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书香竹韵”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德育的途径

2015-09-15李月葵苏静黎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

李月葵 苏静 黎峰

[摘 要]南宁市逸夫小学依托“书香竹韵”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挖掘校园环境资源,创新学校德育的途径,使德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书香竹韵 校园文化 德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90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一个幽雅健康的环境,将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南宁市逸夫小学依托建校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提出了“书香竹韵”创新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和利用“书香竹韵”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实现了“景景育人,时时育德”的愿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先后被授予国际发明特色学校、中国创新型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自治区发明创造示范学校等七十多项荣誉称号,为实现中国梦谱写出新的教育乐章。

一、建设曲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熏陶和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校善于挖掘各种潜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德育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校园“书香竹韵”清雅,营造特色育人氛围

走进逸夫校园,迎面而来的是竹韵幽幽。刚竹、凤尾竹、黄金碧玉竹、佛肚竹、慈孝竹、琴丝竹、紫竹等清逸优雅地装点着校园。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不仅喜欢竹子的外形,更爱竹子的内涵。因此,我们确立了“博雅有志、虚心有节、清逸有礼”的逸夫竹品。这些竹子,不仅美化了校园学习环境,而且有助于营造“书香竹韵”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耳濡目染,更容易受到竹子精神的感染,不知不觉中学习竹子的精神,做具有竹之品行的君子。

2.景点“书香竹韵”文雅,打造独特育人环境

校训碑、“书香竹韵”文化背景墙、启超大竹简、书香大舞台、竹屏风、竹品园、书育人地雕、毕业小书台、慈孝墙、书法名人柱、书画廊、书香格……一步一景,景景育人,昭示逸夫学校文化的主旋律。

启超大竹简的“启”有教师引领、启明的意思,“超”有赶超、超越和奋发的意思,激励着全体师生像《少年中国说》中期待的那样,做一个有志向、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书香大舞台设计为一本打开的大书本,舞台上手绘着世界地图,鼓励学生从书中探索世界,站在上面做书中的主角;竹屏风既显示出的中国传统特色,也突显出逸夫竹清逸、优雅的的特点;竹品园的竹子排列呈“品”字形,意在学习竹之品行;书育人地雕上著满古今中外的名著,引领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慈孝墙种满了慈孝竹,五个精选的千古传颂的慈孝故事雕刻在铜柱上,向学生传递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5根书法名人柱上篆刻着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和欧阳询5位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拓印真迹,处处向学生传达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书画廊里悬挂着装裱精美的学生书画作品,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书香格里摆放着学校最新推荐的书籍,开放式的书架让学生随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一处处景点,可谓一草一木都精心打造,从全面育人着眼;一砖一瓦都巧妙构建,从“书香竹韵”特色入手。“一枝一叶总关情”,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育人氛围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完善着学生的人格。

3.班级“书香竹韵”浓郁,打造潜在育人环境

教室的布置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走进我们的教室,室内、室外的设计布置都深刻地体现出“以书育人,以竹立人”的办学目的。学生自己创作的悦读卡、“书香竹韵”书法比赛作品等装点着教室。教室设置读书角,读书角有名字、有口号、有图书、有管理、有流通量。各班教室的走廊或者板报墙上,设置学生阅读展示区,展示学生的读书卡、手抄报、读后感或者读书照片等读书作品。随处可见的读书格言、阅读短语,让人时时刻刻浸润在一个书香四溢的世界里。

教室里书卷气浓厚的氛围,构成了一本环境育人的活的教科书,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隐性课程的作用。

二、规范曲

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需要制度的维护,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我校经过教师的提议、讨论、梳理,形成学校“博雅之师养成十项”,大家自觉遵守,展现出博雅之师的风范。在教师团队的言传身教下,逸夫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1.午省时刻,修竹之品性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了强化逸夫学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校推出“逸夫小学博雅学子养成十项”——家庭、学校、社会篇,共计30条。设立午省时刻,利用每天下午午读前两分钟,让学生双手合拳于胸,听着优美的音乐,对照“博雅学子养成十项”进行反省,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留下一刻宁静,静静地想一想一天的行为得失,使其在当中得到感悟,净化身心,提醒学生要养成一个具有竹之品性的博雅学子。

