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鹅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问答

2015-09-16许英民

水禽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鹅雏鹅日龄

许英民

中图分类号:S835.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

1  问:雏鹅有哪些生理特点?

答:雏鹅出壳后,全身仅覆盖稀薄的绒毛,保温性差。3周龄时,才能比较适应外界气温变化。因此,在雏鹅阶段(0~3周)需要人工供给温度,以保证雏鹅的正常发育。雏鹅的体积小,消化系统娇嫩,消化能力弱,生长述度快。小型鹅出壳70g左右,20日龄增长8~9倍。为此,在饲养上喂给含粗纤维低、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全价的配合饲料。青饲料要选择新鲜、幼嫩的茎叶。饲喂时应少给多餐,适当延长采食时间,满足雏鹅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雏鹅对外界敏感,抗病力弱,因此,要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饲养环境,减少营养应激,认真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2  问:育雏前都有哪些准备?

答: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每只雏鹅准备1~2kg,青绿饲料2~2.5kg。育雏舍要先彻底清扫,用3%火碱喷洒消毒,而后在进雏前2~3d,一般每立方米用甲醛28ml、高锰酸钾14ml、水10ml,先将高锰酸钾放于陶瓷容器中再倒入水,再加入甲醛,然后关闭门窗,密封熏蒸24h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熏蒸时如能保持室温24~26℃,相对湿度70%~80%,消毒效果最好。主要消毒药有:甲醛、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百毒杀、火碱等。预防用的疫苗有:小鹅瘟、副粘病毒病、腺病毒病疫苗和血清。抗生素药有:青霉素、环丙沙星、土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抗球虫药有:三字球虫粉、氨丙啉、百球清、氯苯胍等。若平养还要准备清洁的垫草。育雏前1~2d,应进行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3  问:育雏方式有哪几种?

答:一般育雏方式有两种,一是地面平养,即在育雏舍地面上铺上5~10cm的垫料。舍内设有饮水器、食槽以及取暖设备。这种育雏方式需要的条件低、投资少,简单易行,但房舍利用率差,需要大量的垫料,并要经常更换。又因雏鹅与粪便直接接触,不卫生,易患疾病,用药较多,死亡率高;另一种是网上育雏。先在育雏舍建一个网架,离地面高70~80cm。网架上铺以网片,网片用铁丝、硬塑料、竹片和木片均可。网片要牢固、平整,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网眼为2cmx2cm,能使粪便漏下。网上养鹅不需要垫料,管理方便,鹅不与粪便直接接触,有利于健康。

4  问:怎样进行初生雏鹅的选择?

答:要选择个头大、绒毛粗长并有光泽的健雏。对个体小、绒毛太细、太稀、潮湿乃至相互粘着、没有光泽的,说明其发育不良,体质不强,不能选择。同时,通过观察要剔除瞎眼、歪头和跛腿等外形不正常的雏鹅。健康雏鹅眼睛有神,叫声响亮,活泼好动,脐部收缩完好,无血斑、水肿和脐炎,无畸形等,用手抓住鹅,感觉挣扎有力,有弹性,腹部柔软、大小适中。好的雏鹅应站立平稳,两眼有神,体重正常,一般中小型品种鹅初生重约在100g左右,大型品种雏鹅约130g左右。还要剔除那些脐部收缩不全、用手摸似有硬块的所谓“钉脐”雏、肚子显得过大的大肚雏。

5  问:运输雏鹅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运输雏鹅时,既要妥善保温,一般温度应在25~30℃,又要注意通风。天冷时,要加盖棉被等物,但必须留有通风孔。天热时,一般可在早、晚运输,运输途中要尽可能减少震动,并注意经常检查,防止雏鹅因受冷拥挤扎堆,对仰面朝天的雏鹅要立即扶正,避免造成死亡。尽量选择在4h以内能到达的短途运输,在雏鹅胎毛干后即可装箱起运。一般安排在出雏后24h内抵达目的地,以便及时开水、开食。

6  问:雏鹅为什么要先开水,后开食?

答:雏鹅出壳后24h先开水,后开食,能补充雏鹅出壳时体内耗去的水分。在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能促进胃肠蠕动,供给营养,排出胎便,清理肠道,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的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因此要先开水,后开食。在24h后,雏鹅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并互相活动互啄时,就可先开水,后开食,有利于雏鹅消化道及整个机体正常活动,促进卵黄的吸收。若雏鹅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表明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鹅开食过早,容易伤害消化器官,影响雏鹅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鹅的开食时间是出壳后24h。

7  问:雏鹅的饲喂方法有哪些?

