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松北绿园别墅区景观生态设计

2015-09-16刘学伟刘慧民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广场景观空间

刘学伟,刘慧民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哈尔滨松北绿园别墅区景观生态设计

刘学伟,刘慧民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阐述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内涵,从多角度提出了景观生态建设的方法和建议,并以哈尔滨市松北区绿园别墅区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设计了以密林为主的绿色空间、以节能为主的景观空间、以净化为主的湿地空间,以期对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景观生态设计;绿园别墅区;景观节点设计

现今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形成,随之而来的城市人口剧烈增长,工业、交通、居住条件的迅速发展却对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全球变暖,空气、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各种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景观生态设计是将生态学的概念渗透到园林建设中,要求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根本目标是改善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景观生态设计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对城市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1 生态设计的内涵

生态设计思想在美国设计理论家Victor Papanek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初露端倪,书中强调有限的地球资源在使用时应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应服务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如今,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任何设计领域,各领域对生态设计的理解和定义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Sim Van der Ryn 和 Stuart Cown给出的定义,基本适用于各领域: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1]。

景观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设计理念应用到景观设计中,是对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应充分借助自然力,以有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自然系统为基础的再生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尊重土地、认同自然为基本原则设计户外空间和土地[2]。

2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2.1 整体与共生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应充分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经济与高效原则

景观的生态设计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用最少的投入来健全景观的自然生态过程。

2.3 循环与再生原则

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恢复能力。生态景观建设中,要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环境就应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功能。

2.4 “以人为本”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的目的是为大众服务,城市景观建设应做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维护居民身心健康,为人们提供生态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

3 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3.1 景观生态设计与植物配置

3.1.1 以乡土树种为主,突出地域特色 因所处地域的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有差异,景观生态建设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将景观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相融合,创建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在树种选择时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从而突出植物景观的地方特色[3]。

3.1.2 构建具有丰富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景观 景观的生态建设必须以绿色植物为支撑,注重绿色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乔、灌、草合理搭配,这样既能提高绿地比率,又可为各类动物、微生物提供生活栖息场所,从而形成层次分明、具有生态演替过程、稳定性和抗逆性俱佳的群落景观[4]。

3.1.3 合理的配置方式 结合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各类植物的四季特点,选择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丰富季相变化的疏林、密林、花溪、草地、湿地、坡地等多种植物景观,充分发挥绿色植物遮荫、保湿、涵养水源、提高氧含量等生态功能,创建宜人的植物景观空间。

3.1.4 充分利用植物特性 充分发挥植物对噪音、粉尘等污染的阻隔功能,以及部分植物对有毒气体、灯光等光化学污染的吸收特性,如在居住区与闹市相接处规划隔离带阻隔噪音,在化工厂附近规划防护带吸收有毒气体等[5]。

3.2 景观生态设计与资源利用

3.2.1 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使用效率,尽可能使用再生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场地上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6];建立健全水循环系统,提高水质及用水效率;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尽量减少施工中土方的挖掘和回填,杜绝大树移植,自然山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应做到有节制使用。

3.2.2 注重节约人工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景观生态建设应注重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并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如采用可减少用电消耗的太阳能照明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的喷泉景观、可维持广场封闭水系流动的光伏水泵等[7]。

雨水在城市景观水资源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雨水的收集利用能很大程度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应适量规划储水池和滞留池来收集雨水[8],也可充分利用地形条件,自然形成浅沼泽、小型湿地、池塘等水体景观,既收集了雨水,又丰富了景观;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下沉场地为雨水循环利用提供便利条件,经其收集的雨水可以直接供给住区景观,也可注入城市水系统中进行回收利用;公共露天场所的铺筑应采用透水能力强的材料,以利于雨水的渗透和排出[9]。

3.2.3 巧妙运用废弃资源 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必须建立健全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而废弃资源的巧妙利用更能为景观生态设计增色不少。在现代化进程中,旧式工厂等具有时代印记的功能性建筑逐渐被淘汰,在生态园林建设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以废弃工厂建筑为建筑主体,以工厂的工作器械及文化为造景元素的主题公园、广场等景观开始出现。就地取材,既对废弃资源做了有效处理,又发挥了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这无疑为景观生态建设开辟了新思路,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提出了新方法[10]。

