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牛奶葡萄
2015-09-16作者王康高占虎摄影宣化区政府提供编辑张利华张林王雯雯
作者:王康 高占虎摄影:宣化区政府提供编辑:张利华 张林 王雯雯
宣化牛奶葡萄
作者:王康高占虎摄影:宣化区政府提供编辑:张利华张林王雯雯
柳川河畔长城脚下,一座古城闻名华夏,这就是被乾隆皇帝誉为“神奇锁钥”的古城——宣化,也是塞外京西第一村。宣化不仅以“神京屏翰” “京畿重镇”雄踞九边之首,更是全球惟一以“漏斗架”葡萄栽培为特色农业的城市,素有“葡萄城”的美誉。宣化牛奶葡萄驰名中外,其栽培方式独特,品质优良,味道清香,果皮薄,果肉脆,汁多粒大,黄中透绿;不仅堪称果中佳品,享誉国内外,而且宣化葡萄见证了宣化古城的兴衰和繁荣,几千年的葡萄文化和几千年的古城文化相辅相成,相依相存,相映相辉!
【地标地理】
宣化地域环境独特牛奶葡萄品质独有
宣化地处北纬40°31′,东经115°02′,位于冀西北桑干河流域的宣涿盆地之内,是连接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610米~629.3米。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良好。土壤pH值8~8.5,多为轻质洪冲积物淡栗钙土和沙质洪冲积物淡栗钙土,富含碳酸钙。丰富的钙、钾质含量,对葡萄糖分的转化和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叶片同化率极为有利,使得牛奶葡萄不仅品质好,而且含糖量也明显增加,果肉脆而多汁。俗话说,一方水土出一方珍品,适合的纬度、海拔、水质、土壤,为宣化牛奶葡萄的优良品质提供了先决条件。
宣化地区属东亚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日照时数2906.4小时,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40天,初霜在9月下旬,终霜在5月上旬结束。空气干燥,雨量较少,大气透明度好,光能资源丰富,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光照时间比较集中、降雨普遍低、昼夜温差大等显著特点,为宣化牛奶葡萄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宣化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出牛奶葡萄粒大、皮薄、肉厚、酸甜适中的独有品质,堪称果中之珍品。
宣化牛奶葡萄栽培至今仍沿用全球独有的传统“漏斗架”及多株穴栽方式,漏斗式棚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架势,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架身向上倾斜30°~35°,呈放射状,架根高30厘米,架梢高3米, 棚架直径10米~15米,内方外圆,空中俯瞰呈大漏斗状,独具特色,适于观赏、乘凉,每亩可栽3架~4架。该架势的优点是肥源集中,水源集中,光源集中,产量可观,葡萄架周围可种植各种蔬菜水果和花卉,既满足了农户日常的生活需要,也增加了庭院内的生物多样性。葡萄越冬采用空心埋土防寒,巧妙地将空气用作了防寒材料,保温、保湿、透气性好。
【文化背景】
宣化葡萄发展史
宣化葡萄栽培历史悠久。现存的史料表明,早在唐代时,宣化地区已有葡萄种植,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是,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辛穗考证,宣化葡萄的栽培史是1800年~1900年,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葡萄品种,先是在宫廷、寺庙内种植。元朝以后,在宣化上百座寺庙中名气最大的弥陀寺、朝玄观里栽种的白牛奶葡萄最为出名。
辽代以后葡萄的种植,已不再局限于宫廷、寺庙内,而逐渐在一些大户人家和水土较好的农户家中栽种。宣化城北地势平整,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加上由北向南的柳川河水常年灌溉,为葡萄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93年,在宣化城西下八里村北,发现了近千年的辽代富豪张世卿家族墓群,其中,张文藻墓中出土了一串干瘪的葡萄,同时出土的黑釉鸡腿瓶中盛放的棕红色液体,经国家文物鉴定中心检测为葡萄酿造的果酒,这足以证明宣化的葡萄,从那时起已在民间广泛种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文藻的下葬时间是农历4月15日,相当于阳历的5月中旬,而这并不是葡萄的成熟期,宣化葡萄的成熟期应该在阳历的9月中旬,墓中随葬的一定是前一年种植的葡萄。这说明,早在辽代,1000多年以前,宣化人就已经掌握了葡萄的越冬保鲜技术和饮用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元朝时期, 宣化葡萄已初具规模。金代诗人刘迎咏《上谷》诗中,就有“葡萄秋倒架,芍药春满树”的诗句。据《元史·耶律楚材传》记载,元太宗曾下令迁移西京宣德府(今宣化)万余户农民到大漠西域垦田地、栽葡萄,丞相耶律楚材劝说皇帝,为了国泰民安不应轻易将当地百姓迁往异地,太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宣化的葡萄种植规模之大,种植技术之高,名气之响,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明代以后,引柳川河水入城,宣化葡萄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明清两代,是宣化葡萄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封十九子朱穗为谷王,就藩宣府镇,兴建谷王府,展筑宣化城,开辟葡萄园,建成直达蒙俄被誉为第二丝绸之路的“张库大道”,葡萄与外域皮毛的互市达到鼎盛,宣化也成为当时我国北方著名的军事重镇和商贸集散地。
宣化葡萄文化
宣化城内有很多关于葡萄的传说,如白葡萄王的传说,萧太后和葡萄的传说,闯王与葡萄宴等,举不胜举。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路过宣化时,正值中秋前夕,老百姓为了“迎闯王、不纳粮”,用宣化特产牛奶葡萄做成的“葡萄宴”进献闯王。李自成食后,赞不绝口,即席赋诗一首:“举旗征战扫凶顽,饮马洋河未下鞍。今日喜食葡萄宴,王师不灭誓不还。”
千百年来宣化葡萄已成为逢年过节馈赠亲朋的必备物品。每年中秋节前后,是宣化葡萄成熟的季节,也是宣化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天南地北的客商都会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葡萄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重要礼品。当地人生日办寿、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等,也要准备上几大盘牛奶葡萄以供品尝,尤其是中秋节赏月,敬奉兔爷,除了要摆上月饼瓜果之外,牛奶葡萄是一定不能少的,它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材和精神寄托。
