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世代
2015-09-15本刊编辑部
博客天下 2015年4期
女权世代
图/尹夕远
赵思乐
90后,女权主义者
问责“收容教育第一案”原告
女权世代不只是一个标签、一个现象,它见证了观念与社会的进步,以及行动的力量。
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中国的女权主义乃至女权运动而言,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迄今20年,女权主义者实现了代际传承,拥有了多元异质的精神内涵;联合国“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的要求,彼时还是难以企及的理想,如今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倘若观照女权主义所处的巨变社会结构,过去20年也是女权主义从书斋走向社会、从知识精英走向大众的过程。
每一世代都有在不同年代被社会辨识的重要特质。先有感受然后寻找启蒙,利用体制内的话语权促进女性参政和男女平权,是世妇会一代的认知与选择;新生代利用了先行者的贡献与资源,先经历启蒙,然后寻找行动。比起前辈先进,后学末进更有批判性,也更具理想主义色彩。
唯有把握过去,才能洞见未来。
从东莞扫黄、厦大性侵案,到周国平“直男癌”事件;从占领男厕、女权徒步、问责“收容教育”信息公开,到反家暴立法……不同世代女权主义者通过集体发声或行动,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健康和合理。我们则努力还原她们的成长转变、苦闷焦虑和众声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