4 松北绿园别墅区景观生态设计

图1 总平面图

图2 林荫广场平面图

图3 蓄水池结构示意

图4 水景广场平面图

图5 水景广场效果图

图6 角广场平面图

图7 角广场效果图

图8 垂直流人工湿地剖面结构

4.1 现状分析

图9 景观湖平面图

以松北区绿园别墅区为实践案例,进行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该别墅区占地面积177000 m2,绿化率41%,容积率0.62,为低密度高绿化居住区,设计实践区域面积94409.74 m2。

4.2 总体布局

设计突出人性化的思想,以人为本,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绿色和水。该居住区内的建筑主要有连幢建筑和单体别墅2种类型,2种类型建筑分别呈组团设置。主要环境设计遵循建筑布局的整体构思,用直线与曲线的相互关系反映社区内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关系,形成具有特点的城市空间走廊,建筑与植物衔接镶嵌,互为映衬,林在建筑中,建筑在林中。根据建筑的布局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室外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将主要活动场所设置在人群密集的组团,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在别墅组团更需要安静的居住环境和优美的景观,在楼与楼之间以植物景观为主,用大面积的绿地取代广场,把主要的活动空间沿中心水系两岸设置,营造出自然、优美、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总体布局见图1。

4.3 景观节点设计

4.3.1 林荫广场 林荫广场位于中心景观区内,是连接旱喷广场和水系的过渡景观,整个广场分为2部分:一是2条宽4 m,中间用绿带隔离的动态通道空间;二是被绿化分隔成宽4 m或8 m的林荫静态休闲广场,2种宽度的广场间隔分布。狭长的林荫广场拥有良好的私密性,“随意”设置的长条形座椅将狭长的林荫广场又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交往空间,不同尺度的广场空间,可以满足不同适用人群的需求。林荫广场联通两侧绿地空间,树木在其中有序排列形成密林景观,胡桃楸、水曲柳分别种植于动态通道空间、静态休闲广场上,这2种植物分枝点高,夏季枝叶繁茂,使广场郁闭度达到0.7以上,同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提高景观空间的含氧量,为居民提供清新舒适的林下空间;冬季植物叶片脱落,充分沐浴阳光的场地也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广场采用透水铺装,可充分渗透雨水,既有利于场地清洁,又涵养了水源(图2)。

4.3.2 水景广场 水景广场是与次要道路相连的半圆形场地,广场周围种植紫椴、暴马丁香、紫萼玉簪等形成的乔灌草复合型植物群落,营造出相对独立的空间。为补充地下水源,广场采用透水性方砖铺砌,简洁又不失现代感,当雨水量大,透水砖不能及时排除地表水时,可利用地势变化,形成地表径流,使雨水经净化流入南侧具有景观效应的蓄水池(图3)。水池边缘嵌入2个木质平台,可以近距离观赏喷泉景观。水池内以3组高低错落、造型简单的景墙为背景,考虑到场地处于上下行通风处,且周围无建筑物遮挡,阳光充足,可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故在景墙前设置一组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喷泉景观。整个广场风格协调,生态舒适,具有现代气息。其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是一种将风能和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工作原理是以自然风为动力,即风轮在风力作用下带动风力发电机旋转,把风能转变为电能,再经控制器整流稳压,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向蓄电池组充电并储存电能供喷泉景观工作使用;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直流电,供负载使用或者贮存于蓄电池内备用。晴天水景用电由太阳能供应,夜间和阴雨天无阳光时水景用电由风能供应,在既有阳光又有风的情况下两者同时发挥作用,实现了水景用电的持续供应。该系统节约了人工能源,具有生态效益(图4、图5)。

4.3.3 角广场 城市园林绿地中,有许多绿地面积非常小,但使用最频繁,如建筑物周边的边角地,道旁街头的街旁绿地等,人们对这些斑块状绿地的使用感受,往往会影响人们对城市整个园林绿地的印象。生态景观建设要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间,达到处处皆绿色的生态效果。角广场是由消防通道和2条游步道围合成的三角形绿地,面积在100 m2左右,在广场与消防通道的交界处种植一棵山桃稠李,阻挡由消防通道投射过来的视线,起到障景的作用;广场内有1组景观小品和1组座椅。在三角形绿地的顶角与底边处各设计1个高1 m的花坛,上面种植花灌木和1~2株乔木,在平面上分隔广场与道路,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立面空间中,它们与道路对面的高大乔木树冠彼此交错渗透,各斑块实现空中连接,使零碎的绿地空间相互延伸,形成有机整体。这样既可以保证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又不影响广场提供活动场地的功能,从而达到生态、景观、活动三促进的效果[11](图6、图7)。