葡萄节庆文化
1)辽代一般指辽朝,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988年,宣化区政府举办了第一届“葡萄文化节”,期间宣化宾馆和惠友饭店厨师以葡萄为主材料烹制了名贵菜肴,称为“葡萄宴席”。后来又举办了第二、第三届葡萄文化节。为了庆祝葡萄丰收,果农们还会以唱庙会、扭秧歌或打挎鼓的方式来庆贺。每到葡萄采摘季节,各村都会请来戏班子,大唱三天:一是庆祝当年的葡萄丰收,二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三是盼望家家平安富贵。 这种庆祝方式流传至今。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化区王河湾的挎鼓,就是这样保留下来的。
【文化积淀】
寺庙葡萄文化
宣化葡萄之所以能千年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宣化人民对葡萄的热爱、呵护。宣化城早有“七十二桥、七十二庙”之说。据考证,宣化在清代以前实有寺庙108处,早期葡萄多在寺庙内种植,桥多是因为需要引柳川河的水来灌溉葡萄,因此宣化城内有水则有桥,有庙则有葡萄。今天,我们还能从全国百座大清真寺之一,与北京牛街清真寺、包头大清真寺合称为北方三大清真寺的宣化南清真寺中,欣赏到精美的葡萄砖雕。如今宣化许多老姓家中,墙壁彩绘、窗花、版画也多用葡萄图案。
壁画葡萄文化
1993年发掘的“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墓主人张世卿、张世本、张文藻、张匡正的祭品中都存在已干枯的葡萄籽种,说明在辽代1))辽代一般指辽朝,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宣化葡萄已被贵族所享用。其中《张世卿墓志铭》中提到“尽植奇花异果,引水灌溉”和“栽植菌果,经营籍产”均包含葡萄种植的内容。1995年,在宣化县水泉乡石峰村发现一座金代壁画墓,墓壁上画有彩色葡萄枝叶,足以证明在辽金时期宣化葡萄的种植和宣化人酿造、饮用葡萄酒的千年历史。
葡萄的种植文化和宣化这座古城的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游历这座古城时,写下对葡萄的赞美之词。
解闷十二首(其十一)
唐·杜甫
翠瓜碧李沈玉甃,
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
此物娟娟长远生。
题葡萄图
明·徐渭
(画家、诗人曾到过宣化)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晩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宣化葡萄
田汉
山样葡萄品种丰,
丁香柔嫩牡丹红。
相期学稼张家口,
同举金杯醉大同。
【品牌建设】
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走出北京,驻跸宣化期间,品尝宣化葡萄后赞不绝口,曰:“此乃果中佳品,朝廷必备”。从此,每逢中秋佳节,宣化知府都精心挑选优质“白牛奶葡萄”向朝廷进贡。
1909年,京张铁路修通以后,宣化牛奶葡萄畅销于京津等地。同年,清政府选送宣化牛奶葡萄,参加了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荣获“荣誉产品奖”。这是宣化牛奶葡萄首次获得的国际大奖。1915年,宣化牛奶葡萄再次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项。
中华民国初年,宣化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00多亩,6150余架,年产量达到68万千克。新中国成立后,宣化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又创新高。据1997年版《宣化区志》记载,1952年宣化葡萄种植面积为1733亩,6622架,年产量200万千克,1977年增至1894亩,7539架。1983年宣化区春光乡在草帽山和教场街新开辟了两处葡萄种植基地,同时又在王河湾、宋家庄、陈家庄、下八里等村镇扩植葡萄,到2000年全区种植面积已达到2960亩,7471架。
宣化区政府非常重视葡萄产业的发展,1976年专门成立了宣化葡萄研究所,使宣化葡萄种植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对宣化牛奶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宣化牛奶葡萄由土特产变成了“国宝”。“地理标志产品”的成功申报,刷新了张家口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历史记录,从此结束了宣化葡萄有“品”无“牌”的历史。宣化牛奶葡萄,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是“河北省著名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推荐产品奖”;2009年荣获农业部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 2010年,在全国1522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宣化牛奶葡萄脱颖而出,再次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2011年荣获“中国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奖”;2013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2013年5月被农业部评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为全球首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也是目前河北省惟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宣化的传统葡萄园依然是宣化重要的标志,位于春光乡观后村有1000年历史的“京西第一老藤”,见证着宣化葡萄农耕文化发展的历程,既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成为宣化的文化名片。
【产品概况】
产品名称:宣化牛奶葡萄
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100号
保护范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河子西乡、侯家庙乡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顾家营镇、大仓盖镇、东望山乡等6个乡镇现辖的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