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经”健“纬”均等惠民

2015-09-16尤成立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服务

尤成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此后,在中央有关的重大会议上以及各大媒体报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提法也频频出现,足以显示出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对于山区的群众文化建设来说,确实是“利在千秋”的举措。作为一名山区群众文化工作者,本文旨在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对如何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在山区实现标准化、均等化作一探讨。

山区及欠发达地区有一个共同点:交通的不便利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何让山区的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先进的、现代的优秀文化成果,更多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成为山区文化馆(群艺)不容忽视的服务问题和明确的工作方向。怎样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成为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强“经”健“纬”对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覆盖率都应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真善美正能量为“经”

“经”,顾名思义,是经脉,也是筋骨,引申其义则指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文化馆(群艺)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民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基于此,文化馆(群艺)担负的职责是任何社会文化机构所无可替代的,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引领作用也是责无旁贷的,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馆(群艺)的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其主要表现为:一、密切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文化场地、文化设施设备,利用文艺形式在群众中开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二、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黄金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大联欢,发挥这些传统节庆日和习俗的重要作用;三、实行免费开放,部分项目提供零门槛服务;四、做好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等。

近些年来,十堰市群众艺术馆充分发挥了主阵地的优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变成宣传、建设、弘扬先进文化的场所,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内容,以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推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的关键,依托阵地活动,提升示范辐射作用,逐渐打造出了“人民广场大家乐”“欢欢喜喜过大年”“少儿艺术节”等活动品牌,一年一度的“十堰市少儿艺术节”被誉为少年儿童的 “奥斯卡”节日,备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推崇。正是由于紧紧抓住了“主干”,强壮了“筋骨”,十堰市群众艺术馆在鄂西北山区的社会文化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以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载体、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纬”

所谓健“纬”,即是健全、丰富、创新,创新思维模式,创新服务手段。其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山区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权益。

毋容置疑,在经济快速发展下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文化活动的参与方式早已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导致了“夹生”地带和“边缘”地带(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则享受不到文化生活),针对这些现象,文化馆(群艺)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受众者的覆盖率。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第一,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差异化的特点,根据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要考虑多样化文化需求;不仅要考虑标准化服务还要考虑个性化服务”的要求,文化馆(群艺)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应向“专业化”发展。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资讯媒体业的冲击,各类平台的交流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水平;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务方式和传统单一的节目活动,而倾向于展示自我的原创能力和表演能力,这无疑给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业务能力储备,要有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的目标意识和危机意识,否则文化馆(群艺)就削弱了主阵地的作用,达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第二,公共文化服务要“常态化”。以前的“忙起来一阵儿,闲下来一季儿”的服务模式显然早已不适应如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文化馆(群艺)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是由于群众的文化需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文化服务要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因此必须增强主动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自觉意识,保持服务的常态化,才能将文化服务以标准化和均等化的方式向群众提供。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展示和交流平台,才有利于推动公共文化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第三,文化活动要“品牌化”。一项文化活动之所以成为品牌,首要的一点就是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宗旨,活动内容积极向上,活动形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既要获得当地政府部门支持,又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有号召力、影响力和持续性。以十堰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人民广场大家乐”为例,这项由群艺馆倾力十年打造的文化活动品牌,就是由开始简单的组织群众文艺演出,到后来不断地丰富文化内涵,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凭借公共文化场所的场地优势,丰富与改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逐步地将这项活动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目前已成为本地群众文化活动中最具人气最具品位的一块“招牌”,成为一个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成为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交流的平台,成为老百姓自我展示的一个华丽的舞台。endprint

对于山区老百姓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夹生”地带而难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的现象,当地文化馆(群艺)要做到:

一、采取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从人才、设施设备等多方面,加大对基层农村、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仍以品牌活动“人民广场大家乐”为例,近年来,十堰市群艺馆不断创新思路,改善文化服务手段,让“人民广场大家乐”从都市走进各县、区和乡镇农村,以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扩大覆盖面,增强文化活动品牌的辐射功能,同时还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开展的诸如“致富能手”“好媳妇”“孝星”“文明之家”等社会表彰活动,以文艺表演的方式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农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推动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改变了以往的公共文化活动为了上级所布置的某项工作任务,或者为了配合某些经济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活动而中止,或者将本应该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各项资源被这些活动所挤占,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活动成为经济等各项活动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公共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如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所言,真正把“文化工作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发挥文化的整体功能,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从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全社会的大循环”。

二、整合社会资源,“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民间历来不乏文艺人才和才艺能人,这类人有能力,有热情,受欢迎,往往在一方群众文化团体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这些社会人才资源不仅是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性因子”,更是文化馆(群艺)工作中的得力“抓手”。十堰群艺馆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从全市城区近70个社区文艺表演队中,通过理论知识面试和才艺展示招募了20位“十堰市城区社区群众文艺辅导员”,构建了一支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并建立档案,带牌上岗,相继邀请北京和本省、市的专家老师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和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以开拓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设立目标考核和奖励机制,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服务和管理中来,由此进一步繁荣城区与城乡之间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

3、深接地气,既要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群艺馆即是当地群众文化发展的龙头,又起着对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连接和纽带作用,“帮县、扶镇、惠村民”是十堰市群艺馆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的举措之一。对县级文化馆,除每年免费为他们举办各类培训班外,在硬件设施设备上多次提供无偿援助,资金累计达百余万元。对镇一级文化站包括农村自办文化,采取“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送”是依托县文化馆延伸服务,定期上门对乡镇文化站的工作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种”文化是要为农村培育文化人才,如农民演艺人员、农民画家、民间艺人等。支持帮助农民兴办各类文化团体,鼓励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扶持乡土文化能人,壮大了社会文化队伍。目前,县(区)和乡(镇)大多拥有民间文艺组织,为更好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山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文化种子”的作用,形成了多层次的社会文化形态。

公共文化活动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终极目标,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农村文化设施设备的硬件建设方面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也应看到,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当地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差异以及文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差异,出现了“一边是新建文化设施闲置,一边是群众想活动没有地方可去”的现象,如何消除这种供求矛盾,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尽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服务,仍是我们工作中亟待探索的课题。

|作者系 湖北十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众服务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