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来由 有出路 有尊严交响组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诞生

2015-09-15田惠东

时代人物 2015年8期
关键词:红艳艳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

田惠东

陕西爱乐乐团

早在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军文工团成立了,1950年成为陕西省军区文工团,1957年4月10日正式定名为陕西省乐团,是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交响乐团之一。2011年6月,乐团再次更名为陕西爱乐乐团,正式踏上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的音乐之路。2012年10月,乐团并入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爱乐乐团演出过大量的交响音乐作品及合唱作品,其中既有世界经典作品,又有本土原创作品。乐团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密切合作,录制了一百多部优秀的电影音乐。半个多世纪以来,乐团与中外众多音乐大师合作,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等老一辈指挥家;殷承宗、刘诗昆、郎朗、李心草、邵恩、廖昌永等众多我国优秀的音乐家都曾多次与乐团合作。

乐团创编录制了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创演了《延安大合唱》《兰花花》《西北风情组歌》《长安古韵》《黄河大合唱》,原团长关鹤岩先生创作的《丢手绢》唱遍全中国。

2008年4月,陕西爱乐乐团应邀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大剧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演出季,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西交响乐作品主题音乐会》,同年12月再次应邀赴国家大剧院演出了《陕西风情》和《世界经典》两台交响音乐会,对于提高陕西知名度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乐团推出大型交响乐《长安》,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西安音乐厅等成功上演;陕西爱乐乐团2013-2014首个音乐季,由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担任音乐总监,国内外众多顶尖作曲家和音乐家加盟,全新演绎大量西方经典作品和本土原创作品;在2014-2015第二个音乐季之时,乐团迎来了建团58周年。

经过多年的拼搏,乐团的职业风范、专业姿态、技术水平进一步得到广大听众的熟知和认可,陕西爱乐乐团这张西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为听众不断带来全新的高雅艺术体验。

8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之时,恰逢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盛开,一片令人鼓舞的景象叫人刻骨铭心。

四十多年前,由刘烽谱曲,关鹤岩、冯福宽、李若冰、徐锁填词的陕北革命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完成,并于1971年在中央广播电台首次播出。

四十多年间,不少人重新加工、演绎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它几乎成了所有人眼里专属于陕北的一大文化符号,和那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人情甚至尘土的气息,都有着无法斩断的血脉干系。其中,上世纪70年代陕西省歌舞剧院管弦乐团录制的唱片《陕甘宁边区民歌》可以说是较早的一次记录,从那张唱片中,许多人注意到了陕西省歌舞剧院管弦乐团,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爱乐乐团。

如今,陕西爱乐乐团再次推出以这一素材为内容的全新交响乐组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它似乎很旧,旧得让人瞬间退回到革命年代的记忆中去,站在陕北的黄土地上;它似乎又很新,新得让人在旋律的每一个起承转合之处,都能够体会得到西方交响乐的点滴韵味。

事情在有情怀的人那里往往会成为故事。

作曲家崔炳元刚刚来到陕西时也不过三十来岁,当他走到陕北看到漫山的山丹丹,听到原始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调,他从花的模样里窥见了一段历史,从花的芬芳中嗅到了一种感情。他希望有一天,能用手中的笔和乐谱,将心里的旋律写下来,能用音符勾勒出独独属于这个地方的气质。

常年旅美的华侨任平年轻时在陕北农村插队,那时公社喇叭天天放山丹丹开花的旋律。多年后他在海外,蓦然发现这是存在于他灵魂深处的声音。

因着这份难了的情愫,任平希望作曲家崔炳元能作出一部关于山丹丹的灵魂交响,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重新演绎《山丹丹》,不仅中国人能够凭借自己的民族语汇得以理解,更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被音乐语言所感染和振奋。

都说英雄相遇就会惺惺相惜,崔炳元答应了,并且为之一付出就是五年心血。

上海,中国接受西洋文化最早的城市,文化软实力不言而喻。复兴中路1380号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被誉为是亚洲第一,无论是音乐水平、音乐环境还是音乐条件,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可以讲,哪个乐团在这儿举行了音乐会,哪个乐团就被认为是上档次的乐团,哪个乐团就够格能和世界一流乐团对话、合作。

6月19日,《亲情中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交响音乐会就在此奏响,来自西北的声音不仅响彻上海,更要响彻世界。

崔炳元将人们所熟知的陕甘宁边区民歌五首作为素材,运用西方交响乐曲式结构,对主题动机进行了充分的呈示、展开与变奏,使之达到了交响化的有机融合。在和声与配器上,作曲家强调了民族、民间、民俗的色彩效果,并以特殊的音色(女高音),表现出“梦境”般的、悠远无际的历史回味感。穿越时空,人们看到刘志丹革命生涯的百折不回,看到兰花花悲情的故事,看到秋收的希望和中国革命的希望。

当交响组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六段一一演奏时,听众们被这旋律从十里洋场上海滩带着山丹丹的火热转瞬飞向了黄土高原,这是无法言说的辽阔,是民族精神最自信的展现。声音已然跳跃出它简单的范围,而在一种强大的画面感中展示出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80年前的中国,这种力量也让80年来的中国以最艳红的色彩成就了一个民族的新生。

当邵恩的指挥棒划出结束的符号,观众们几乎都起立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个有着很好音乐传统城市的听众们所能给予的最高荣誉。而脸上挂着汗水的邵恩则这样评价崔炳元的曲子:“他写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面透镜,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他的乐章是悲壮的,但民族灵魂不死。”

听众席上,这部交响组曲的出品人、旅美华侨任平先生发出了这樣一条消息——“老崔,你让‘山丹丹’有了最具尊严的新生。”

六月的上海适逢雨季,雨后空气温润,玉兰树叶伴着晚风翩然起舞。音乐会散场,听众走出音乐厅,将一段炽情说给奔向远方的风。

猜你喜欢

红艳艳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2启幕
荷花
资溪县:畲寨党旗红艳艳 乡村治理走前列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红艳艳的中国年
国家大剧院四月演出大揭秘
满山葡萄红艳艳
国家大剧院2月演出大揭秘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