4.3.4 景观湖 景观湖位于居住区的西北角,其地势低洼,是住区最大的储水池,雨水经沉淀池沉淀掉固定颗粒,再通过湖体边缘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最终流入景观湖中,参与住区景观水循环。景观湖的左侧是住区的会所,在湖的左岸有供客人进行日光浴的木平台,为了避免水体产生异味,在湖内种植香蒲(Typhalatifolia)、菖蒲(Acoruscalamus)、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等挺水植物,睡莲(Nymphaeaalba)、荇菜(Nymphoidespeltatm)等浮水植物,以及东北金鱼藻(Ceratophyllummanschuricum)、狐尾藻(Myriophyllum)等沉水植物[12],这些植物是垂直流人工湿地(图8)的构成要素,在净化雨水的同时也参与景观水体自净化,可实现水体的植物静态净化;在景观湖面设置若干水生植物浮岛,浮岛种植槽底部留有大孔径透水口,便于植物根系迅速向水中伸展生长,使根部充分与水接触,吸收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等物质,起到净化水体作用[13]。浮岛流动性强,可实现水体的植物动态净化,景观湖中各水生植物合理分工,动态净化与静态净化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景观湖植物自净化系统,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景观(图9)。

5 结论

生态设计对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有效途径。景观的生态设计应从软硬质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回报。本文以松北区某别墅区为例,选取林荫广场、水景广场、角广场和景观湖4个景观节点进行生态设计。其中林荫广场以密林景观为主,打造高郁闭度、高含氧量的绿色空间;水景广场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并通过铺装材料的选择以及水体收集系统,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角广场通过种植高大乔木实现绿地斑块的空间整合;景观湖中合理配置水生植物,规划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净化径流雨水和湖水,规划若干流动性强的浮岛,以强化湖体的自净能力,动态浮岛与静态垂直流人工湿地斑块共同构成景观水体的净化系统,净化后的水资源在发挥景观效应的同时参与到住区景观水循环中,形成极具生态效益的湿地景观。本文将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车生泉.道路景观生态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5(3):180-188.

[2]马洪洋.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现代园艺,2014(8):126-127.

[3]潘德良.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价值工程,2012(12):60-61.

[4]刘藜琛.如何创建生态园林[J].景观规划,2012,11(6):189-190.

[5]袁嘉祖.节水园林势在必行[J].中国园林,2003(9):44-46.

[6]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11.

[7]周晨.论生态住区的景观设计[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8(2):90-92.

[8]宗净.城市的蓄水囊——滞留池和蓄水池在美国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5,(3):51-55.

[9]贾海峰,张晓健.城市生态居住区水环境系统规划及其实践[J].北京水利,2003(4):15-17.

[10]银周妮.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研究[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0.

[11]吴琛.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天津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12]于丹,聂绍荃,董世林.黑龙江省的水生维管束植物[J].水生生物学报,1988(2):137-145.

[13]赵广胜,李清清,崔建平.一种水体修复设施—拼接组合式水生植物浮岛[J].林业实用技术,2008(10):46-47.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of Luyuan Villa Residential Area in Songbei District of Harbin

LIU Xue-wei,LIU Hui-min

(CollegeofHorticulture,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Heilongjiang,China)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m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of landscape ecology construction are put forth from various aspects.Taking Luyuan Villa residential area in Songbei district of Harbin as an exampl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how to apply the theor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into practice,the green space based on dense forest,the landscape space based on saving and the wetland space based on cleansing were designed in the greenbelt,and hope to provide referrals for cit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Luyuan Villa 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 nodes design

2015-01-07;

2015-02-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0957)

刘学伟(1989—),女,河北献县人,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E-mail:liu.xue.wei. 123@163.com。

刘慧民(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园林景观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E-mail:liuhm0423@163.com。

10.13428/j.cnki.fjlk.2015.04.042

S731.5

A

1002-7351(2015)04-0198-05

猜你喜欢

广场景观空间
春天的广场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广场上的大钟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