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国制造业文化学习
2015-09-14薛汉根
薛汉根
一、向德国制造业学习的缘由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的历史阶段中,中国“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的参照物,选择谁个国家最为合适,企业界不少朋友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向德国学习。二战前,用了短短25年,德国制造已代表全球工业水平的最高指数,成了全球工业的翘楚。前年有资料显示,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处于前3位的部门有27个。德国制造业被称为“众厂之厂”,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同时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工业4.0”发展战略,制造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此表现,除政府正确引导外,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素。我们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企业的关键设备还是依靠德国等发达国家。但引进德国的设备、零部件和工艺,却不能制造出原装产品的质量。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旨在缩小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并最终领先。这对千千万万制造业企业来说,既是竞争力提升的契机和条件,同时也是生存发展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我们要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抢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这一制高点的大背景下,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同时用优秀的文化来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支撑。因此,研究和引进德国制造背后的文化,扎扎实实地开展一个制造业文化再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德国制造业文化的主要内涵
(一)德国制造业的专注精神。专注是其“理性严谨”民族文化的结晶,“理性”是民族性格的行为方式。德国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产品往往从缝隙市场进入,一旦进入就会一门心思专注于这一行业,绝不会因为其他行业“钱”景更好而改弦更张。德国制造业者,“小事大作,小企大业”,不求规模大,但求实力强。一旦凭借雄厚的制造技术在细分市场中建立了质量优势,他们就会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来巩固和扩大优先优势。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经营目标有着长期的考量,不会因短期业绩压力而放弃长远目标。他们几十年、几百年专注一项产品领域,力图做到最强,并成为大业(所谓大业,即大事业,在行业中有地位、受尊敬)。一些大业者今天仍然是中小企业,例如印染压缩链、工业用链、高压专业吸尘器等都是全球领先。类似于这些企业数以千计,如同散落在德国各地的珍珠,人们称之为“隐形冠军”(当时德国教授赫尔曼·西蒙对隐形冠军制定了三条指标:领域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或第二,抑或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一;年销售低于10亿美元;在大众之中知名度较低)。同时,也有小产品成为大企业的。如WMF公司,100年专注于厨房用具,品种1.5万多种,是全球厨房用品顶级奢侈品牌,并成为不锈钢厨房及餐桌餐具用品的代名词,一直是全球五星级饭店、高档餐厅的指定首选,现也已进入我国中心城市高档市场。这些企业是德国的宝贝,是德国经济的脊梁。
德国制造业的专注,除了民族文化的理性严谨之外,也与德国政府的坚定与自信密不可分。德国政府在艰难困苦时发展实体经济,在歌舞升平中也发展实体经济。并利用财政杠杆、金融杠杆和税收杠杆来平衡和稳定,在保证实体经济顶梁柱的环境下,也不放松虚拟经济发展,但从未让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超出实体经济承受的范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运转,使得经济这辆大车稳健前行。
(二)德国制造业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理性严谨”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为生活和工作中的标准主义。德国人生活中的标准比比皆是,如垃圾分类规范、什么时间段居民不可发出噪音、列车几点几分停在站台的那条线等。他们是一个离开标准寸步难行的民族,这种标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带入制造业。今天我们经常接触的标准大多来自德国。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来自“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可以说德国是世界标准化的发源地,其标准涵盖了机械、化工、汽车、服务业等所有产业门类,超过3万多项,是“德国制造”的基础。标准主义在德国企业的具体表现,首先“标准为尊”。在德国制造的过程中,“标准就是法律”,尊重标准、遵守标准,就像带安全帽和遵守红绿灯一样自然。
其次“标准为先”。即在制造产品之前,先定标准,并完善各个环节和零部件的标准,为实现“零缺陷”目标打下基础。据《欧洲时报》报道,德国制衣业为了制定标准,委托一家研究所,重新测量和统计有关德国人身材的数据,目的是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制衣尺寸。精确直接给德国制造带来了精密的特性,对于精确的追求必然反过来提高标准精度。德国标准化学会标准——DIM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业标准。德国人不精确的话不说,不精确的事不做,他们每天工作安排很精当,完成率也很高,不存在完不成任务而加班加点的现象。中国制造精度不高的文化原因是“差不多”高频词汇所产生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第三“标准为重”。他们执行标准,追求完美,。其行为表现是“一丝不苟、做事彻底“,也就是认真、顶真,德式认真比起日式更认真。这是德国人融入骨髓的性格特征。他们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不容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德国有句谚语:“犯错误,都要犯得十全十美”,德国人做什么都要彻底到位,不论是否有人检查监督,也不论是工作还是做家务,做不完美有瑕疵就深感不安。据报道:2012年,国内多数大城市遭遇暴雨漫淹,当年德国在青岛埋设的排水系统使用了100余年,一些老化的零件需要更换,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部件周边3米内居然真的找到了存放的备件。从中我们看到德国人做事的认真与彻底。他们执行标准,严守秩序。这种秩序与制造业相关的含义是:整理、整顿,规则、规章,秩序、顺序,纪律、安宁。德国有句谚语:“秩序是生命的一半”。他们特别依赖和习惯遵守秩序,离开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秩序首先表现为时间管理。德国社会和企业都在时间坐标轴上理性地运转,他们认为与时间形成密切关系的人才能驾驭人的生命和工作,所以时间观念强,完成工作计划的责任性强。在具体工作中,这种秩序主要表现为流程管理。如要安装设备,先对着图纸和流程图进行开会研究,在明确要求后,再开始工作,看不到闲散窝工者,也看不到忙乱无措者,一切都按秩序悄然推进。加工零部件、安装设备,离不开雷打不动的两个前题:一个是秩序,一个是工具。什么秩序必用什么工具,什么工具必配什么秩序,不得有丝毫变通。这种秩序的空间表现,则是物品放置的条理性,在德国企业无需推行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理、素质),一切都在自觉之中。endprint
