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尘封的“抗战第一大捷”

2015-09-14

妇女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德林抗日日军

被尘封的“抗战第一大捷”

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多年考证后认为: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是东北也是全国的一次重大战役。

“九·一八”事变后,驻吉林省的东北军王德林营长率全营500余名官兵起义抗日,中共派王德林旧友、共产党员李延禄去帮助他,并担任王德林任总司令的“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在军中建立了由我党秘密领导的700人的补充团并兼任团长(孟泾清任地下党书记)。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连克敦化、额穆和蛟河三县,队伍壮大到5000人,声震远近,引起日军恐慌。关东军司令部急调天野第十五旅团等部,从敦化向镜泊湖进行“征讨”。

大敌当前,李延禄说服王德林,利用镜泊湖一带的有利地形和日军的骄狂心理,在“墙缝”一带伏击日军。1932年3月13日清晨,当地爱国猎户陈文起将日军诱入我军埋伏圈,李延禄率700名补充团官兵随即打响战斗。

“墙缝”是夹在牡丹江和一个山坡中间的一条5华里长小路,路边耸立一人多高的石壁,时断时续,隔一段有个裂口,被称“墙缝”。待陈文起把日军带到最远端的5号阵地时,李延禄一声令下,5华里长的战场上30多个袭击点(缝口)同时对敌发动袭击,令7000多人的日军被分散在30多个岩石缝口,优势兵力被化解。据参战村民李长发说,岩石下敌兵一批一批倒下,一片鬼哭狼嚎。

补充团战士由于伏在巨石缝下投弹,伤亡风险大大降低,伤亡仅7人。“墙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和日军的狂傲,让补充团有效实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术策略。根据战后打扫战场缴获枪支的数量,估算歼灭(含亡和伤)日军至少3500人。

此后,李延禄又在“松荫(乙)沟”组织火烧伏击战,日军身上和马匹背上的弹药遇火爆炸,毙伤日军数千。据后来调查,逃出火网的日军大约400人。这400残兵后来在两次战斗中被击毙300多人。最后,7000人的天野部队成功西逃的不足百人。

新中国成立后,李延禄奉毛泽东之命回顾抗联四军历史。在《过去的年代——抗日联军第四军回忆》一书中,他详尽叙述了“镜泊湖连环战”的战况。当时王德林领导的“国民救国军”和当地另一支重要抗日武装,李杜将军领导的“抗日自卫军”相互争功,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李杜和救国军领导王德林、孔宪荣达成一致:都不公布这一辉煌战绩。而另一方面,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维护“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掩盖天野部队在镜泊湖地区的重大失败,在编造的《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中,隐瞒了天野部队曾到镜泊湖的史实。

(摘自2015年5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德林抗日日军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淡粉的彩票
台湾桃园德林寺
赤脚兽医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暗杀手枪德林杰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