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市公司章程风险及防范措施

2015-09-15黄月明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章程运行上市公司

黄月明

摘 要:公司章程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公司的“宪法”,公司的产生与运营直至最终解散,都离不开章程的约束。章程还是解决公司股东矛盾和公司治理问题的最高、最有效的文件。由于不同的公司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便于公司自治,我国新《公司法》中在多处还特别注明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既表明了法律对于公司自治的鼓励和保护,也体现了公司章程在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中的重大作用。当然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所以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章程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上市公司;章程;风险;运行

公司章程,一般是指公司依法制定的、规定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经营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基本文件,也是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一般情况下,公司章程是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时候,公司的股东共同意思的表示,是公司今后运行的行为准则。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实性、自治性和公开性的基本特征。公司章程和《公司法》在公司运行活动的过程中,共同的调整和规范公司的行为。公司的章程作为一个公司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对公司的发展和生存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是一个公司存在的灵魂支柱。在公司成立之后的运营过程中,公司章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主宰公司的命运。

一、上市公司章程存在的风险

1.资金方面的风险

《公司法》中明确的规定,公司的章程应该载明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的时间等。要求公司章程中详细载明资金方面的情况,是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在运行上保持资金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以维护公司的正常运作。但是在资金方面的规定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对于股东出资的方式,如果公司章程对于不同的出资方式约定的不明确,出资时间不确定,未出资的违约责任不具体的话,如果在公司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出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让公司行为模糊,没有准则可以规范。另一个方面就是上市公司在运行过程中的资金大决策方面的规定,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往往忽略了今后发展动态,没有对公司在收购或是反收购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大动作,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公司章程作为指引,往往会产生很多争议,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

2.人事方面的风险

为了公司更好的运作,我国公司法确定了分权治理的公司结构。《公司法》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机构的职权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但实际上,在上市公司的运行过程中,《公司法》的这些规定实行性并不强。每一个上市公司由于经营范围的不同,所需要的行为规范是不同的。每一个机构对于自己的职能划分不清楚的话,很容易出现越权,推托渎职的现象。而《公司法》也只是规定了一个大框架,具体的还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对于各个机构的职权规定的不明确,很容易造成公司运行的混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情况下会形成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三足鼎立的制衡。三会在公司内部对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制衡,同时他们三权分立,保证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最大的理性。在实践管理中,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三会,对公司的运作至关重要。但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形成有效的三会,或是三会权利义务模糊。甚至有些上市公司关于三会的规定都不是很明确,使得公司在做决策时没办法达到三会互相衡制的状态,让一些股东自己监督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大股东往往会作出一些损害公司的决策,例如很多股东会进行自我交易,提高各方面的价格,让自己从中受益。这样的行为会损害其他小股东的利益,对他们十分的不公平。更严重的是,个别有决定权的大股东利欲熏心,利用公司进行非法的勾当,使公司走向灭亡之路,让其他的股东的投资成为泡沫。

3.股权转让的风险

股权是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股权在上市公司管理决策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通常意味着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因此,一个上市公司的股权最终在谁的手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大股东对公司的决策具有至关的影响。在决策上,拥有足够份量股权的股东可以左右公司的各项大决策。在公司股权的转让上,一般《公司法》只是进行了框架性的规定,具体的规定还需要上市公司的章程来进行。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对股权的转让规定的不够详细的话,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对审查转让方的主体资格和企业的资信能力没有详细的规定,往往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会忽略这个问题,或是审查的不够详细。在利益的驱使下,转让方可能会故意提供虚假的信息,事后可能会使上市公司的股权落在目的不正的人手中,利用上市公司进行不正当的交易,阻碍公司的发展,损害广大小股民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章程风险防范

上市公司章程中存在的风险会严重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甚至会侵害到广大的股民的利益。为了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应该对上市公司的章程风险进行防范,提前预防风险的发生,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害。

1.重视上市公司章程的制定

在上市公司制定的规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上市公司的章程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性。认真详细的制定章程,根据公司的经营范围,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章程。在制定公司章程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严格的程序,对于制定主体也应该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章程的制定应当有专业律师和专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参与,由他们对章程进行专业上的把关。同时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也应该转变经济市场对章程的传统观念,更加重视公司章程。

2.完善对章程的法律规定

要想减少上市公司章程的风险,应该从源头开始防范。首先应该完善关于上市公司章程的法律规范,对上市公司章程的规定具体化,而不是框架性的规定。在现有的法律规章对上市公司的章程要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

3.加强监督力度

对于上市公司章程的地制定,如何能够有效地防范其风险,其根源就是加强监督的力度。首先是自我监督,上市公司在制定公司章程的过程中,因该进行自我监督。公司本身的监督管理层在其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全方位的对其监管,及时地发现其问题进行改正。其次是上市管理机构,在公司上市之时,应该全面地检查公司的章程制定规范与否。同时在公司的运行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公司的运作而时刻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猜你喜欢

章程运行上市公司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