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溯源

2015-09-16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楚怀王吴越伍子胥

关于端午节来源众说纷纭,翻阅古代浩繁帙卷,不乏代代对其考证的学者说法,而近代,自闻一多先生起,又有一些新的起源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为时代久远,文字记载稀缺,端午节的来源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被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世人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的来源也产生了越来越多具有地域性的说法,但这些都在中华文化的体系内汇聚成一股文化之源,滋润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

纪念屈原说

纪念屈原的说法,是现今流传最广的民间说法。最早将端午节与屈原联系起来的据说是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其中称端午缠五色线的习俗是因为屈原,但没有提供详细的记录。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是第一次完整记载了粽子源于纪念屈原的现存文献,记载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有记载:“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竞渡是其迹。”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有名可循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其故事被代代相传,可谓家喻户晓。据《史记》记载,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所以他和楚国王室同姓。楚怀王时期,屈原颇受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他劝楚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章明法度,不断增强了楚国国力,并游说各国,使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形成合纵联盟,有效地抵抗了来自强大秦国的不断攻击,维护了百姓的安定生活。屈原日益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的大事都交于屈原去处理,但同时,也引起了楚国公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于是,他们勾结秦国使者张仪,向楚怀王进献谗言,不断诽谤屈原,使楚怀王日益疏远屈原,甚至将其流放,虽后来被召回,但最终楚怀王仍旧不听屈原之劝,被子兰等人怂恿亲赴秦国,困死于秦国。顷襄王继位后,其弟子兰为令尹,因屈原反对他们与秦国联姻,以图一时苟安,并指责子兰的唆使致怀王客死秦国。但最终顷襄王听信子兰等一帮馋臣对屈原的诋毁,屈原再次被流放,至沅、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楚国郢都,屈原不愿看到故国之亡,含愤抱石投于汨罗江中。附近村民听闻,便急忙赶来,驾着船来打捞屈原的遗体不得,又把盛米饭的竹筒撒下去,希望喂食江中鱼儿,以保全屈原遗体。随后,人们年年端午时纪念屈原,龙舟竞渡、吃粽子便成了端午的习俗。

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来源自纪念伍子胥的说法,主要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为家人复仇并助吴国拓疆强国。吴王阖间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在伍子胥等人的谋略下,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帮助吴国成就了春秋霸业。随后,越王勾践请和,夫差刚愎自用,欣然接受,不顾伍子胥“联齐灭越”的主张。吴国太守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听信伍子胥欲谋逆的谗言,赐子胥宝剑以自尽。子胥本为忠良,可恨被冤至此,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命令取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姑苏东南江中。相传,伍子胥冤死后,其忠魂不灭化为涛神,人们在他被投入江之日哀而祭之,于是就有了江浙地区端午节。苏州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是中国端午节重要的习俗之一,2007年,“伍子胥起源说”的端午节进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纪念孝女曹娥说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会稽上虞人,其父据说为巫祝,能弦歌,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昼夜在沿江寻父哀哭,十七天后,到了五月五日,曹娥也投入江中,五天之后,曹娥抱出父亲的遗体。人们就此传为神话,传至当地县府知事,他令度尚为之立碑,邯郸淳作诔辞颂扬,为曹娥碑。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行,人们在她投水救父的地方设立曹娥庙,改江水名为曹娥江,改她居住的村镇为曹娥镇。今天,这些名称仍在沿用。端午节纪念孝女曹娥的传说也流传至今。

龙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民众龙图腾崇拜的观点主要来源于闻一多的 《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称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他认为,五月五日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理由是现存文献记载的端午风俗和传说等多与龙有关。主要有:一是龙舟竞渡,闻一多认为这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人们将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献给图腾神——龙,以娱神赐福,也自己取乐,这就是“最古端午节的意义”,而流传最广的屈原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出现比较晚的六朝时期。二是吃粽子,他指出有传说单说蛟龙夺粽子而食,一定有其相关的背景,也许他就此将吃粽子和吴越地区龙图腾信仰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了起来。三是扬州地区在端午这一天铸盘龙镜。四是吴越地区先人断发文身,以为“龙子”,后以五色线系在臂上,大概也是因为以像龙形。五是古代并州(今太原)有五月初五“龙忌日”之说。六有端午日鱼变龙的传说。

闻一多认为这些风俗传说多发生在吴越地区等南方地区,而且在这些地区流行最久、保存色彩最浓厚,他由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民俗,自东汉吴越地区被开辟后,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后,端午节日才渐渐传播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各地。

除此,端午节还有源于蓄兰沐浴说、勾践操练水军说等,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国后,以龙舟竞渡为虚,操练水军为实,增强国力。

对于这些端午起源之说,可能其指向并不都是端午这个节日本身,而是和节日有关的某一习俗,但无论哪一种起源说,其最终都是端午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根植于百姓生活,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楚怀王吴越伍子胥
临安举办首届吴越文化节
“千金”的由来
东周列国志(10)
楚怀王贪小失大
我最喜欢的玩具
千金小姐
“剪碎”与“凑成”
伍子胥出昭关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