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意识”,解决数学问题
2015-09-15柏宏文
柏宏文
[摘 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融入语文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起到化难为简,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通过把语文意识融入数学学习的过程,阐述语文意识中的“读,说,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语文意识 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85
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同属基础学科,许多知识是相通的,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语文意识”来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还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一、读懂——边读边思
一谈到阅读,许多学生就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专利”,数学教师谈阅读,似乎是越界了。其实,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读题,也就是不会阅读。认真读题是正确审题、解题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就很有必要。
例如,一根钢丝全长30米,第一次截取全长的,第二次截取米,第三次截取剩下的,求这根钢丝还剩下多少米?对于这类问题,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没有真正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就很难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读懂呢?教师要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这道题中,经过读题,学生可以明白,一共截取了三次,第一次截取全长的,即(30×),第二次截取米,第三次截取剩下的,这是多少呢?在边读边思中,学生很快发现,剩下的(第三次截取的)就是[30-30×-]×。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真读题,读通读懂,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的读题不能仅仅是读,也不是读过一遍了就算完事,只有像语文学习那样,边读边思,理解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时,才会智慧如泉涌,流于笔端,学习数学才能更加简单、轻松。
二、能说——述说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说”的训练,尤其是分析数量关系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根据题意所得的解题思路说一说,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工人师傅把一块长20厘米,底面直径为15厘米的一个圆柱形钢锭,锻造为一块底面直径为9厘米的圆锥体零件,你能求出这个圆锥体零件的高度是多少吗?”在学生经过认真审题,明晰解题思路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想如何把自己的解题方法告诉别人,这就需要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糅合、规整,然后再用语言来表达。经过思考以后,有学生就说“从已知条件可以看出,圆柱形钢锭锻造为圆锥体零件以后,它们的体积是不变的,因此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圆锥的体积,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圆柱的体积,然后知道圆锥的底面直径和体积,就可以求出圆锥体零件的高度。”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说一说,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解题方向更明确,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根据数学问题特点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不但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总结、内化,还使学生能说会做,不再是学习数学的书呆子,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会写——合理改编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改编条件或者补充条件的应用题,这其实和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脱不开关系。因此,要想保证学生数学问题改编得完整有序,就需要把语文写作中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例如,兴华小学三年级拥有故事书100本,四年级的故事书比三年级多20%,______?(至少填写两个)。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所有的问题考虑完全。学生很快得出了:1.四年级的故事书有多少本?2.四年级的故事书比三年级的故事书多几本或三年级的故事书比四年级的故事书少几本?3.三、四年级一共拥有故事书多少本?在这里,学生只有运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逐层拓展、增加难度等)才能使改编出来的数学问题符合要求。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扩充方式(适当增加形容词、名词、动词),如果运用到数学补充条件的问题中,学生对于每次应该添加哪些条件才会显得更加胸有成竹,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语文意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还有许多,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不用把目光局限于一种思维上,要敢于突破各种屏障和束缚,向外延伸,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确保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