(三)德国制造业的厚实品质。提到“德国制造”,人们便会油然地想到:严谨、优质、结实、耐用。“德国制造”早已不仅指产地名,更是代表着一种精密文化。德国制造业的厚实品质,除了“专注精神、标准主义”这一制造文化的“工具理性”层面,还有德意志人“责任感、刻苦、服从、可靠和诚实”这一深刻的“价值理性”基础。德国人对工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产品负责,并以人的可靠和诚实保证产品的可靠和真实。这使得德国制造在设计和材料使用上,实实在在考虑用户的利益,注重产品内在质量胜过外观功能。大部分企业不希望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而是依靠高品质产品进入高端市场。《青岛早报》曾报道,江苏路基督教堂有一座德国制造的钟表,用了一百年没有维修过,根据运转状况,这些齿轮还可用300年,其艰固耐用性令人咋舌。现在德国汽车的安全系数和耐用性,比起一些竞争对手更是胜过一筹。同时德国制造业厚实品质,也孕育和催发了实体经济发展,其实质则是一种厚实品质的折射。德国中型企业的底蕴和实力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新经济模式。由于有金字塔般坚实底座,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在金融危机时巍然不动,始终以品质取胜于消费者,以品牌立足于世界。
德国制造业的厚实品质来自德意志人的理念和胸怀。德国人并不把勤俭务实、遵纪守法当作一种对自己的约束,而将其当作一种神圣使命;也不把忠厚老实、信守承诺视作一种付出,而将其视作一种社会责任。他们认为只有自觉这样做,才能保证社会高效有序地运转。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公民应有的素质,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标志。德国莱茵河的西边也是工厂,但水可以喝,做到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兼而有之。这是德意志人文明素质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德国制造业的厚实品质,也得益于德国成熟的教育体制和对人才的重视。德国独特的双轨制教育体制和成熟的职工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宗旨“发挥自己”、“独立思考”,堪称“世界一绝”。德国10年级以后的学生,大多选择去某家企业或职业学校半工半读,三年后成为技术人才。德国教育既培养高端人才,也打造出色的技能人才。德国双轨制教育制度,像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后备军,为德国百年制造“品质”锤炼成一种神话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虽然中国教育体制也在改革,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施新政,难以奏效。
三、学习德国制造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1. 学习德国制造业文化与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德国制造业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理念先进独特,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构建和培育企业与时俱进的价值理念,如企业愿景、企业精神、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等,做到寓个性文化于共性文化之中,寓特色文化于大众文化之中。认真运用实际案例与德国制造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排差距,找原因,自省自改。切实推进文化向管理环节渗透,着力打造竞争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精益文化,形成新的竞争力。
2. 学习德国制造业文化与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德国制造业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在当前转型升级中,我们要学习德国制造业的专注精神,像他们那样几十年、几百年坚守自己的行业领域,专注于企业做精做强。同时管理者也要做好自我管理,做任何事情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做出一些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遇有虚拟经济诱惑,学习德国实体文化定律,耐得住寂寞和诱惑,不见异思迁,不一轰而上,不轻率从事。既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以创新求变,在变中创新,但又不浮躁、不冒进、不任性。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争做行业内名副其实的领先者。政府也要利用各种有效杠杆调节平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而引导企业健康稳健发展。
3. 学习德国文化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文化也是管理,文化是管理的升华,且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在管理创新过程中,学习德国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德国制造业的标准主义,要象他们将标准当作法律一样来对待,崇尚标准、尊重标准、严肃标准。坚持道德管理和质量管理齐头并进,彻底纠正和克服标准问题上的主观性、随意性、贪利性。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地贯彻标准,争取早日通过行业、国家乃至世界有关管理体系认证。有条件的企业要争取牵头和参与标准的制定,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标准,做到一丝不苟不走样。遇有违章,动真格,不徇情,不和牌,让产品成为客户和消费者的放心产品,让企业真正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自然人。
4. 学习德国制造业文化与创品牌结合起来。要通过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理性严谨,改变过去不守时,不认真,不精确的陈陋旧习,在认真做事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像德国员工认真做好一个产品眼光里充满欣赏,都在美学的工作,将事情做得完美无缺,学习德国制造的厚实品质,弘扬工匠精神,在专业领域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将对企业负责与对消费者负责和对社会负责保持一致性,并将消费者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做到货真价实、互利共赢。
5. 学习德国制造业文化与招引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项目结合起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加快推进与德国等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合资项目的招引与建设,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把国外优秀文化嫁接到到中国文化中来。同时,积极利用到德国对口企业学习考察的机会,现场感受德国制造业文化。从而让德国制造文化在中国制造业中生根、开花、结果,让中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机遇中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系靖江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秘书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