错,如果能够劳逸结合,相信他会很高寿。痛惜!

——成思危先生门生、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海珍

他为中国企业转型创建了空间

我觉得成老是一位严谨的老师,也是一位敢直言、敢谏言的学者、专家;成老作为中国经济变革与转折的推动者,他所具备的改革精神和对创新事物的无限追求,已经为中国企业的变革与转型创建了更大的空间。他一直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改革。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在为中国经济布道启蒙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凝智聚力。《中国经营报》曾邀请过成老参加我们的竞争力论坛,我们的记者评价他: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敢于打破条条框框,能言、敢言、直言。在经济领域,成老的声音始终铿锵有力。他的经历,他的为人,都十分值得我们尊敬。愿成老一路走好!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 李佩钰

没他,就没中国金融的今天

成老是一位开拓者、进步者,是一个时代的先锋;不论做人、做事还是做官,他都堪称时代的楷模。

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金融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中国的金融界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我们中信出版社在2014年曾出版了成老的著作《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记得当时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成老热情地与我们讨论这本书,还愉快地与我们一起合影。他慈祥、和善、智慧过人,不论到哪里,都有一大批追随者和倾慕者。

——中信出版集团前沿经济出版社社长 蒋永军

都像他,中国的事就好办了

成老是学者型官员的典范。我们的官员如果都能多具备一些学者的素养,中国的事情恐怕就好办多了。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中外管理》专栏作者 邱震海

他是一位领航的君子

我印象中的成思危先生:1.知识分子的典范;2.新思维的领航者;3.坚持信念的君子。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石齐平

他让我们忘记了“报备程序”

我和成老接触,主要是以前请成老录过几次节目。有一次录制完毕,有同事提醒:是否走流程向上级报备?我这才想起来,此次录节目的嘉宾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任副委员长,传说中的副国级领导!按规矩应该报备、台里领导出来迎候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纰漏(后来问别的栏目,他们在邀请成老录像时,也故意纰漏了这一程序),是因为在我心目中,他首先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风险投资之父,而不是副国级领导人。而成老每次来的时候,也根本不把自己当国家领导人,只带一名秘书,来了总是十分配合地倾听编导的意见。

回想起来,成老虽然贵为副国级,但却是所有著名经济学家中最好打交道的之一。他的去世能够引起这么多人的由衷怀念,除了学术声望和职位,更重要的,就是这种平易与善解人意的品质吧!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 刘戈

猜你喜欢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企业关系嵌入与投资绩效
关于相依风险投资组合风险价值的界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风险投资企业财务管理途径的思考
风险投资机构内部融资模式对风险投资家股权投资策略的影响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银行对风险投资的金融创新研究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有限合伙制下风险投资家人力资本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