答:雏鹅的消化系统尚不健全,消化机能很弱,故而喂雏鹅时,每次不宜喂得太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太多,易造成消化不良。开食的饲料一般是用清水淘洗蒸熟的碎米,或用开水浸泡成八分熟的颗粒状小米。饲喂时,可先把碎米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或撒一些在雏鹅身上,引诱雏鹅啄食,慢慢地全群雏鹅都来啄食。1~2d后逐渐改为全价配合饲料加青绿饲料。其中青绿饲料要求洗净切细,1~10日龄雏鹅采食青饲料长度为1~3mm,11~20日龄为3~5mm,21日龄以上为5~10mm,不能霉烂,剔除粗老茎杆、黄叶等。一般白天可喂6~8次,夜间应加喂2~3次。每次饲喂时间25~30min,让雏鹅吃饱为止。

8  问:雏鹅需要什么样温、湿度?

答:若温度适宜,雏鹅的表现是分布均匀,呼吸平和,安静无声,彼此虽紧靠但无打堆现象,吃饱后不久就安静睡眠;温度过高时,雏鹅向四周散开,叫声高而短,张口呼吸,两翅开张,绒毛松乱,频频饮水;如温度低时,叫声细而尖,绒毛直立,躯体蜷缩,相互挤压,严重时发生堆积,受捂受压,甚至死亡。一般温度要求是,1~5日龄为28~27℃,6~10日龄为26~25℃,11~15日龄为24~22℃,16~21日龄为22~20℃。早春育雏温度可高些,健康雏温度可低些,晚上温度比白天高1~2℃,温度高低可灵活掌握。

鹅虽然是水禽,但怕圈舍潮湿,雏鹅更怕潮湿。尤其是温度低、湿度高的情况下,雏鹅易引起感冒和下痢,食欲下降,抗病力减弱,发病率增高。随雏鹅日龄增大,采食和排便量加大,湿度将更大,为此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地面干燥,垫草勤换勤晒。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60%左右。endprint

9  问:雏鹅饲养为什么要有一定密度和通风?

答:饲养密度过大,鹅群拥挤,强弱采食不均,雏鹅的发育易出现两极分化。密度过大易造成环境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易发生啄癖;密度过小,虽有利于成活和发育,但不利于保温,同时房舍的利用率低。一般是1~5日龄为25只/m2,6~10日龄为20只/m2,11~15日龄为15~12只/m2,16~20日龄为10~8只/m2。

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及粪便,产生潮气、硫化氢和氨气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雏鹅的健康发育,并易诱发疾病。在生产中,容易注意保温而忽视通风,造成雏舍空气污浊,环境恶化。为此,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打开门窗通风,但不能有贼风,不能让进入舍内的风直接吹到鹅身上,防止受凉而引起感冒。

10  问:雏鹅为什么要分群和合理的光照?

答:雏鹅的强弱差异较大,因此,在育雏期间要根据雏鹅体质的强弱、体重大小等进行分群饲养,对体弱的鹅群要精心饲养和加强管理,否则易出现强欺弱而发生挤死、压死或饿死雏鹅。雏鹅分群饲养时,鹅群不宜太大,每群的数量以100~200只为宜。

在培育雏鹅时,舍内昼夜都要开灯照明,以防止兽害,并有利于小鹅夜间采食。光线强度要求每40m2的鹅舍使用一盏40W灯泡,灯泡悬挂在鹅舍中间离地面高度2m左右处。21d以后,夜间可逐步减少照明时间,直至照明停止。

11  问:如何进行雏鹅的放水与放牧锻炼?

答:雏鹅初次放水与放牧的日龄,应视季节与天气情况而定,冷天一般在15~20日龄,热天为7~10日龄。首次放牧应选择晴暖、风静的天气,待饲喂后,将雏鹅赶到附近平坦草地上活动,任其自由采食青草,约1h后,将雏鹅赶到清洁浅水塘中,放水数分钟后将鹅赶上岸清理羽毛,待羽毛干后赶回鹅舍。放牧与放水的时间可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步延长,20日龄以后,白天可整天放牧。

12  问:雏鹅都要预防哪些疾病?

答:鹅的死亡主要发生在育雏期间,由于雏鹅对外界疾病抵抗力差,抗应激能力弱,密度大、环境条件恶劣时,一旦发生传染病,会感染全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常观察雏鹅供热、通风、采食和饮水有无异常。搞好饲料卫生,饲料要求新鲜,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尤其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在鹅体内均存在,当致病菌毒力弱,或雏鹅抵抗力强时,雏鹅不易发病,可一旦环境卫生条件恶劣,致病菌增多,毒性增强,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北方天气骤变,日夜温差大,鹅舍潮湿、密度过大、拥挤、通风不良、饲料突变、抓鹅等时,易导致发病。对鹅的病毒病必须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在母鹅产蛋前30d注射小鹅瘟疫苗,如母鹅产蛋前没注射小鹅瘟疫苗,雏鹅出壳后应注射抗小鹅瘟血清0.3~0.5ml/只。7~14d内,应注射鹅副粘病毒-流感二联疫苗,1ml/只。另外,在育雏期,雏鹅易发生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雏鹅流行性感冒等,可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呋、复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预防。缺硒地区,雏鹅在10日龄内,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补给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剂,每只雏鹅肌肉注射0.2ml,也可采用饮水的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鹅雏鹅日龄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阿健的小鹅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治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