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动物文化挖掘及其配套解说系统研究
2015-09-16肖婷婷秦秀虹
潘 辉,俞 婷,肖婷婷,秦秀虹
(闽江学院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森林公园动物文化挖掘及其配套解说系统研究
潘 辉,俞 婷,肖婷婷,秦秀虹
(闽江学院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以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的挖掘及展示为研究对象,对动物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进行阐述,构造了宣传森林公园动物文化的“传统”和“智能”配套解说系统,为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的宣传、展示和传播提供参考。
动物文化;解说系统;森林公园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的热门研究领域,综观生态文明研究报道,与森林所创造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关的文献占了绝大多数,由此可见,森林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和谐的有效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3年,全国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已达到2948个,规划总面积1758万hm2(港澳台除外)[1]。在森林公园建设发展中,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生态文化理念贯穿于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赖、作用、融合关系,并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包括对植物和动物2类文化的挖掘,即以促使植物界和动物界的科学保护和适度开发为目的的传播文化[21]。但从目前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相关文献报道来看,涉及植物文化挖掘方面的文献相当丰富,但涉及动物文化挖掘方面的报道极其稀缺。众所周知,森林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共同体,野生动物亦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动物对人类的敏感和可移动性,相较于静态植物景观,森林公园经营发展中大多忽视动物文化的挖掘、宣传和教育,也造成公众对动物文化的欠缺和保护意识淡薄。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动物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传播载体,以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资源挖掘为研究对象,构造了与之配套的动物文化解说系统,从而指导森林公园的动物文化资源挖掘和产品开发,也提出动物文化解说系统在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体系及实践思路。
1 动物文化的表现形式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常用文化改变的例子来解释关于生物演化的理论,自此,探索文化演化就不局限于人类研究中,而是扩展到动物之中。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部分以动物为主要景观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动物园等都开始了动物文化的挖掘及产品开发[3-4]。
1.1 动物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而动物生态文化即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维持生态平衡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动物的多样性越丰富,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动物在食物链上是消费者,但是对于物种的进化总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动物可显著提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效率和效益。
1.2 动物科普文化
动物世界的许多奥秘已经逐渐被人类挖掘出来,并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大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动物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挖掘森林公园中的动物科普文化,可以让人类更加了解动物的习性、生活方式,与动物和谐共生。森林公园的动物科普文化可以分为3个模块,①动物知识模块:包括昆虫天地、鱼类世界、兽类家族、爬行天下、两栖大观、鸟类天堂;②动物与仿生模块:即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动物与仿生文化是动物科普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动物趣闻模块:通过记载的发生在动物身上有趣的事情,可以增加人类对动物的亲近感。
1.3 动物祥瑞文化
祥瑞动物文化的产生,可以说是全人类都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只是由于各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习俗、文化背景有所不同,祥瑞动物文化所体现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差万别[5]。森林公园中不乏飞禽走兽游鱼爬虫,而这些动物中被人们赋予祥瑞意义的动物应有尽有。如禽类中的仙鹤、喜鹊、鸳鸯、鸽子等;兽类中的瑞鹿、雄狮、猛虎或白虎、奔马、大象、灵猫,蝙蝠等;鱼类中的鲤鱼、鲇鱼、比目鱼等;虫类中的蝴蝶、蜘蛛等,都是祥瑞动物。以动物表示祥瑞,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祥瑞的图案。
2 动物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为了保障自然资源合理运用,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国家或相关景区通过一定的载体向人们呈现出动物个体组织的相关文化(包括属性,特点,生活环境,习性等)。
2.1 动物园
动物园是以野生动物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保护教育为目的,搜集饲养各种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的场所。动物园在动物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动物园设立较早,它的主体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旅游企业,在动物文化解说系统的建设方面,发展较为成熟,旅游企业较为注重解说系统的相关技术的更新与应用。
2.2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以恢复植被,繁衍珍贵、特有的动植物为目的,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称为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由于自然保护区重在强调自然属性下的生态保护和教育,因此大型保护区基本都建有自然宣教中心,并以多种形式宣传传播野生动植物文化。
