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产业化中的节目品质管理

2015-09-16樊亚洁

科技传播 2015年12期

樊亚洁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传媒事业开始进入市场导入阶段,90年代初期迎来了成长期,如今已进入了传媒产业化时代。而节目作为传媒产业的主要产品,却一直缺少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体系,针对市场中节目种类繁杂,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希望能够将品质管理与节目制作更深层次的结合,从各个方面改善节目质量。

关键词 品质管理;节目;零缺陷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39-01

传媒本身是文化的载体,其文化蕴涵肩负着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而其经济价值又有潜在的财富和商机。传媒的产业化时代即指媒介资源配置以其生产方式的分工化、集约化、市场化过程。这是继媒介经济属性明晰之后的一个延伸。有关传媒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如今更是一大研究热门,研究重点多关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化的策略和广电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产业化不仅仅表现在结构上,更应该表达在管理之中。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注定了它会出现管理与发展失衡的短暂期,所以将品质管理引入节目制作之中,对于传媒产业的长久发展,是从根基上做好准备。在长期发展之中,广电事业被视为传播事业或文化事业,而“节目”作为其主要产品, 却往往因为结合文化、创作与社会意义而常被视为艺术作品,“艺术”本是无价,因此针对节目的评断标准更难以制定,又因为广电节目类型繁多,所以在品质管控时很难使用相同的准则。涉及到一档节目的制作,从前期到后期过程相当繁杂,人物配置也无法精确掌控,各个节目标准规模均有不同,使得节目品质管理难徒增。面对有限的资金、有限的时间和未知的结果效果,节目组所承受的压力常常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节目的品质管理,结果如同品质管理专家克劳斯比所说的,当工作人员发现进度落后,或因不能掌控成本而导致不利后果时,就会出现“进度优先、成本次之、品质第三”的观念。

节目是广电媒介具体表征,也是媒介影响大众认知与价值观的根源,节目品质的优劣决定了媒介功能。在国外,商业电视台是以制播节目来获得固定的收视群,而只有节目服务品质的提升才能帮助电视台取得电波频道的特许使用权。因此,对于节目品质的管理不应该放松警惕,而是以更积极的态度来推动。

谈品质就要谈“全面品质管理”。而经过多方实践可以看出,前程品质管理和过程品质管理更加重要。这两点做好了,既可以提升竞争优势,又可以降低成本。真正的品质管理真相是“预防重于事后检验,任何过失都可以事前避免”。在落实品质管理的时候,有三个策略值得运用,就是决心、教育与执行。将品质管理运用在节目制作的市场导向模式中,具体可以落实如下。首先,品质与标准应相互配适,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要求品质,常会被视为打压创意,从而导致品质管理日渐松弛。在对节目进行预算,定位的时候,应避免过多的无效成本,即包含内部重新制作、重新修改、再检查、停工时间等费用。避免毛片多次被否,多次修片或补拍甚至重拍。在节目制作前,与节目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也是品质管理的关键。要使成员对品质之意涵产生正确认知,使其知晓品质政策,对品质有所醒觉。

制作过程中应遵循克劳斯比倡导的零缺点执行标准。零缺陷管理体系是品质管理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包含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需要和四个基本原则。首先,“一个中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包含了三个层次: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第一次就按标准把事情做对,重点在于让员工确实了解标准,才能全力以赴去达到标准。其次,“两个基本点”指的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是指产制团队应彼此信任,每项程序要一丝不苟,交出来的东西要符合承诺的规格。再次,“三个需要”分别是指:客户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而三个需要则有效避免了节目希望给予的、受众希望看到的以及企业希望达到的要求产生间隙和误解。现企划案审查往往只有企划人员或制作人参与,真正掌握着资源调度权的主管或协力部门却未能参与,常常出现“到时候再说”的心态,这正是毁掉节目的原因,因此到企划案真正通过并开始执行的时候,就会问题百出。更无法理解的是,导演或制作人会全权负责审片,除非是有宣传功能的试片场合才会看到制播与管理人员。由此产生的媒介组织内部的宣传与沟通的欠缺影响了节目的品质管理。最后是“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质量即符合要求;二是产生质量的系统属于预防系统,而不是检验系统;三是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四是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上级要能有效传达对品质管理的行动与决心,要在节目的全部流程中让员工对品质的重要性有潜移默化的认同,并且清楚具体的品质政策,以及未能遵守此政策的代价。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最大的特色是标准清晰、具体而严格,不能只满足部分工作流程,必须做到全部满足。它是一种带有仪式性的团队承诺,整个团队需要达成目标和管理的一致性,最大程度的预防错误的发生,带入节目之中,观众也就不会看到与自己本身喜好和需求不同的节目。零缺陷管理中最值得节目汲取的一点是强调前程管理和过程管理,而这种预防性质的前程管理不仅仅指预防节目本身制播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更多的是指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设身处地的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此为基础创造出“零缺陷”的、完美地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零缺陷”的理论让节目制作中的惰性无所遁形,要求从一开始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信念,在生产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想对应的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但零缺点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因此节目的制作中,不能期待将播出之后的“调查与反馈”作为节目的经验,而是要将研究确立于节目的商议初期,在真正投入生产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不能凭空想象“观众应该想看什么”,而是真正的走入其中探索“观众确实想看什么”,不做无用之功。

品质管理应该渗透到节目制作的全部过程,因此,品质管理在节目中的运用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化设计。为了节目品质的需求,品质管理应该细化且严格执行。参与人员应能以之前作品为经验教训,并以之对品质管理理念、知识和技巧所启发的思维为基础,以惯用的节目内容生产制作流程来系统化设计新节目的品质管理流程。从团队对品质管理的认知为开始,检验是否已有团队品质管理意识,确定品质管理体系中的目标次系统,制定节目政策与原则,并建立品质管理的回馈系统。此外,在对待外包问题上,可以将品质管理转换为简化交货检验,避免生产后的退货争议,转型为长期供应合作,建立一种长期互惠的关系。

节目品质的真谛在社会服务功能之发挥。因此品质管理对于节目本身,受众影响和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百利而无一害。产品的生产管理重点在于效率和效能,节目的制作播出也同样适用,品质管理作为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节目的质量,延长节目寿命,从而达成节目应有的传播效能。

参考文献

[1]关尚仁.黄金定位,品牌价值创造营销市场[J].中国广播,2009(3):16-20.

[2]梁红霞.倡导“零缺陷”的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斯比[J].中国质量,2003(12):29.

[3]俞钟行.预防错误是可能的——克劳斯比《质量是免费的》片断[J].质量译丛,2000(1):21.

[4]刘颖悟.广电产业化之构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