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的“巾帼奇葩”——记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刘胡兰小组”

2015-09-14徐静怡

支部建设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刘胡兰车工班组

□ 徐静怡

在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班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刘胡兰小组”。 今年5月,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刘胡兰小组喜事连连: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5月15日,山西省机械冶金建材工会联合会又在太矿召开“学习刘胡兰小组”践行核心价值观现场会,并发出向刘胡兰小组学习的号召。

“刘胡兰小组”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前身为“赵改香小组”,是以组长的姓名命名的。1960年5月4日,经原太原矿山机器厂工会、团委建议,以刘胡兰烈士的英名正式命名。走进“刘胡兰小组”所在的生产车间,清一色的女工正在紧张地工作,车间里机床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直响,说话声音小得都听不清楚。她们每天工作至少要站八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很多老师傅都患有严重的下肢静脉曲张和颈椎病。在机械制造行业,车工是一个艰苦的工种,女工从事这一工种者少之又少。而在太原矿机,这个全部由女车工组成的集体,始终是厂里一面鲜红的旗帜。

顺着一排排车床,我看到了“刘胡兰小组”陈列室。一进门的展柜里,看到有一幅题词“标兵红旗,永远飘扬”,这是2010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来到太重煤机太矿集团,亲切看望正在机床前忙碌的姐妹们和闻讯赶来的历任组长时挥笔写下的。陈列室的墙上布满了老照片,其中一幅格外醒目,那就是“刘胡兰小组”历任组长的照片。说起“刘胡兰小组”的辉煌史,不得不提起这些女中豪杰。五十多年来,“刘胡兰小组”组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组长也换了一任又一任,可以说“刘胡兰小组”是跟着历任的组长成长起来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刘胡兰小组”曾有过“背着幼儿上机床”、“八两粗粮夺高产”的壮举。历任组长中,有的受过老一辈领袖的接见,有的曾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有的作为劳动模范特邀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国庆观礼台……

赵改香是“刘胡兰小组”的第一任组长。建国初期,妇女们走出家庭,投身到火热的生产建设中,但社会并不认可,她们仍然被人瞧不起,赵改香偏偏不服气,找到车间党支部要求成立一个女子车工组,与男同志比高低。当年,小组姐妹们怀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满腔热情,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考核任务,受到厂里的表彰,并于1960年5月4日由“赵改香小组”改名为“刘胡兰小组”。

田润桃是“刘胡兰小组”的第三任组长。她在实践中总结出“车不空转、时不空过、路不空行”的“三不空”工作方法,每月完成工时300~700点,革新改进30余项,一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14年完成了40年的工作量,1962年、1964年两次在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田润桃说:“那时见到毛主席激动得不得了,嘴里喊着‘毛主席万岁’,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手都拍肿了。回到厂里,从领导到职工都争着同我这双毛主席握过的手握手,半个月都舍不得洗。”

陈至立在太矿考察

在历任组长的照片中,我的目光投向了第七任组长——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清萍。在历任组长中,她是担任时间最长的一位。1995年红旗传到张清萍手中,当时我国正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时期,企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期,机械行业面临生产任务严重不足,国有企业困难重重。太原矿山机器集团也在劫难逃,效益明显下滑,单位派给“刘胡兰小组”的任务减少了,往常超额完成任务的“铁姑娘”们,当时大部分已经休假待岗,只留下三名女工守在工作岗位上,“刘胡兰小组”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临危受命的组长张清萍一方面四处“找米下锅”,一方面想方设法为休假的姐妹们寻找临时工作,为大家的生活着落四处奔波。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保住这支为国家和企业做出贡献的英雄群体的旗帜,张清萍坚持每季到每个待岗职工家中访问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小组集体活动,做到了人心不散,队伍不乱,斗志不减。同时,她积极带领在岗的同志勤奋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小组即使在上岗人员最少的情况下,完成的工作量也达到和超过了集体考核量,取得了优异成绩。

到2000年以后,企业形势逐渐好转,”刘胡兰小组”也逐渐步入了正轨。张清萍一声召唤,下岗的姐妹们重新回到了岗位上。机床重新开始欢快地轰鸣,“刘胡兰小组”的姐妹们经过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大家的意志更加坚强了,也更加珍惜团结和友谊了。这年,她们并肩战斗在一起,夺得了集团公司的班组工时第一。

张清萍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刘胡兰小组的组长,要使刘胡兰精神代代相传,必须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必须加强班组的基础管理。尤其近几年来在老职工退休,新职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管理难度加大。她针对工作任务猛增,市场要求和新产品的技术难度增大,而新上岗青年女工的技能素质差的状况,率先垂范,报考并荣获了车工技师职称。与此同时,在她的率领下,小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化员工”,“学胡兰、创高产、升素质、展风采”的岗位练兵和“技术革新创百项,经济效益创百万”等劳动技能创新竞赛系列活动,请厂里的技术员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组里传授技艺,鼓励大家业余时间上夜大、参加自学考试,组织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切磋操作技艺。小组内洋溢着自学奋进、互帮互学的氛围。小组在岗人员有八名符合“高级工”技能鉴定条件,她们积极参加了“高级工”技能考试考核评定,并一次过关,全部取得优异成绩。新上岗的青年女工在小组爱岗敬业精神的带动下,打消了跳槽不想在艰苦的车工岗位工作的思想,也积极钻研技术技能,并取得良好成绩。几年来,“刘胡兰小组”的职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走在时代前面的模范集体。

刘胡兰小组成立时的合影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刘胡兰小组”逐步形成了一套民主科学管理办法,“四长”、“五卡”和“六大员”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班组管理体系;各项工作记录在案,各项指标落实到人,形成一套完整工作考核体系。大家密切配合,互相鼓励,促进小组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基础扎实协调,使班组管理一直走在集团公司前列。

50年来,“刘胡兰小组”的姐妹们以刘胡兰烈士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车间这个极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此,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专程送来锦旗,赞誉她们是“活着的刘胡兰,伟大的建设者,新一代工人的榜样!”每年元月12日是刘胡兰烈士就义纪念日,“刘胡兰小组”全组姐妹都要到文水县刘胡兰墓前,缅怀烈士业绩,聆听烈士家属进行革命传统和献身精神的教育。每有新分配的组员,组内都要邀请老组长以自己的经历,向她们讲述刘胡兰小组的光荣传统。烈士的事迹,老师傅的教诲,点点滴滴感染着每一位成员。小组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从关爱之处着手,无论哪个姐妹生病或有事,大家都主动看望和帮助,把热情的问候和集体的温暖送到她们的心上,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大家共同做,随时随地做。通过这些工作,小组集体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整体思想素质,增进了团结友谊,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在生产车间里,我见到了“刘胡兰小组”的第八任组长——赵君。今年37岁的赵君,是去年初任刘胡兰小组的第八任组长的。她说:“现在,企业又遇到困难,但我们选择了坚守,说到底这是一种责任。刘胡兰小组创建不易,一任一任坚守下来更不易,无论多苦多难,都要让它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

当走出车间那一刹那,我听到机床的轰鸣声是那样的悦耳……

猜你喜欢

刘胡兰车工班组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乐谱:刘胡兰颂
车工实训车间现场星级管理方法研究与探索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在刘胡兰像前
让“卫子夫”为“刘胡兰”让路有何不可?