2.3 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蕴含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起着示范、引领、推动作用。但从发展过程及现状来看,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政府主导功能弱化,森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创新,与生态主题切合度不高,现代化设施不足,重植物景观营造轻动物文化弘扬等问题。
3 森林公园中动物文化解说媒介设计
森林公园作为向公众传播动物文化最有效最有潜力的场所,有必要在森林公园挖掘动物文化资源,开展动植物生态文明教育。首先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动物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其次有利于动物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研究,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最后也有利于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
动物文化的宣教与推广,离不开解说媒介的配套。解说媒介是指在解说的过程中,传递者将解说讯息传达给游客时,所凭借的各种工具和方法[6-8]。解说媒介包含解说活动场所和解说设施设备2个方面(图1)。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解说活动场所包括户外、室内,解说设施设备也分为传统、智能化2个方面。不同的解说媒介具有不同特性,也各有其优点和限制,选择适当的解说媒介,是成功解说和展示动物文化的开始。
图1 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解说媒介设计架构图
3.1 户外解说活动场所
3.1.1 自导式步道 自导式步道有利于游客与森林公园中的动物景观作正面直接的接触,而且可以任游客自由步行。游客可参考沿路解说牌、自导式步道解说手册或自行携带的随身听等,借由这些媒介的自动解说,了解森林公园中丰富的动物文化。
3.1.2 人工驯养动物散放式管理分区 在森林公园核心区建设类似松鼠岛、鹿苑、鸟语林等人工驯养动物散放式管理分区,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增加与动物的互动性。将这种开放方式与科普教育相结合,能够更为有效的宣传保护动物意识,挖掘并传播森林公园动物文化。
3.2 室内解说活动场所
3.2.1 游客服务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通常坐落于公园景区的入口,是主要的解说场所。游客服务中心运用许多媒介对游客作解说,譬如,人员解说、咨询导览系统、生态展示或利用视听媒体将整个公园做概略性的简介。
3.2.2 科普宣教馆 以野生动物标本、实体动物塑雕、科普教育读物等传播野生动物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和保护宣传工具组合而成的各类功能区的总和,如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博物馆、标本馆、科普教育馆、科普长廊等进行合理安排与科学规划。在展馆的内部管理上,既要根据博物馆内藏品数量限制人口承载量,又要极大发挥馆内资源的解说功能,达到生态文化的最优宣传效果。在技术应用的管理上,可使用高峰分流系统,确保馆内秩序,节约成本,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探索自然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3.2.3 4D影院 4D影院是从传统的立体影院基础上发展而来,与其他类型影院相比,具有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画面冲击性强等特点和优势。在森林公园动物4D影片展示中,游客能够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在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又能亲身体验到一次震撼的游憩娱乐之旅。
3.3 传统解说设施设备
3.3.1 人员解说 人员解说服务因较具亲和力和弹性,解说服务人员可和游客作双向的沟通和互动,使游客有受欢迎的感觉。结合森林公园景区特点,人员解说可分为表1所列的几种方式。
3.3.2 解说标识牌 传统的解说服务中常会使用到的工具即解说标识牌,标识牌通常分为解说标志、指示标识、警告标识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森林公园增设中、英、日、韩多语种标识牌。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解说的标识通常出现在动物出没或栖息的据点,或者解说步道、游客中心等地方。具有便宜、耐用、自导性强等特点。但往往容易被忽略,受天气影响,容易受损。
表1 人员解说方式、特点及功能分析表
3.3.3 解说出版品 解说出版品可供游客购买或携带回家,它不像解说牌、解说员、解说展示等,只能亲临现场才能得到解说服务。有时因为参观游览的时候太短,游客不能完全了解森林公园中的动物文化或亲身体验,这时解说出版品即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包括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制作带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动物卡片、动物画册、录影带或光盘等,对动物文化的展示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3.3.4 展示设施 展示设施通常指位于室内的展示解说媒介。精心设计的展示设施能够吸引游客,并使游客参观完后,可以对整个森林公园的动物文化产生整体的概念。例如动物实体模型、动物标本、水族箱、绢印壁画、解说镶板等。
图2 智能化解说设施设备示意图
3.4 “智能化”解说设施设备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无线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广以及城市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探讨实用性强、智能化高、信息量大、需求多元的智能化解说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近年智慧旅游的兴起为旅游景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对森林公园的解说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借鉴。多媒体设施设备的建设、二维码的使用及3D虚拟体验平台和交互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图3),使得解说系统日趋朝智能信息化发展。
3.4.1 多媒体解说设备
1)多功能数字导游仪。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的旅游导览内容的便携式设备。全程动画演示、专业导游的讲解,将森林公园的特色功能区、景区攻略、景点导览、出行指南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便于游人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实现中、英、日多种语种解说,消除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语言壁垒”,方便为中外游客传递动物文化的知识,加强了对游客的智能导览服务,功能更为人性化。
2)LED显示屏。LED显示屏是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的大型电子展示屏。功能:放送景区信息,起到警示作用;向游客进行导引;宣传旅游商品,普及科普知识。
3)电子触摸屏。触控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游客点击(触摸)感兴趣的对象景点,便能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使用者的评价等信息。它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如文字、图片、视频和3D虚拟现实,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平板电脑替代数字导览设备。