2.礼仪大课堂,树竹之品行

学习中华传统礼仪,有助于培养逸夫学子的博雅品质礼。每周晨会和每天的早操,全校开展礼仪大课堂:背《弟子规》、训练站立行、不同场合的鞠躬礼等。每周晨会结束前,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同时高声朗诵启超大竹简里面《少年中国说》的段落。学生在豪气冲天的高呼声中,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3.评五星班级,当竹之君子

学校制订了“博雅学子”五星班级评比标准,围绕“纪律、礼仪、两操、卫生、路队”五个方面进行评比,每周进行小结,周一宣布评比情况,并颁发五星。同时,对未获奖的班级进行跟踪、指导,帮助班级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改进,期末评奖。每个学生都为各自的班级努力,争当具有竹之品格的君子。

三、活动曲

当下的德育,已不能简简单单用说教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往往比说教式更有效,因此我们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活动,渗透学校的德育内容。

1.书竹之约,悟竹之品格

植根于“书香竹韵”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书竹之约”主题活动。要求低年级的学生知竹名,画竹图;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诵竹诗,明竹意;要求高年级学生品竹诗,写竹文。让学生通过诵读、阅读、绘画、写作等形式了解竹子、喜爱竹子,巧妙地将读书和竹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竹的内涵温润师生的文化底蕴,让竹子志在高远、高风亮节、虚心博雅的品格根植于师生的心灵。

2.诗文诵读,展竹之志向

每年的读书月,学校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活动,全校师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每周展示一个年级,每次台上两百多名学生有韵律、有感情地诵读有关竹的诗文,台下一千多人轻声和诵。竹子的特性、品性随诵入脑,随声入心,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以竹为友、以竹为范,为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社会播下文明的种子,育人效果明显。

3.洒扫应对,规竹之言行

我校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德育合力,积极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博雅学子。

(1)快乐劳动十分钟。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出现学生劳动的身影,劳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明白劳动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文明礼仪我知晓。学校将校园文化与“应对”教育相结合,将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养成十项”中,学生每天自省;开设“礼仪大课堂”,每天集会前进行体验式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主动问好的现象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诵读经典规言行。创造国学经典育人环境,从诵读经典中寻找“洒扫”修身、“应对”有礼的人生格言和励志名句。经常播放《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营造诵读氛围,引导人人会诵、读、背。

(4)心存感恩多行善。大队部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开始,常怀感恩之心,常立感恩之德,常行感恩之举。

(5)亲子活动有榜样。读书节上,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写读书感言和亲子日记;“跳蚤书市”里,家长参与,浸润书香,感受“书香竹韵”的校园魅力;活力运动会上,家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加强亲情的交流;寒暑假里,布置“假期我能行”德育作业,让家长在假期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也让孩子有家人的陪伴,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4.空中农业园,育竹之能力

教学楼顶楼开辟空中农业园“洒扫应对”劳动基地。通过承包责任田的形式承包给各班,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孩子在空中菜园耕种、施肥等,学生在劳动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在劳动成果分享班会课中,学生品尝到了收获的快乐。

5.童声合唱,唱竹之韵味

我校“竹之韵”童声合唱团,于2014年在广西音乐厅成功举办合唱音乐会;2014年7月,代表广西到维也纳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在全球38个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四个金奖中的一个,其中中国只有两个——北京队和南宁市逸夫小学“竹之韵”童声合唱队。“竹之韵”合唱队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6.科技创意,培竹之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校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达达发明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成立由年轻的创新导师、特长学生组成的创新发明团队,每年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并屡创佳绩。目前,我校师生的专利数量已达6项,成为小学中的专利大户。在CYCC全国创造力大赛中,5个师生作品获得发明类金奖和团体总分银奖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中国创新型学校,并受邀参加第65届德国纽伦堡世界发明展,取得了一银三铜的骄人成绩,其中,陆俊达老师的银奖是广西唯一的最高奖。

四、丰收曲

在“书香竹韵”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只见“老竹”发新芽,捷报频传气象新。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校先后被授予国际发明特色学校、中国创新型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自治区发明创造示范学校等七十多项荣誉称号。逸夫学子身上都透着一种“博雅有志、虚心有节、清逸有礼”的“书香竹韵”文化底蕴。学生参加国际、全国书画竞赛获奖4000多人次,有6名学生曾代表广西到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参加国际文化艺术节。

“书香竹韵”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我们相信,南宁市逸夫小学坚持“书香竹韵”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丰硕的德育之果。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