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2015-09-15姚文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收治球囊颈动脉

姚文林

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姚文林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药物组(42例)和介入组(56例),随访1~2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1~2年,介入组复发脑卒中7.14%、多发脑梗死3.57%、TIA0.0%,明显低于药物组28.57%、19.05%、11.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可有效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复发脑卒中

在颈动脉狭窄以往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但脑卒中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介入治疗后患者复发脑卒中情况,以探讨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药物组和介入组,药物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1~70岁,平均(55.7±12.3)岁;介入组56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5.9±12.5)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有效。

1.2治疗方法

药物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急性期75 mg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口服,1次/d。而急性期过后,患者口服250 mg普罗布考,2次/d,口服10~80 mg阿托伐他汀,1次/d,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介入组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前3~5 d口服75 mg波力维、300 mg阿司匹林片,1次/d;在术前2 h对患者进行3 ml尼莫地平静注,局麻下,利用TCD筛选颈动脉狭窄,经影像学检查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长度、程度、血流情况,实施手术。在颈内动脉近颅底处放置6F导管,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支架,通过微导丝引导向狭窄部位移动支架,在支架位置合适后充盈球囊,释放支架时将球囊撤回。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根据具体情况服用阿司匹林。

1.3观察指标

随访1~2年,统计脑卒中复发、多发脑梗死、颈动脉TIA发生及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2.0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2年,介入组脑卒中复发、多发脑梗死、TIA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等情况比较 (n,%)

3 讨论

在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占10%左右,可因继发性血栓形成脑梗塞,引发死亡。目前认为,预防发生脑卒中的有效途径便是解决颈动脉狭窄[2]。在颈动脉狭窄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多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通过药物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并通过相关对症治疗抑制神经细胞死亡,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行有效防止,但实践发现,采用单纯药物内科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动脉狭窄患者,在植入血管支架后,患者脑学流动发生变化,重新建立血流平衡,解除血管狭窄,改善缺血组织灌注状态,提高脑血管代偿力,并通过升高脑灌注压调节自身机制,缩短脑血流循环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脑卒中[3]。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我院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单纯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结果显示,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报告一致[4-5],进一步说明介入治疗对脑卒中复发的有效预防。同时,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缓慢扩张球囊,选择柔软性良好支架等,以此确保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

[1] 苑杨,钟华,杜世伟,等. 介入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 天津医药,2013,41(4):330-333.

[2] 谈晓牧,曾艳芳,耿晓坤,等.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807-5808.

[3] 黄志新,殷勤.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11):867-874.

[4] 谈晓牧,曾艳芳,刘怀翔,等.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随访研究[J]. 临床荟萃,2012,27(13):1154-1156.

[5] 李迪,高众,王苏平,等. 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0):1100-1101.

Clinical Analysis of Stroke Recurrence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YAO Wenlin, Hubei Province Daqing East Road No. 78 Xiang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Xiangyang 441001,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December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divided into drug group (42 cases) and intervention group (56 cases), followed up for 1~2 yea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of cerebral stroke recurrence. Resul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year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recurrence of stroke in 7.14%,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3.57%, TIA0.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edication group of 28.57%, 19.05%, 11.9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n b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stroke,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ecurrence of stroke

R543

B

1674-9308(2015)09-0065-01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9.056

441001 湖北省襄阳市大庆东路78号襄州区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收治球囊颈动脉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