3.4.2 二维码扫描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功能。只需使用智能手机在智能标识牌、宣传手册等解说出版品、触摸屏上轻轻一拍,就可以获得森林公园动物文化文字音频等信息资源。
3.4.3 3D虚拟平台建设 利用3D技术,为不能实地到森林公园一睹森林景观的游客,在网上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通过实景拍摄,让游客在电脑前就可以体验现实中的风景。在这个虚拟环境里,游客能任意挑选某种身份游览,还会有“网络导游”为网友带路游览。
3.4.4 森林公园交互平台 森林公园交互平台是一种立足于森林动物文化而建设森林公园交互平台。它可以实现各游客的交流交互的网络平台,促进动物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交互平台可以主动推送信息给可能有兴趣的游客,让游者在了解科普文化的同时,享受到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4 结论
我国森林公园众多,森林公园的首要任务与职责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公园中的动植物资源与人文资源,使其教育服务于大众。完善的森林公园解说系统是人们认识、了解森林公园和丰富旅游体验的基础信息平台,是影响旅游行为决策的重要因子。森林公园动物文化的旅游解说媒介建设是保护森林动物资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利用森林动物资源景观和促进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解说系统场所建设和解说系统设施设备建设2个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决定了森林公园动物文化挖掘和传播的过程和方向。因而,从动物生态文化、动物科普文化、动物祥瑞文化3方面进行森林公园动物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展示方式设计和建设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解说媒介是森林公园动物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上述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解说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众多不足,森林公园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的同时,逐步提高自身对动物文化解说系统的认识和管理意识,以实现森林公园动物文化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1]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slgy/s/2452/content-593271.html.
[2]杨秋霖.台湾的国家森林游乐区[M].台北:远足文化出版社,2004.
[3]万美婷,苏彦捷.文化的起源——动物文化的普遍性与人类的独特性[J].兽类学报,2009,29(4):359-364.
[4]李海军,王桂华,佟斌,等.太阳岛旅游中野生动物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73-74.
[5]于爱成.民俗文化—祥瑞动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6]蔡惠民.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与经营管理之研究[Z].内政部营建署(中国台湾),1985:8-18.
[7]陈炳辉.导览解说实务[M].台北:华立图书,2010.
[8]张明洵,林玥秀.解说概论[M].台北:扬智文化,2002.
[9]王江.浅谈森林生态保护及生态意识的重要性[J].森林工程,2004,20(3):9-10.
[10]洪艳,陶伟.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J].旅游学刊,2006,25(11):43-48.
[11]胡春姿,俞晖.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林业经济,2007(10):37-39.
[12]郝燕湘.森林公园是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26-28.
[13]卢山,毛玉明,章晶晶,等.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3):83-86.
[14]张蕾.关于积极推进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4.
Mining of Animal Culture in Forest Park and Studing of its Supporting Interpretation System
PAN Hui,YU Ting,XIAO Ting-ting,QIN Xiu-hong
(Tourismcollege,MinjiangUniversity,Fuzhou350108,Fujian,China)
Forest ecological culture is the ecological tourism place′s core resources of forest park,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natural plant and animal culture in fore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rest ecological culture,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forest park,with the help of forest animals and plants of cultural resources mi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upporting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we can show the diversity of forest ecological culture to visitors,in the meanwhile,we can also teach others through enterainment and tourism to cultivate people the ecological view that how to live with nature in harmony.This article takes the mining and showcase of animal culture in forest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describes the animal culture forms and communication carrier,constructs ′traditional′ and ′intelligent′ matching interpretation system of animal culture in forest park,so as to provide p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publicity,display and dissemination of animal culture in forest park.
animal culture;interpretation system;forest park
2014-06-26;
2014-08-08
福建省公务员局资助台湾访学计划成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MJW20122015)
潘辉(1968—),男,福建福州人,闽江学院教授级高工,博士,从事环境资源管理、生态旅游等研究。E-mail:fjpanhui@126.com。
10.13428/j.cnki.fjlk.2015.02.040
S759.91
A
1002-7351(2015)02-01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