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学生探究

2015-09-15徐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8期
关键词:除数平均数所学

徐杰

[摘 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数学课程标准等理论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创设 生活实际情境 认知冲突情境 实践操作情境 悬疑问题情境 知识迁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2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情境创设问题。

一、创设生活实际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所以,教师创设的生活实际情境应尽可能是现实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平均数的求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单元检测结束后,老师想比较一下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采用什么方法?”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比最高分,有的学生说比分数的总和,还有的学生说比平均分。经过讨论,大家发现不论是比最高分,还是比总分,都不够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代表全班同学学习成绩的一般情况,只有比平均分才比较合理。这样创设情境,利于学生体会到平均数的作用,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创设认知冲突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究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有一个大饼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吃,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块呢?怎么表示呢?”学生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整数已经没法表示每人分得的饼的块数了,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这时分数的引入水到渠成。

三、创设实践操作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能直接刺激大脑积极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发现的快乐。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动手将下列长度的铅丝围成三角形:(1)2cm、3cm、4cm;(2)2cm、3cm、6cm;(3)2cm、3cm、5cm。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并不是任何长度的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只有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三角形。这样创设实践操作情境,易于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创设悬疑问题情境

这里的悬疑,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时产生的心理状态。悬疑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先提问学生:“谁能说出3的几个倍数?”学生一起回答:“3、6、9、12……”我接着问:“这些数太小了,我们都很熟悉,谁能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吗?可以大到千、百、万等。”学生这时有点莫名其妙,心想:“老师不是在为难我们吧?”我继续说道:“这样吧,你们任意说出几个数,我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听后好奇心油然而生,驱使他们以高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五、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由于数学内容的编排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许多新知识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当新知的教学与旧知联系密切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学习新知。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首先提问:“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你们能计算吗?”于是学生人人参与探究,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步骤,并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法则、步骤去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反复验证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则、步骤。在思、议、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敢想、敢创新、敢试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除数平均数所学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非所学
余数比除数小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